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分析研究论文
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篇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分析及问题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劣势就业难度更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试探讨分析其经济原因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增强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贫困大学生受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限制,他们的就业难度更大。他们的就业心态如何,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无论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讲,都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对浙江某高校通过贫困生助学贷款认定的3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其经济因素背后的就业心态,以期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
1.贫困生就业态度急切。从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十分急切,希望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获得报酬,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单位规模等不太在意,表现在有48.4%的学生可以接受工资2000元以内的工作,56.5%的学生不介意在小城镇工作,68.9%的学生不介意单位是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
2.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感大。调查显示,贫困生在就业上普遍感到有较大的压力,有60.3%的贫困生表示有就业压力。在所列举的压力源中,从大到小依次是:“父母对我的期望”“快毕业了,却还没有找到工作”“毕业后经济上的独立”“求职中遇到的挫折”“同学比我先找到工作”。
3.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信心程度。调查中,贫困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低,对自身评价不高,甚至对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怀有恐惧感。其中有36.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37.2%的学生“担心能力不足,完不成工作任务”,49.3%的学生“害怕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4.贫困生欢迎就业指导,但缺乏就业准备。调查表明,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受贫困生欢迎。在就业指导形式上,受学生欢迎的顺序依次是实习、个别辅导、课程和讲座。在就业指导内容上,受欢迎的内容依次是求职技巧指导和培训、就业心理辅导、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职业规划指导。但贫困生的就业准备很不足,缺乏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也不清楚。由此可见,贫困生尽管表现出就业的急迫和对就业指导的热情,但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只是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不能主动寻求就业信息和帮助。
5.女贫困大学生的情绪更为焦虑。调查表明,在就业心态方面,女生更为缺乏自信和竞争意识,焦虑情绪较多。有56.5%的女生感到“自从求职以来,总感到心神不宁,十分焦急”,有52.5%的女生“感觉没有什么就业上的优势”,有68.4%的女生“面对就业竞争,会担心失败”,有70.1%的女生认为“假如求职被拒,通常比较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上,女生比例均超过平均比例。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经济压力是贫困生就业急迫的主要原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就业不仅是他们实现生存和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而且对其家庭的影响也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73元,这些收入可能都不足以支付一名大学生一年的学费。现在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保证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但毕业后,贷款学生的还贷压力就会随之而来。如果贫困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会给其家庭继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贫困大学生较一般大学生而言,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需要早日找到工作,以改善家庭境遇。
家庭较高的期待值成为贫困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在调查中发现,位于贫困生压力来源首位的是“父母对我的期望”。这一方面与家庭的高投入有关。经济困难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大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期望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迅速就业,而贫困生对这种情况非常清楚,他们在无形之中就背负上了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可能与贫困生家庭的就业信息闭塞有关系。贫困生主要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其家庭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况不了解,对大学生就业有较高的期望值,贫困生在家庭的期待和不理想的就业中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
2.个体原因。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低、自我评价不高、容易自卑的个性特点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研究表明,贫困家庭在其所处的农村或社区中,社会地位通常较低,其成员也得不到邻里的尊重。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易形成内向、自卑、敏感的个性,对自我的评价也不高,缺乏自信。这导致他们在进行择业时,常常低估了自己,放低了职业要求,在求职受挫时,易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贫困生的自我评价过低还有其现实因素。贫困生大多来自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兴趣特长缺乏发展条件,综合素质较弱。由于经济拮据,许多贫困大学生省吃俭用。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在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更多投入,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的机会。此外,勤工俭学还会占用学习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成绩。
他们欢迎就业指导,缺乏就业准备的原因也很多。贫困学生所处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期待就是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以后做什么没有过多考虑,缺乏职业规划。这导致学生本人也没有职业目标,缺乏对自己职业兴趣和能力的了解,在学习实践中也没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十分欢迎,期待解决自己求职择业中遇到的迷茫和困惑。
