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育儿>

幼儿品德教育

岳彬分享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东西,那么幼儿的品德教育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品德教育,供大家阅览!

  幼儿品德教育小知识

  儿童德育之培养

  儿童的接受提示性、报施性、积蓄性,都含有德性的成分。如遇儿童跌倒,父母快快称赞:我的好孩子,跌倒总不哭。你看这回跌倒,亦能够自己立起来。儿童受此正面之提示,稍有损伤亦往往不觉痛楚。如儿童见人之物欲要时,急提示曰:非我之物,要之失礼失义,有伤廉耻。儿知廉耻之可贵,即不能要。若与其他儿童相争,则提示曰:我的孩子明礼义好让人。儿晓礼让尊重,随之息争矣。若儿童稍有孝悌礼让之行,父母因事随时称赞,以言词奖励之,这样渐渐的启发,儿童便有倾向道德的观念。有时训导以三纲大义、五常之德,示五伦为人道正轨,遵八德之行,教之仁慈爱物,养成道德之根本。如儿童嬉戏之性,多好残杀生物、折损花木、填穴覆巢、伤胎破卵等,是为儿童悦意之快事,若不加以禁止,任儿施为,终必养成残忍之恶习。幼小施之于物,长大即能施之于人。当其初犯,急警示曰:汝伤天地造物之仁,可速悔罪,并戒勿再犯。

  儿童的报施心根于天性,父母常问儿童曰:你长大怎样孝敬你祖父母呢?儿童听了便神爽气朗的誓必报答亲恩,再示导慎终追远祭祀祖先,继志述事显扬祖德,是为报本的孝义。或问谁与你有好处,都应感恩,将何以报德?

  又常见儿童积集竹竿、木块、纸盒、钱币等物于床上,或箱内,充分的表现积蓄性,可因其性教以自立,兼能重视公私财产,保护公物,养成公德美行,为建设事业之基础,这便是儿童的德育。

  儿童犯过之规戒

  父母关于儿童的礼、智、德三育,既有以上的要点,遇儿童顽皮的,更得有适当的处罚。如儿童击毁器物,搔弄火炉,不得已而稍加体罚,使知警戒。切不可打脑部,致伤神经,终身痼疾。更当注意者,应禁止的事,不论何时均当禁止。又如儿童撒娇哭闹,呵斥既不听从,体罚更惹烦恼,唯有禁食以作警戒;如系女孩,可于次晨把她现穿的衣裳,尽收起来,严加责罚,见她真正悔改再宽恕。但正当责罚时候,凡伯叔姑母等万不可护庇,以免增长儿童的娇惯性。

  儿童稍长,举止动作不规矩,又或咆哮躁急喧哗争论等,若不就初犯时严加惩戒,长大更恐难以管束。又或儿童习为浪费,任意自由出外交游,接近不良的儿童为朋友,当于初犯时加以严禁。但父母训育的事,要在平素以身作则,纵或儿童犯过,不难悔改。若规戒儿童时,不可当着众人面前呵斥与责罚,应知儿童羞恶之心可贵,是要保持他的廉耻。俗云“当面教子”的话,是经权并用的,不是要你在众人面前责斥,是要通过权变因时因事加以训诲。规戒儿童的过犯,要在警惕他错误的时候,并提说他的好处,再指导他的将来,感化儿童自知前非,便发诚心悔罪,这是严慈兼施根本的规戒。

  往往为父母的,不注重儿童羞恶之心,要有过犯,便当着众人面前显规法加以责斥,实在丧失儿童的廉耻;久之儿童便失去羞耻之心,作坏事也不知可耻,受打骂也不知可耻,这不知耻的儿童,虽有良师亦难教化。此失教之罪,不在儿童而在儿童之父母也。

  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养不教是父母之过,儿童若是到了学龄,应速送入学校读书,切不可溺爱误了求学的光阴。当儿童上学的时期,父母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在学校倾向师长的心重,可谓有命必从,对师长吩咐的注意和信仰,胜过父母的训示,所以对于他们的应用应行应付的一切供给,为父母的要与预置的齐全周备,不要妨碍他们向学的兴趣,务须随时训示要知爱物,经心保管,知物力之维艰,来处不易,切勿浪费与弃失。关于儿童书包的检点,每日应有一次视查,是否整齐清洁,书籍文具等物之增多与减少。如或见少必问此物去向:是给予他人?是弃失了?或换食物?或见多物,究问此物来源:是同学给的,是拾得的,或偷取的,因情形要严加规戒,更警惕之示以好恶,则儿童必知自禁。“一般家庭的父母,以为儿童入了学校,得受师长的教育,对于上学下学的事情,学生的成绩优劣等等,概不过问与查看。大凡儿童入学校后,所犯的毛病都在此一点。”回到家庭来,也要时时督促他们温习功课,最好定出时间来,时间以外,可以任意他们去游戏运动。还不准外出,如有同学的儿童来约会,必查问约会的情形,该儿童是否良善,当然的便许可,否则便严禁之。

