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论文(2)
毛概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论文篇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创新特色及现实启示》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主义改造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并在实践中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正确的处理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创新特色;现实;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改造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论创新的结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独创性的思想。在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始终把“三改造”置于与“一化”的整体联系中来把握,同时又把“三改造”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创新特色
(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民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使农民容易接受。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政策。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间的创新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是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三大改造之间也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
在领导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生产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并一再强调是否增加生产是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好坏的标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对工业化的作用,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毛泽东也从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原料,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为工业化提供市场等角度做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的认识。
三大改造相互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不仅具有资本主义的倾向,而且同民族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党在领导改造的过程中,要把三大改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2.把对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把改造的任务作了划分:一是对制度的改造,一是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强调把对私有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他把将资本家个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一个战略方针提出来,要求在改造企业时把企业的原有人员包下来量才使用,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工作,既作出成绩,又受到教育和改造。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特色。
毛泽东强调在改造私有制度的同时注意对人的改造,这就把改造人的问题突出了出来。同时,注重对人的改造,又充分考虑了我国在改造问题上的实际。首先,这一政策与我国把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对待是相一致的,原因仍然是在我国当时的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有接受改造的可能性;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有长期经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又掌握生产技术,本身是对发展生产有较大作用的人力资源;再次,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是实现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关键。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亲自参与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思想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我国现实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正确的处理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今天,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顺利的进行。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的做法,都会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的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宪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毛概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论文相关文章:
2.大学毛概论文
6.大学毛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