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2)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下载篇2
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目前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统计研究,先后提出了多个研究事故原因的理论模型。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根据我国上海市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抽样分析,92%的事故是由于管理混乱或管理不善引起的。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要降低我国目前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必须得从管理入手,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建筑业的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发生了大量的安全事故,据建设部公布,2005-2007年全国每年共发生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1000多起、死亡人数每年都在1000人以上。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十分复杂,这和我国建筑业目前竞争过度激烈,施工企业利润水平较低,安全投入不足,建筑工人(80%为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维权意识较差等原因密切相关,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根据我国上海市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抽样分析,92%的事故是由于管理混乱或管理不善引起的。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要降低我国目前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必须得从管理入手,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推进管理体系的创新
从宏观层次上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法行政,即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要使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为此,应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
(1)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因此难以承担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应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如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就制订了美国1999―2004年职业安全卫生战略计划等。
(3)依法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正常秩序。依法实施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的重要举措。为此,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强制监察的做法,增强行政执法意识,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体系。当前,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造成特大事故的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二、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1)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
(2)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3)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4)安全生产主体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应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这方面应很好地借鉴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经验和做法。
三、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基于两点原因:一方面,“国际劳工标准”作为人权状况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对此,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改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2)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今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凡应进行预评价而未进行评价的建设项目,没有开工或没有竣工的建设项目应立即进行预评价,已经竣工投产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必须限期整改。未进行预评价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开工建设,未经预评价或评价不合要求的竣工项目应停止生产运行。
(3)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原属政府管理实施的相当一部分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将由中介市场来实现,由中介组织来承担,如安全评估、培训、咨询、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等,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调节和规范。政府对中介组织的行为仅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此,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的特点,大力培育安全生产的中介市场,发展咨询、评价、检测检验和体系认证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并逐步建立和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等。
四、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以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从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是:
(1)在控制重特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力争重点解决一些带有共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研 究。
(2)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统计网络体系。
(3)结合实际,跟踪国外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加强研究和消化吸收。
(4)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与监控,企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新型、多功能安全防护用品的开发生产等将作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
五、建设现代安全文化体系
(1)大力开展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向全社会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其形式和内容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
(2)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安全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逐步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社区文化也在形成。因此,重视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环境氛围。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倡导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当前,应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法人代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应加强对职工上岗特别是特种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现代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容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金维兴,姚宽一,谢晓红.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力研究[J].建筑经济,2003,(9):16-20.
[2]孙维珉,于瀚滨.关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安全,2005,(1):15-16.
[3]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建筑安全,2005,(4):8-13.
[4]魏安能.建立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想[J].建筑安全,2005,(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