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篇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
摘要: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习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借助报刊、黑板报、广播、讲座、特别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常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逐步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日常与学生交流中还得出,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满意。从理论角度分析,咨询应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询者参与。只有当求询者有强烈的求询愿望和动机,自愿寻求咨询,这样才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配合,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可采用面对面的咨询与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结合的方式。如当一些学生面对面难以启齿问题时,书信和电话咨询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为基本特征的网上咨询就特别适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进咨询室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因涉及面广,范围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学习、生活适应,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试等就可采用团体心理咨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咨询、教学、宣传、科研四管齐下,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专业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课程,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习、情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保健意识。要充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心健康知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园文化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康教育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育的队伍的素质,所以,队伍建设是关键。开展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重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业道德,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有关规和要求,每个心理咨询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是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并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卡特尔PF人格测验、SCL290心理健康测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验(UPI)等心理测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及时找到心理问题的一种快捷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心理测查为辅助手段形成宣传、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筛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究时,既要注意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材料,又要结合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特点考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了解学生情况,跟踪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及时补充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随时报送,新近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档案,以保证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心理健康档案,初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有深度的个别帮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要真正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院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时有较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的帮助”而较少的选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师解决”。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和改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培养身心健康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佘海舟.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7(16):59.
[2]王强,狄玉峰.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07(15):41.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篇二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摘要:当代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的方法对重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重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多样化,而其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方面做得不够及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前言
心理健康研究在经济发达国家从本世纪中期以来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今已经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强度、急变化给人们造成极大压力,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人群增多,有些甚至因心理障碍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危机高发人群。[1]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虚弱和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由此看来,健康不在是狭义的不患任何疾病,身体健壮,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和生理是构成自然人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附、彼此制约,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因此,心理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同时也折射出心理健康和健康之间的差异。[2]
因此,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积极的面对生活,正确的认识自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很好融入社会的。这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心理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九零后,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我们对重庆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9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达100%。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女生104人,所占比例为52.26%,有男生95人,所占比例为47.74%。所有的调研结果都是建立在对原始有效问卷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非常缺乏安全感。第一,心理压力巨大。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家庭经济压力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烦恼。调查数据表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同学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了41.21%,就业压力大达到了19.6%,学习压力大和个人情感问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3.57%。第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情绪起伏不定,对事物缺乏兴趣,时常表现出心理脆弱。从调查结果看,心理状态处于周期性的情绪起伏,且不知道原因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50.25%,情绪低落、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的大学生占到总人数的22.11%。心理脆弱时,24.62%的大学生会表现出胆怯和害怕,13.57%的大学生表示出别人做错事,自己会感到不安。
(二)当代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交际能力欠缺。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不适应大学生活。调查数据显示,对大学课程和老师授课方式的不习惯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2.61%,还有少量同学表示想家,同学交往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的不够热情。在社交联谊时见到陌生人时能够主动打招呼的大学生仅有39.7%,53.77%的大学生不会主动说话。
(三).当代大学生在处理烦恼,排解不良情绪方面上存在很大问题。心情郁闷时,31.16%的大学生会选择闷在心里的方式处理这种情绪,这种处理方式高居所有处理方式的第二位。遇到烦恼时69.85%的大学生会找最要好的同学倾述,自己忍受自己,从不倾诉的大学生仍有20.6%,高居调查人数的第二位。这种处理烦恼的方式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埋下了不良的隐患。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第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性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所占比例接近半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规划,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业压力大也是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很重要的烦恼,大约占到参与调查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同时,也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大、个人感情问题、家庭经济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必须从压力的根源入手。
