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小常识>

放疗和化疗的区别

宋鹏分享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攀升,人们越来越多地听说放疗和化疗,这是癌症患者除手术治疗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放疗和化疗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疗和化疗的区别,您知道吗?

  放疗和化疗的具体区别

  第一:他们使用的武器是不同的

  放疗大名叫放射治疗,他是一个出色的物理学家,能够利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来对付肿瘤君,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他的武器就是能够产生各类射线的机器,常见电子直线加速器。而化疗是出色的化学药物学家,擅长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来和肿瘤君较量。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让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

  第二:他们的攻击范围不同

  放疗和外科手术擅长搏击,对局部的攻击力度较大较强,放射治疗的范围称“靶区”,即射线集中治疗区域,靶区以外则没有多少射线,正常组织不会有太大的损伤,放疗医师根据影像学及其他临床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其侵犯部位后,还必须了解该肿瘤生物学特征及扩散规律才能决定放射范围。化疗是全身治疗为主,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对实体肿瘤有作用,对微小不可见转移灶也同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当然现在也有局部治疗为主的化疗例如介入化疗、局部灌注化疗等等。

  第三:他们攻击的对象不同

  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皮肤癌、淋巴瘤等;一些肿瘤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如乳腺癌、宫颈癌、胃肠肿瘤;另外还有些肿瘤例如骨及脑转移肿瘤姑息放疗等等,而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则作用有限。目前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由此可见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地位之重要。化疗则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生殖系统肿瘤等等。化疗的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病况,有的可治愈,更多的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放化疗的适应症也在变化。

  第四:毒副反应不同

  总的来说放疗是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化疗以全身反应为主,一般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多见,例如血象降低、恶心、呕吐,以及静脉炎等等。而只要处理得当,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心功能损伤,以及“把胆汁都吐出来”的剧烈反应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现在科技在发展,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都在逐步减轻。

  尽管放化疗有如此大的不同,其实治疗很多肿瘤时候放疗、化疗和手术是互相配合使用的。现在肿瘤治疗讲究综合治疗,乳腺癌、肺癌就是综合治疗最常见的病例。至于肿瘤的治疗什么时候该手术,什么时候该放疗,什么时候该化疗,什么时候该姑息治疗,则取决于临床医师、影像学医师、病理医师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疾病分期、身体状况等一般情况综合判断后才能做出决定。

  放化疗的二十大危害

  放射治疗的十大损伤

  一、皮肤损伤

  皮肤位于体表,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在放射治疗中首当其冲,故可较早地出现放射反应。根据皮肤放射损伤的程度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干性反应、湿性反应及皮肤坏死或纤维化,出现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病人很痛苦。

  二、全身损伤

  放疗损伤的全身表现有轻有重,与照射部位、照射剂量及照射野的大小有关。临床上全身反应常见:周身疲乏,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气短,心慌,口干咽干,出虚汗,失眠,脱发以及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发热,腹胀,便秘,白细胞下降,贫血等。

  三、骨髓抑制

  当放射线照射到骨髓时,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的障碍,引起白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严重者红细胞、血色素也相应下降,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放射野、放射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就是患者自身具有的抗癌能力。放射治疗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主要是由于放射线损伤免疫器官所致。临床上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周身乏力,抵抗力差,易患感冒或患疱疹类疾病(如口角疱疹、带状疱疹等)。实验室检查可有免疫指标较低下,如NK细胞活性及T细胞功能降低。

  五、放射性食道炎

  放射性食道炎临床上较为多见,在胸部肿瘤如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放射过程中,放射剂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道炎。主要是放射线对食道黏膜损伤后使之产生局部的充血、水肿,甚至一过性的狭窄。影响了正常进食,轻者引起营养摄取不足,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机体迅速衰竭。

  六、口鼻咽部放射性损伤

  放射治疗鼻咽癌、扁桃体癌及上颌、颊部、舌和口底部肿瘤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应部位的损伤,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口腔干燥症,放射性龋齿,甚至骨坏死。造成口腔黏膜炎:口腔干燥症;张口困难。

