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2)

坚烘分享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篇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明显加大。由于贫困生的困难,主要是经济贫困,因此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出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要认真分析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救助,从而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34-01

  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多元化格局也已经形成,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正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不同背景下的贫困生问题都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后发现,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要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引导,并不断地完善心理咨询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贫困大学生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同时也要为父母的身体担心,害怕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正是这些原因使贫困生的精神压力过大,形成紧张、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抑郁是一种能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还经常会伴有:厌恶、痛苦、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很多贫困大学生都是来自于偏远的贫困地区,他们尝试着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他们毕业后又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就业难的问题使他们感到痛苦。

  (二)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

  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羞怯、惭愧,甚至是心灰意冷的情绪。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自卑,这也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一般来说,自卑感比较强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容易低估自己,自我认识不到位,形成了一种消极评价。此外,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三)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始终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贫困大学生常常因家境贫穷而自卑,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贫困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并且能在校园生活中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但是贫困学生省吃俭用,经常会产生失落感,使他们不敢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贫困大学生们羞于交际,将自己包裹起来,给今后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四)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由于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各个学校始终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给贫困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将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很多贫困生在心理上先天不足,社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起来。进入大学后,衡量学生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学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人才,而大学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多元的,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未来的发展。贫困大学生有的除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助学体制,建立多元的资助体系

  学校应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研究和制定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体制。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特别困难生活补助、勤工助学基金、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助困政策体系。事实证明,国家助学贷款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诚信的意识。此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且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利桥梁,对贫困大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资金资助的同时,也要加强能力资助,提高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与训练,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和个案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

  首先,引导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困难观。教育贫困大学生理性地对待贫穷,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还可以定期的邀请一些校友或校外的、一些在生活经历或创业经历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成功人士来学校进行现身说法,从而教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调整心态。

  其次,大力宣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以便消除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疑虑和不满情绪。通过有效的宣传,促使贫困大学生能充分的认识到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理解。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提高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要经常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欢迎贫困大学生参加,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广泛的培养兴趣和爱好。通过开展活动,使贫困大学生们减少自卑心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结束语

  总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发挥出校园建设特色。利用起社会资源,将自救与他救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邢佰英.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N].中国青年报,2006-07-17.

  [2]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4.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234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