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2000字文怎么写

坚烘分享

  当今大学生校园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创建,给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造成极大的损害,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迫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课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2000字篇一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在校大学生校园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着平安校园的创建,给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造成极大的损害,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迫切。本文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控制方面略加论述,希望能够减少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自杀 心理健康 情绪控制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显著进步,人类健康的课题必将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健康是人类获取幸福的前提,也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据专家预测,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前沿带头科学。健康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望和追求的目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理解使健康的概念超越出仅仅只是“没有疾病”的范围和仅仅是躯体状态方面。健康应包括生理方面,即躯体、器官方面;心理方面,即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还有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清华大学校长曾经在毕业典礼上说过:“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如何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革?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欲望的矛盾?现代社会拥有健康的心理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挫折与痛苦、缓解压力与抑郁,这些都将成为工薪族乃至学生们常常面对的问题。为了防止英年早逝,过劳死等社会不良现象,还是要多注意一下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投资吧。”

  通过对北京、上海、西安等46所高等学校提供的大学生校园自杀案件资料分析,在校大学生自杀案件逐年增多,大多数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变异和情绪焦虑等心理障碍所引起的人身恶性事件。

  高等学校多数专业学科均未开设心理学课程,大学生心理知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情绪控制方法

  1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心理活动的科学,涉及到心理活动的现象及其条件。如情感、欲望、认识、推理、决定等。心理现象不仅是以身体变化为条件,引起血管和内脏的变化,还必须考虑到心理状态变化的结果和社会环境因素。

  人既是有机的自然个体,也是参与社会活动的成员,既要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也必须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类只有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地调节自身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才能有健康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常周围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诱发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取决于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以及对它的应答能力。因此对影响健康心理的因素,就应从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来考虑。

  个体因素是指: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神经系统活动特点明显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生理结构的损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例如甲状腺机能紊乱可出现心理变态及智力、性格的发展异常。

  社会因素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环境变迁和都市化等。家庭是影响个体早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保持良好的关系,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变动,需要个体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和适应这些变动所带来生活变化,从而减轻精神压力。环境变迁也是重要的生活事件,人需要一系列的适应过程。都市化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恶化、人们常常会产生烦燥情绪,使焦虑、恐惧、寂寞等情绪发生。

  人的一生是社会化的一生,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完整过程,突出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心理健康对社会环境的反应有个性特点,表明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渗透的。人的心理健康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人的生理遗传、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变化。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的表现之一,它是个体能够持续对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应适能力。

  世界各国都对人的健康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

  1.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完格,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信、自爱,而且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行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并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

  1.2马斯络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第二,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三,生活的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第四,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第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第六,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七,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第八,具有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能力。

  第九,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1.3我国根据国家制度和现实,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

  第二,正视现实并对现实环境有良好的适应。

  第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热爱生活,献身事业。

  第五,保持健全的人格。

  第六,能协调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尽管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不尽一致,但是在认知能力正常、情绪稳定、个性健全、人际关系良好,充足的自信心和耐受力等方面,认识是统一的。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有利于平安校园的创建。

  2 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青年人由于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的时期,承受挫折、困难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当自己无法排解这种心理矛盾,并且这种心理矛盾作为一种恶性刺激不断对自身产生消极作用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就会形成。因此,要求学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一个人能否以乐观进取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和人生,决定着他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生活在现实社会,不可能出现世外桃源的情景。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残酷现实、一件件不公的社会问题、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都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我们应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冷静思考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理智应对。通过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社会视野,丰富社会阅历,主动自主地适应社会,保持正常的心态,避免心理的失衡。

  2.2形成正确的理想观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的保障

  理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可以点燃人的激情,激发人的才智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真理。”这段名言是对理想作用的精僻概括,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有了崇高的理想,会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充满信心,在暂时的失败中坚信胜利。

  2.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是一种以个人为对象,彼此联络感情、协调关系、寻求心理需要满足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复杂的人类社会是人际关系偶合的网络系统,而人际关系是将个人与群体联结成社会网络必不可少的纽带。正常的人际交往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失望的痛苦和悲伤,可以驱散心灵的迷茫和仇恨。因此,不断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2.4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情绪控制的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培养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注意保持心理健康。

  许多事实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也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课”。

  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2000字篇二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谈》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层出不穷,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使得各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越来越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做简单的分析将有助于这一现象的改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俗称“90后”。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成长在物质丰富的经济社会,拥有“4+2+1”的家庭模式。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知识快速度更新,同时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就业压力空前巨大,使“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明显有异于以往。他们个性张扬而又敏感任性,独立自主而又心理脆弱。所以,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高度关注和研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利于社会的、心理智力完善的合格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入学适应性障碍

  这种心理障碍主要存在于新入学的大一新生中。“90后”群体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大部分属于娇生惯养型,独立能力差。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家人和熟悉的中学环境,进入到陌生的大学生活,崭新的面孔、生疏的群体、不同的风俗人情甚至是不同的方言都会使新生感到不知所措,常常感到与人难以沟通,出现孤独寂寞的心理。把大学描绘的很理想,而平常的现实状况会使新生产生失落感,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继而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很大的心理矛盾,甚至出现极端的心理问题。

  (二)学业问题

  大学生活比较自由,自身支配的时间较多,课业相对宽松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在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方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知识层次、教学方式等使很多适应了“填鸭式”学习的学生无所适从,加之现代的娱乐活动较多,使很多大学生失去了紧迫感,沉溺于各种娱乐活动中导致学业荒废。这些使大学生产生焦虑和压抑,对课业失去兴趣,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就业压力

