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论文(2)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质量高与低,效果好与坏,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社会、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作为政府和高校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多动脑筋、多思考,面对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和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发现其影响因素,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当代大学生学习好,身心素质好,全面、健康、协调、综合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及对策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正面临来自国内、国外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由于理想与现实、主体我与客体我、自豪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孤独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因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治疗、解决,而引起的大学生厌学、退学、失恋甚至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和社会惨案。这种现状,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李岚清同志多次强调“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要不断加深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否者悔之晚矣!”因此,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是高校及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该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其状况主要表现在: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增多,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滞后。不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甚少,甚至高校某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颇。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学生发展变化的需要。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方法过于单一。目前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切合实际,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方法简单、枯燥,缺乏活力,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数
目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为焦虑、烦躁等。
2.人际交往的因素。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个性突出,非常渴求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现实当中往往事与愿违,好同学、好朋友甚少。
3.情感因素。大学生经常面临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方面的困扰。特别是恋爱方面,一旦失恋,往往不理智、堕落,备受困扰和折磨,波动性较大。
4.经济因素。经济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特别是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的鲜明对比,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与不和谐。
5.就业因素。许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不好找工作或者说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啃老或继续升学。使得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或心理障碍。
三、思考及对策
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来看,我们高校和政府在该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我们从“三无”条件到引进介绍,从边学边干到个别尝试,从初具规模到政府指导,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研究的过程,更需要相关体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学习、多思考,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采取相应的措施。
1.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每个高校必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育与课下实践相结合,专职老师与辅导员相结合,学院与系、班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和班级心理协会社团,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工作和朋辈心理互助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环节和角落。此外,学校还应通过校报、板报、讲座、网络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走进心理健康,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有了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怎么调整、解决。
2.团体辅导与个人咨询相结合
团体辅导具有经济性和高参与度等特点,而大学生活又是群体生活,每个大学生都置身于一定的团体之中。我们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素质拓展等形式,为面临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对大学生吸引力很大,最终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对于心理障碍的同学必须“一对一”辅导,建立咨询小档案,保密并跟踪服务。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辅之以药物治疗,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采取这种方式,不仅工作全面,而且有重点性、针对性。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同学们可以在线与老师交流,而且是匿名的。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自尊和隐私,又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释放。现实教育当中,学校应建立校心理咨询中心、院心理辅导室、系心理健康小组相结合,专职心理老师与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工队伍相结合的网络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4.分层次、分年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低年级、高年级、毕业班的心理也不一样。我们应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对于专科生我们应加强理想与现实教育、学业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使专科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对于本科生我们应侧重于信念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使本科生心态良好,性格健全,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其人格魅力。
(2)对于低年级的同学,特别是大一新生,应加强入学教育,适应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使他们迅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加强专业学习、友谊、恋爱、未来职业的选择等教育,具有巩固、持续的功能和作用。
(3)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加强就业心理指导、面试应聘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优势,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高校要认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注意银严重心理障碍已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里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反映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到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映、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达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打消自杀念头的初级目标。帮助大学生回复以往的适应能力,使其重新面对自己的困境,采取积极而又有建设性对策的中级目标。最终帮助大学生把危机转化为一次成长体验的高级目标。采取“确定问题、保证大学生的安全、给与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的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结合倾听、提问等技巧,教育大学生不要独自承受一切,要学会自救,学会求助,学会互助。教育大学生不要在你痛苦的时候做决定,活着,就还有机会。教育大学生最黑暗的时刻,就是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刻。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
6.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苦难和挫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而积极心理学正好是一门研究积极主观经验、积极制度、积极特质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力量和优点,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并预防低潮时心理疾病的发生。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在关注人软弱一面的同时,也看重人独特的优点与长处;在置力于修护生命伤口的同时,也竭力建立生命中美好的特质;努力帮助受心理困扰的人的同时,也关心怎样使普通人活的更丰富。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特点,需要我们高校特别是相关老师转变观念,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从学生的积极角度出发,而不是只从不出问题少出问题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体验式、参与式、自助式、互助式、团体式等积极心理学方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沟通与人际关系为新的研究内容,加强大学生的全面、全人发展,培养、建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由于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高校之间发展也不均衡,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加强其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心理问题干预模式向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真诚、尊重、同感大学生,帮助他们发现独特的优点与长处,建立生命中美好的特质,改善生活品质。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教育,增强大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应付压力、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修养、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2):90,92.
[3]王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尹勇超(1978—),男,河南安阳人,大学本科,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经济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看过“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