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语言艺术研究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语言,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言艺术研究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言艺术研究相关论文篇一

  《 数学课堂教师语言艺术研究 》

  [摘要]语言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凭借。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同时,使教学更准确、鲜明、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获得发展。

  [关键词]课堂语言;学习兴趣;问题;思考;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自己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而且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善导,激发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黏住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导语,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课始,师创设情境引入:“国庆节,老师和小朋友到福建土楼玩,巧遇两位大爷。王大爷住在‘和贵楼’,是一座长方形土楼,地面长40米,宽25米;简大爷住在‘怀远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地面是半径20米的圆形,他俩在争论谁家的土楼大。

  这节课,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又如,教学“数字编码”一课时,课始,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也都想参加,纷纷写信给栏目组。那么多的信件,邮政人员是根据什么来分拣的?你们想知道吗?”……再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课始,师提问:“同学们会跑步吗?咱们班谁最会跑?你能围着操场跑几圈?”在学生回答后,师再问:“今天我们可不是来比赛跑步的,而是来当裁判的。请看比赛规则,仔细观察谁犯规了,谁做得对。”生:“第一个参赛者犯规了,他从中间穿过去……”巧妙的导语设计,不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善评,引导想说、会说

  说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活动方式。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数学情境进行描述,对数学的概念、定理等作出解释,向老师和同学准确地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开展讨论……这些活动都涉及说的技能。只有在真诚、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展示自我,教师才能获得来自学生的真实信息,展开有效教学。如:“仔细想,不着急!”“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老师这儿有一种解法,你们看看行不行。”“有谁听明白了,请复述一遍,好吗?”“孩子,说吧,怎么想就怎么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这样的语言表达,会一点一点地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三、善问,启发有价值的思考

  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学生不易理解之处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要富有启发性,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同学们,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这把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北京的1厘米和我们这里的1厘米一样长吗?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前三种方法通过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第四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仔细想想。这些方法虽然都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但我们要计算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以后的面积能不能变?”“虽然钟面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但钟面上的很多地方是相同的。请小朋友找钟面上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看谁找得多。”……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师:“这是我们区新建的一条公路,它的中间要配置一条绿化带(全长1200米),并要在绿化带上种一行树(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

  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会解决什么问题?”师在学生回答后继续问道:“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还有其他方法吗?”生:“画图。”师:“怎么画?要画1200米吗?要画240棵树吗?”生:“太麻烦了。”师:“有什么好办法?”生:“从简单的开始,假设路长15米。”师:“好!先在线段上试试能‘种’几棵树,再想想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植树方法,最后思考算式可以怎样列。”……这里,教师通过提问步步设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得到发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设计的创造性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考。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幽默风趣、科学准确的语言,让课堂充盈着时代的气息,充满着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与智慧。

  语言艺术研究相关论文篇二

  《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分析 》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是很讲究的,绝不能有随意性。作为教师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讲究语言的功效。

  一、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教学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它的外延与内涵。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就要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使学生完全懂得它们的外延式互相排斥的,内涵是相反的,它们共处于自然数的范畴之中。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学生对“1”和“0”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也为后面学习分解质因数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要掌握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除了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外,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语言应得体严密,具有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时,有两种方法,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每种解答方法。第一,先算什么?第二,在算什么?每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讲清道理,在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意义所在,解决问题,决不是把几个数字用乘号连起来,因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了层次性。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在讲解时,语言平淡、抽象或概念化,缺乏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听起来就乏味,甚至出现“刀枪不入”的现象。反之,教师的语言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抑扬顿挫,语调自然,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和暗示,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面对学生站立讲台的老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使概念本质体现在“庐山真面目”中。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

  四、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语言的反馈与再现。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重,若没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学生和教师难以沟通。所以教师必须使用规范语言———既普通话,这样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感。而且根据要求读出所讲的层次、结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25乘以4的积,加上50除200的商,和是多少?”教师在每一句话后面作适当停顿,并能读出关键词的逻辑重音,因而学生听了能理解,便照样子读题,理解题意。所以教学教师要使用数学术语,便于学生接受,对于教学难点尽可能分解、简化。在教学中多注意教师的语言艺术,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关语言艺术研究相关论文推荐:

1.说话艺术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2.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3.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4.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

5.浅谈汉语言艺术

    17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