  大学的扩招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残酷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或者找到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具有远大抱负和客观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对自身的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这种由于就业竞争产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疏导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四)人际关系问题

  每个人的性格、生活背景和经历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必然迥异,这就产生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大学过的是集体生活,人际关系显得极为重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90后”大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优越,往往具有“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特点,对别人要求较高,这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交际方面产生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悲观、嫉妒猜疑等心理障碍。另外,大学生的生理已经成熟但心理比较幼稚,对恋爱和性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因处理不好恋爱关系或对性知识缺乏了解而引发的一些状况,就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恶性后果。

  (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贫困大学生经过相对艰难的磨练和苦读升入心目中的大学,会有心理上的成就感,也背负着更大的自身和家庭的期望。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往往比其他学生在性格和心理上更敏感和脆弱,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无法与同学正常交往和沟通。长此以往,会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与世隔离的情绪,进而产生孤僻、冷漠、偏激、多疑、爱慕虚荣等的处世态度,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极易引发心理畸形和人格扭曲。马加爵杀人案就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扭曲而导致的。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课堂,是形成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关键因素。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独立性差,缺乏交际能力,踏入大学校门后对相对独立的集体生活极度不适应,极易产生心理问题。问题家庭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家庭原因。据某部门统计,100例青少年犯罪案件中,40%来自不和睦家庭,30%来自单亲家庭。另外,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此类大学生自卑感极重,个性敏感导致人际关系不畅。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及其重要的。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而一些腐朽、堕落的文化和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道德观念弱化,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思想道德休养。网络的发达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好的一面也很深地影响着年轻的大学生,诸如色情、暴力、诈骗、反动等信息,这些都可能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很多学校大多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大多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师资队伍不专业,大多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缺乏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危机干预系统不健全甚至没有。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各高校务必高度重视,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以培养出素质过硬、人格完善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齐慧颖,任翠香.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战线,2010,(10).

  [2] 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3] 李智仁.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0,(2):122.

  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 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社会普遍重视。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正常心理又分为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来源于许多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将心理咨询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根据各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任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的大学生们被誉为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他们思维活跃,渴望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同时易于情绪化,自制力较弱,社交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压力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出,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的含义及种类

  1.心理的含义。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界事物,通过头脑活动思考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2.心理的种类。

  根据李天心的四种判别标准和郭念锋的三条原则,可以把人的心理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根据许又新的三类标准和郭念锋的十标准可以将正常心理分为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根据刺激的性质、反应持续的时间、强度、是否泛化,将不健康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特殊心理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大学适应困难的心理问题。

  “90后”已进入校园,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精神上渴望独立而生活上却依赖父母,个性上自信张扬而面对陌生人却又沉默寡言,思想上比较成熟而处理问题时又显稚嫩,做事情果断大胆但考虑不周全。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是18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开学报到一般由父母或亲戚陪同。他们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因此有些学生感到痛苦迷茫,一个学期找不到方向,各种不良的情绪相继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运而生。

  2.学习困难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他们有的缺乏学习动机,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无求知欲而厌倦学习,甚至逃避学习;有的学习动机过强,对学业期望过高,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不恰当,给自己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受个体之间的差异、认知评价的失调和考试情境的刺激,出现考试焦虑,担心考不好,担心未来的前途渺茫等。

  3.人际交往困难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及社会的复杂性与大学生单纯性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表现自己的勇气,缺少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易受到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有自我中心、不敢交往、小圈子交往、念旧情结果等。

  4.家庭经济困难的心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高校的学费逐年提高。一般来说,完成大学专科三年大致在5-6万左右。如此昂贵的费用对于农村学生家庭来讲是很难接受的,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校经常为高额的费用而发愁。而那些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衣服、手机都是“名牌”。对此,不少自尊心强的大学贫困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不合群,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5.情感问题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许多人还未能深刻理解情感的意义以及对于人生的影响。在情感面前,大学生不少人有过失恋的体验。在客观上表现为与相爱者的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情绪;在行动上多表现为冷漠、颓废、烦躁、逃避或攻击等。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轻者影响学业和进步,重者引起身心疾病,极个别的甚至轻生。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情感问题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6.就业困难的心理问题。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大学生就要毕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他们在就业中明显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发展,适合做哪些工作。加之竞争激烈,经验不足,很容易陷入心理误区,出现过度焦虑心理、自卑畏怯心理、自负心理、盲目冲动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患得患失心理、嫉妒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等心理问题。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1.将心理咨询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多年的大学校园生活。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通过各种问卷和量表进行测量,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连续、稳定地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保证。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进行跟踪调查,以发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和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在个别辅导时,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这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心理咨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朋辈咨询、网上咨询、书信电话咨询、团体与个别咨询结合等。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的特点来进行,要有整体观念,把大学生心理咨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此外,还要注意与辅导员、班级干部经常保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根据各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任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大学生心理发展来看,不同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处在大一新生,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是适应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对一年级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入学心理适应教育,使大学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认识环境、适应环境,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认识同学、交好他人;

  处在大二学生,其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学习求知、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目标定位、人格完善等成长发展性心理问题,此阶段的教育活动侧重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观念与技能,确立健康的情爱观,初步理清价值追求,不断发展健全人格,实现与周围环境及社会发展的良好适应,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毕业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求职择业与走向社会,此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帮助他们确立适当的就业观,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提高挫折应对与承受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体格、人格等方面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各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任务,从整体从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的全程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Z].2002.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4]宋海娟.心理健康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1.大学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2.大学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范文

3.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大学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29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