3.社会原因。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成,这是贫困大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的深层次社会根源。网络流行语“拼爹时代”“萝卜岗位”无不折射了找工作中的负面现象。贫困生由于经济因素和缺乏社会关系,在就业中可资利用的资源少,一次次的挫折很容易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一年高过一年的求职支出也对贫困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制作越来越精美的简历、四处参加招聘会的交通费、面试的置装费等,积少成多形成一笔不小的费用。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拉关系走后门等灰色支出也越来越高。这给还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大学生带来更多负担。还有女生会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她们在就业中比男生困难更多,贫困的女大学生身处贫困生和女大学生两大就业弱势群体,也使她们更为焦虑。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篇二:《关于我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特点;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将大学的智力优势和无形资产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是当前中国高校规模扩张的一种有效的形势,将成为一种很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学生作为一个新的学生群体,目前国内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甚少,仅有的一些也多以粗放性概括为主,各说法之间出入较大。与母体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收费机制、生源质量、社会认同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动机等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独特的形态针对这种情况,作者通过研究试图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试作初步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重点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走访、个别深度访问的方式来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900份,收回率为81.8%。学生类型:一到四年级的独立学院学生。性别分布:男生563人,占56.3%;女生437人,占43.7%。此人数为有效问卷的统计人数。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题目的设置一部分来源于相关论文中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及现状的描述,另一部分源于同学之中存在的心理现象。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是否复读过,是否是独生子女。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有七道选择题,如“高考成绩与你的预期有什么差别”“选择独立学院的原因”、“考研的原因”、“家人对你上独立学院的态度”、“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你常常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让你感到有很大压力的事”,每个问题后面附有不同量的选择答案。两道主观题,如“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独立学院对你在哪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或做答,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深度访问,并结合网络贴吧、博客,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着许多新的情况,与普通高校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产生高考的失败感及其原因
(1)理想与实力的偏差。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希望考一个好的大学,都怀有一个很美丽的大学梦。但这部分同学并没有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实力给自己制定一个准确的目标,而是一味地追求高目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造成了高考失败感,为进入独立学院之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心理困境的根源。
(2)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实力导致高考的失败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压力来源与其它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既有就业竞争、学习能力、个人实力等普通大学生所共有的压力,也呈现出一些特有的压力,如“同学之间的对比”、“社会的态度”等,而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家人的期望。
(二)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呈枣核分布
所收回的900份有效问卷中,在回答“你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的问题时勾选结果是:负担不起的占12.4%,勉强负担的占32.3%,比较轻松的占36.1%,轻松的占13.6%,很轻松的占5.6%。与48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个别深度访问,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普遍较好,家长出于对孩子前途的考虑,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教育,又有母体大学作为依托,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优于专科院校,只要孩子能在大学中好好学,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四、独立学院学生的对比优势
独立学院对比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专业教育,得益于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共享部分优秀的教师;潜在的深厚的大学文化,母体大学深厚的大学文化、治学态度通过老师平时的授课,两校同学问的交流,在母体大学学习、做实验、泡图书馆等可以在独立学院学生的身上得到传承、发展;潜在的就业机会,就业市场通过母体大学了解其独立学院的发展情况,在母体大学很好的就业机会面前,为一些很有能力的独立学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模式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教育,加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应用能力、实地操作能力的教学比重,这需要学校方面的工作计划要一切以学生为本。
五、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的学生之间对比的弱势
(一)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的相同点
(1)与高等院校内部的专业二级学院相同,都是一所公办高校领导之下的二级学院。
(2)原则上设置与母体相同的专业。
(3)办学母体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可以与母体大学共享部分教育资源。
(5)目前独立院校颁发办学母体的学位。
(二)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的不同点
(1)与母体内部的专业二级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由具有法人资格的集团或个人筹措,财务独立核算。
(3)拥有独立校区,初创时期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氛围与母体校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4)独立招生并颁发自己的学历文凭。
(5)由于适当降分录取,生源质量与母体相同专业学生有一定差距。
(6)实行按教育成本(或准教育成本)收取学费,学费比母体相同专业要高得多。
由上述政策性的规定可知,独立学院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就是母体大学。而在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硬件设施、社会认可度、就业等方面,独立学院往往处于比较弱势的境地。这就很容易使独立学院的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比较弱势,导致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比母体大学学生的素质要差。
六、建议
(1)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2)以学生为本开展特色人生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小刚.四川省高校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8(06).