同时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主要压力是不完全一致的。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到了大二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了突出的心理问题;就业压力逐渐成为了困扰大三学生的主要问题,而对未来的迷茫依旧困扰着大三学生,只是所占比例有大幅度下降,下降比例大约为20%;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说,压力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对未来的迷茫依旧存在。家庭经济压力、情感问题的困扰迅速上升,情感问题可以说是陡增,所占比例由7.14%迅速增加到33.33%。
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讲,要完成一个从高中依赖父母到大学独自去面对各种问题的过度,并且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主要表现在对未来的迷茫和学习压力上。二、三年级的同学由于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对未来依旧迷茫。二年级的同学就业压力不大,对未来的迷茫程度比较突出。三年级的即将进入实习阶段,就业压力迅速提高。
进入大四阶段,要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要真正进入“断乳期”,经济压力迅速提高。此外感情问题、择业、考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困扰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
第二,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心理脆弱。很大一部分同学情绪周期性的起伏,莫名的烦躁、焦虑,经常性发生胆怯和害怕。缺乏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不能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心中的压力不能得到缓解与释放,就会转化为各种心理问题。[4] (二).不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第一,不能够迅速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第二,交际方面表现冷漠,沟通能力差。独生子女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除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外,还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独”“特”“娇”“傲”等。[5]独生子女大学生没有兄弟姐妹,家庭中缺乏同伴的竞争、冲突和伙伴关系,导致人际协调性相对较差。[6]
(三)内心封闭,不愿倾诉
排解不良情绪方面上不当,常常把问题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述说。首先,处于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密切相关。手机、电脑已经成为其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很多大学生宁愿在网络中和陌生人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交流,和家长沟通。用网络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导致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差,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其次,家庭环境的和谐和稳定程度也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近年来离婚率急剧攀升,家庭不稳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来自这些家庭的当代大学生缺乏安全感,有强烈的自卑感。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同学忌医,极力掩饰,不愿诉说烦恼,久而久之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各界的足够重视
梁启超先生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一名言,说明年轻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因此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与整个社会的努力密不可分的。要持续不断的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樱琼.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3]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8-10页
[4]蔺桂瑞,赵凯,梁凌寒.从心理调查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本刊关注·德语,2009,07-08
[5]白剑波.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对策[J],中医教育ECM,2003(3):2
[6]王月云,陆芳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9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篇三
《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因此我们将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创设方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 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的方式各有不同。有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和情境创设相结合,只是直观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文本、图片、声音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学,却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还有部分学校采用简单的情境创设手段。例如,在潍坊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只是对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这无法达到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效果。因为这些都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创设理论体系,所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不能很好地和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2 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策略
2.1 再现情境,还原真实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结合社会实际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源于生活,再现情境对材料的真实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将真实环境再现能够使学生更融于社会,更注重真实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在潍坊学院的课堂上就做出了这样的尝试:教师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画面、投影、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情境,唤醒大学生的内在感受,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感悟[3]。这样的设置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充分地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
2.2 渲染情感,加重情感体验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涉及范围比较大、包含的内容含量较广、对学生们的情感学习要求较高,然而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却十分有限,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的难度。而多媒体课件不仅拥有着较好的信息容量优势,还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资料的形式使大容量的教学成为了可能,而且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手段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催生和渲染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够很好地与学生情感认知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教师通过利用渲染情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体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对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渲染的最有效载体大概就是音乐了,音乐能够使许多或微妙、或强烈的情感在学生们之间传递,增强学生们的情感表达与感知,使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大学教师讲授心理健康课程中的爱情心理专题时就可以在课前放一些比较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歌曲,如《我最亲爱的》、《问》等,通过歌曲的渲染将学生们引入教学情境,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较为真实的歌词,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想象,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从而加重了自己对情感的体验,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不仅不能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因为缺少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心理认同而产生抵抗或是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2.3 创设情境,感受自身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许多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是提高人们的知识与经验,以更好地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让人们少走弯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一样,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所以说,并不是说要让学生们经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后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避免某种经历可能带来的伤害。有些事,并不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通过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借鉴一样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学心理健康课存在的意义。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励志奋斗的教学视频,如电影《阿甘正传》等,在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们发表对影片的看法,并对影片中各个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就能够从别人的奋斗经历中学到许多知识与经验。
3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也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思考的同时宣泄来自各方面的情感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看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