  七、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

  进行胸部放疗时,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纵隔肿瘤、霍奇金病等,均可引起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肺损伤。多发生于放疗开始后3~4周至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并发感染可有痰多、胸闷,气短、心慌,乏力、胸痛,发热,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胸片见相应部位出现密度增高模

  八、放射性肝损伤

  肝损伤的症状多在放疗后数周至数月才表现出来。轻者可无症状,只是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转肽酶或胆红素升高,有些人表现轻度肝炎症状:纳差,厌油,乏力,精神不振,肝区不适。肝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短期内肝脏迅速增大并有触痛,大量腹水,有时伴有黄疸。

  九、放射性肾损伤

  急性放射性肾炎:一般发生于受照射后半年到一年,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贫血、血压升高,一般出现症状一个月后病情迅速发展,表现为恶心、呕吐,夜尿,胸闷、气促,乏力,检查可见明显贫血,水肿,高血压。约有1/3患者发展为恶性高血压伴左心衰和高血压脑病。

  十、放射性脑损伤

  脑瘤和鼻咽癌等进行放疗,很容易造成脑损伤。放射性脑损伤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急性反应、延迟性反应、迟发性反应。

  化疗药物治疗的十大损伤

  一、局部损伤

  患者接受化疗药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出现药物外渗,常见引起皮下或静脉的无菌性炎症,干性坏死,皮肤溃疡,疤痕疙瘩。

  二、全身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均可引起头晕目眩,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失眠多梦,二便失调,多汗,日渐消瘦,营养不良等。

  三、消化道损伤

  许多抗肿瘤药物都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消化道反应,几乎所有用化疗的病人都领教过,一般比骨髓抑制出现还早,最初的反应是口干,以后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甚至血性腹泻。一般在用药后1至数小时内出现;引起全消化道黏膜反应,包括口腔炎,胃炎,肠炎,少数有食管炎。现将最常见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口腔炎、口腔溃疡。

  四、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均可引起程度不同的骨髓抑制,这可以说是化疗药的最大弊端。它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主要是白细胞尤其以粒细胞减少最为显著。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可表现为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容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和顽固性口腔溃疡。

  五、肺损伤

  化疗药物对肺的损伤主要是:肺水肿、肺嗜酸细胞浸润和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以间质性肺炎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多见亚急性发作,症状如: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心动过速。

  六、心脏损伤

  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临床症状主要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双肺罗音,肝瘀血,心室肥大或缺血性心功不全,充血性心衰等。其中阿霉素不仅有与剂量相关的心脏损伤,也可导致与剂量无关的心功不全。也就是说,即使小剂量也可能导致心脏损伤。心肌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心室肥大、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损伤等。

  七、肝胆损伤

  很多抗肿瘤药物在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时对肝胆功能都有损伤,主要为中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静脉闭塞性疾病,

  八、肾脏损伤

  顺氯氨铂、大剂量甲氨蝶呤和链脲菌素是最容易致肾脏毒性的药物,其中以顺氯氨铂最甚。长期应用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羟基脲、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L-门冬酰胺酶、光辉霉素、平阳霉素等也可造成肾损伤。

  九、致癌作用

  化疗药本身也可导致癌症,接受化疗可发生第二原发癌(即不是转移过来的),临床和实验均得到证实,并以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膀胱癌等最多见,放、化疗并用者第二原发癌发生率增高,因为受到双重损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十、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指(趾)端对称性麻木,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四肢感觉障碍,肌肉疼痛或无力,甚至出现四肢轻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便秘,肠麻痹,体位性低血压,膀胱麻痹引起的排尿障碍等。

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1.化疗和放疗的区别

2.为什么癌症会治不好

3.副乳怎么办

4.食道癌吐血怎么回事

5.甲鱼(鳖)有哪些功效与食补作用

6.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12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