  儿童早晨起来的时候,要他学自治的能力,如洗面漱口整洁衣物,为母亲的要加意照看和指导,久则自然。儿童的饮食要有节度,教他每食前要说感恩的话,食毕要说知足的话。每上学时衣装要整齐清洁,体格现出健全的精神。教导行走的仪式,途中见人的礼貌,道路交通的规则,上学下学必向父母敬礼。为父母的无论若何的忙迫,也要应复几句相当的言词。儿童已粗知人情事物,父母要明示教他入学在家的应对进退之礼义。行礼要表示诚敬,说话要慷慨,言词要和蔼,教其处人处事要知合群、爱众、尊长、敬老,或群居或共食当知重礼貌,必要谦恭敬让。每开言,每就座,每起立,都要安祥大方的气度,是皆为人立身之义理,教儿所应习者也。儿童每因反感师长过严的,有苦于功课而自弃的,或被不良儿童诱惑的,所以发现逃学的情形。这虚伪的儿童每日按时离家归家,但是未能上学读书,后被父母察觉三番五次的管束,亦未能改正的很多,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失教。若父母善于教导,要用提示法,或警惕法,如孟母断机教孟子,孟子自悔,由此发奋终成亚圣;王善人凤老辍耕教国华,国华恐惧,继续入学,现成大名。这是教子的明证。

  有时考试他成绩优劣之后,再示知勤学用功的好处,启发优先之荣誉,落后之可耻,使知前途之远大,后生之可畏,有无可限量的希望和幸福;若无坚诚之恒志,则不得达到圆满的结果。父母关于儿童所注意的事项,对于举止动作、言行、视听、起居、勤勉,一切都应加以范围,要有限制和相当的规律,则儿童自然入于正轨,向前迈进,学业不难成就,人格定然完美,而前途希望是无可限量的。望负斯任者,循循善教之可也。

  

  附一:四爱浅说

  博爱

  博爱者统乎志界,乃广益之爱也,即圣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之义,虽然也得由近及远,不可背亲向疏,必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之子吾知爱之;人之子,吾岂不爱与!民胞物与,一体同亲,方为大同这现象。方今圣贤大开普渡之门,有教无类,一拜门墙,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曲予成全,托起下愚,同归中道,导之以伦理,调和其性情,挽人世之颓风,补天地之正气。此大圣人一片婆心,所谓博爱者也,吾侪宜效法之。

 

  慈爱

  慈爱者近乎意界,乃对于子女,道义之爱也。在儿童教育之期,即应培养其根本,化其性情,勿俾其有恶劣之沾染、乖张之特性。小儿如小树般能栽培其根,灌溉以水,则枝叶自荣,而花果亦丰矣。培根者,即“君子上达”,乃奉祖先,孝双亲,作善功德也;溉以水者,即明师,施教育,俾其有正当学识知尽伦常也。所以父称为慈者,因为能正小儿之性,教之以道也;母称为悲者,因为能除小儿之苦,养之以法也。在八种福田之中能孝父为种慈田,能孝母为种悲田。所以人能配三才赞化育,悉慈爱之力,宜深思之。

 

  疼爱

  疼爱者竟落心界,乃乖情之爱也,即“小人下达”,不以父母为心,竟以儿女为事,不培其根,不作德也;不润以水,不施教也。德不作则根基不牢,教不施则枝叶不茂。欲思子孙扬名显亲,光宗耀祖,不亦难乎!

  慈爱者属阳光,光照万物,故有生发之象,主儿女发达;疼爱者属阴火,火炽万物,故有焦灼之状,主儿女旺。往往见有父母疼爱子女不合中道,在幼稚髫龄,即丰其衣,美其食,娇生惯养,以纵其性,怕儿女受屈,不肯严加教育,以任顽皮,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也,此等子女,有三种坏处,若非夭殇,定然多病,即令长大,亦不成材。为人父母者,宜猛省之。幸勿疼爱可也。

  溺爱

  溺爱者堕落身界,乃纵欲之爱也。此等人,视他人子女如草芥,见自己子女如宝珠。溺爱之人,不但不孝双亲,并且不济亲友,一切方便不作,片善不修,除子女及产业外,毫无当其意者,因之对于子女溺爱不明,恰如阴水浸物,决无生旺之气;尤惯小儿骂人打人,爱小窃物,任意损坏玩物,糟贱食品,无长无上礼节全失。俗语云: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头顶着怕吓着,口含着怕化了。在幼小之时,他父母即培之以阴,领之以悖理,及至长大,他再近墨者黑,交些坏友,恶习成性,倒行逆施,殃及四方,累及亲友,不守国法,不近人情,使天地伤心,世人切齿;祖宗为之叹息,后嗣遗有灾殃!此皆糊涂父母,溺爱子女之害,宜儆戒之。

 

  猜你喜欢:

1.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2.幼儿德育教育心得体会3篇

3.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3篇

4.幼儿品德教育故事

5.儿童品德教育小故事

6.大班品德教育随笔

7.儿童品德教育故事

8.幼儿品德教育论文

    320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