[2] 许应荣.学生心理特点和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3]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篇三:《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才》
摘要:研究和探索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揭示其成长的自身规律,不仅有助于女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可为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成才
一、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
女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既有一般青年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也有一般女青年的心理特征。当代的女大学生同以往的女大学生相比,更具有时代特征,其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1.自尊心较强,自信与自卑并存。处于自我认知阶段的女大学生在心理上更渴求别人对自己的承认与尊重,她们的自尊心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和追求成功的好胜心。她们开始意识到要在现代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学习成绩优秀,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她们不愿接受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的限定,而是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汲取知识。她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愿意在公众场合展示自我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盲目自信又容易变为虚荣心,有时还会走向反面而盲目的自卑。有很多女大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忽视对环境和实际情况的把握,期望值过高。而在女大学生就业方面,用人单位仍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遇到这些挫折,她们就会盲目自卑。
2.理想化的人生目标。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同一般女青年一样,富于幻想,天真浪漫。她们比一般女青年更追求理想、浪漫的人生。她们的成才意识十分强烈,渴望有个学业有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完美人生。在她们的梦幻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想、和谐、美好,她们期望自己的前途充满阳光。理想是人生的风帆,会激励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大多数女大学生都是在为理想目标奋斗的进程中走向成功。而有些女大学生整天在封闭的校园中,缺少对社会的了解与把握,按照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人物和生活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她们的想法往往是虚幻的,一旦与现实接轨,就会发现现实社会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从而幻想破灭,心灰意冷,迷失方向。
3.关注热点,追逐潮流。当代女大学生同男生一样关心时事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形势。对当今的商品经济全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科技发展高新化、中国加入WTO等社会热点,她们都很关注也都想了解。学校的各种专题报告、讲座上有她们的身影,各种座谈会、讲演会、辩论会她们也积极参与,她们还经常上网聊天,并在网上了解各种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们更关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自己综合能力提高。总之,当代女大学生比较关注新鲜事物,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有时她们的关注和参与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女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研究和分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不难看出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而积极因素绝对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这些积极因素就是女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大致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1.自觉的独立意识。女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能只停留在个人独立于家庭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决断能力上,要和女性的整体命运和社会角色联系起来。新世纪女性自我独立意识应该是在已确立的社会地位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展现女性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发挥女性的创造能力。在当今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女性不仅在数量上占比例较大,在能力上也略强于男性。女大学生只有在心理上确立这种独立意识,自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特有的潜力,为将来立足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是女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早有人预言:新世纪是女性的整体命运变动最大的一个世纪。由于电脑网络化的普及足以使新世纪的知识女性在事业上的追求得到满足。然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女性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对这一点女大学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如果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整天忙于应付考试,忽视综合能力的提高,迟早是要落伍的。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永远是女性自强自立的首要条件,也是在社会各领域里都能与男性并驾齐驱的必然选择。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做到自尊自爱。
3.较强的交际能力。由于女大学生比较敏感、注重细节,她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女大学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应当以主动、真诚、互酬、包容的原则,学会理解、忍让和交流,处理好与同寝、同班同学的人际关系是最基本的交际能力。同学间除了平时学习和生活的接触之外,校园内各类学生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为同学广泛交往、建立联系、获取各类信息提供了很好机会。在各种活动中,女大学生往往比较引人注目,要把握各种时机,有意识地主动实践大胆尝试,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和周围同学建立广泛联系。
三、女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女大学生的心理弱点主要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客观环境互相矛盾造成的,心理调适应在充分了解自己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修养,逐步调整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以健康的心理态度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1.在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中调节适应能力。女大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里常常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又常常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经常处于自我矛盾之中。女大学生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自我独立能力不成熟是正常现象,只有经历各种矛盾,才能真正独立和成熟,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中进行锻炼,才能提高独立能力。
2.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中认清角色。现在的女大学生思想比较新潮,关注新事物,期望靠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在现实社会,女生在择业方面的境遇,又使她们觉得无力与传统观念抗争,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自觉的自我限定。两种心理碰撞便产生欲罢不忍、欲争无力的矛盾心理之中。要解决这种心理矛盾不仅在心理上要冲破传统观念上的障碍,不断超越传统观念影响,认清女性的社会角色,还要用行动与传统观念抗争,用自己的能力消除传统观念的影响。
3.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把握理性思维。女大学生的理想无论多么美好、浪漫都与现实目标有联系,尤其是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地加深与拓宽,她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也不断地清晰,理想与现实也越来越接近。但是她们对将来就业目标的考虑仍处于理想状态,一旦听到一些对女性就业不利的消息就会失去目标,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解决这种心理压力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地了解和认识现实,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既现实可行,又不放弃理想的程度。只有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变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由理想走向成功。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女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就能寻找出一条适合女大学生成才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飞跃性的提高,社会地位有显著的改变,进而产生更多的女科技人才、女专家,推动全社会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