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新闻传播论文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传播并不能满足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而加强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一: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分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的技术、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由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媒介发展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造就了媒介的多样性。由于网络媒体是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媒体素材进行处理并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网络传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这一过程需要将各种单一的信息进行融合。如此一来,传统的媒介格局被颠覆,新旧媒介进行融合,形成了当下的媒介融合传播新形势。
关键词:媒体融合背景;融合新闻;传播效应;策略研究
一、前言
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由最初的媒介互动发展到媒介整合,最后发展形成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可以是电视、广播、报纸间的传统媒介融合,也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数字新媒体以及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融合新闻随着媒介融合的产生而产生,媒介融合下的融合新闻传播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媒介融合的概念表述
媒介融合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新形态媒介,由多种媒介及媒介相关要素融合而成。媒介融合带来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媒体技术、媒介产品等客观方面,还对改善新闻媒体内部的体系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终端、内容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三大基本形态,对各个传媒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前提,媒介形态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最高级阶段。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群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千差万别,但是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是每一个人的共同需求。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媒体积极主动地打破界限,促使媒介融合进一步地发展,并形成了多媒体传播媒介。
三、融合新闻的相关概念
(一)融合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融合新闻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产物,离不开媒介融合的发展,融合新闻传播就是指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活动。21世纪初期,美国率先推出融合新闻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国家。我国也引入了融合新闻的概念,并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融合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媒体与媒体间的技术互动,表现形式是线下的报纸与网络平台的结合,传统的报纸媒介通过与计算机网络展开合作,将需要传播的信息图文并茂甚至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网络上,产生了网络媒体形式,各大报社相继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以报纸带动新闻网站,以新闻网站促进报纸,彼此间相互交融,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形式。
(二)融合新闻形成的要素
驱动融合新闻产生的要素有多种,包括社会经济、技术革新、受众需求以及政策形势等。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融合新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保障。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媒介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加速了融合新闻的诞生。媒体受众的需求是促使融合新闻诞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市场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有需求就有市场,正是因为媒体受众有了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才有了产生融合新闻的动力。此外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政策法规对媒体、信息行业进行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即便具备了上述三种条件,融合新闻也无法推出。
四、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与对策
(一)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
在内容上,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有长尾效应和叠加效应两种。长尾理论认为,在渠道足够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不高的冷门商品销量也可以与市场上的热门商品比肩。从融合新闻的层面来看,传统的新闻媒介与现代化的新型媒介是冷热两种媒介,它的融合使得彼此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叠加效应指多种媒体内容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高于各部分的内容之和。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慢、容量小、产品单一,限制了媒体的发展,融合新闻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制作成新的新闻产品,融合新闻的叠加效应使得新闻内容得以增值。
(二)融合新闻的传播策略
融合新闻的传播可以采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生产、由初级开发转向次级开发的制作、由单一介质传播转向融合介质传播的发布等几种策略。单一性是传统媒介的主要特点,内容的单一和传播方式的单一都使得新闻从生产到传播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采用上述三种策略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媒介的致命问题。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2008年5月的360跨媒体受众研究的基础研究(ES)中发现:受众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已形成了跨媒体使用的媒介行为。在调查周期内,近40%的受众同时接触5种以上的媒体类型;58%的受众同时接触电视、广播和互联网;67%的受众同时接触互联网、车载电视和报纸。[1]因此,融合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受众的这一变化特征,明确目标受众的心理,制定分众化的发展战略,传播有创意的新闻产品。[2]
五、结语
我国的媒介融合以及融合新闻起步都相对较晚,而广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一方面,媒体要将自己的新闻内容推出去;另一方面,要让受众能很好地接收信息。对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进行整合,进而提升新闻内容的制作质量、传播速率,这能够更好地满足新闻内容供求双方的需求。我国的传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且受众极广,因此融合新闻有大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杜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曾欣瑜.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与传播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李春生.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67.
[4]俞逆思.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32.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二: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建议
摘要:自从1994年国务院批准全面接入互联网,开启我国的互联网时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迭,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本文从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
一、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在网络技术的牵引下,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新闻网站发展到综合性新闻媒体逐步与市场融合的过程,进而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一)互联网平台成为主流新闻载体,媒介资源却难以整合
1997年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起步以来,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网站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新闻网站”,共计获得5720万条信息结果,这其中也包含了部分信息发布类网页。但是在庞大的数据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互联网作为当今新闻传播主题的主流载体已经得到认可。各类新闻媒体朝着互联网平台搭建的方向不断发展,也导致了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浪费。从中央新闻事业单位到各地方新闻单位,都依赖于新闻媒介的传播力量,出现一大批重复性的新闻网站,导致互联网媒介资源混乱,我国的互联网媒介资源难以整合。
(二)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丰富,新闻作品同质化严重
当今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内容也更为细致。各大新闻网站的板块布局,从单一的新闻时事逐步扩大为受众所喜爱的新闻板块,更为细致地划分了受众所需求的热点新闻板块、专题新闻板块等内容;互联网新闻传播也不再局限于照搬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在信息与形式上突出更符合受众所需求的亮点,传播受众更为需求的新闻信息。如今,同一篇新闻报道在多个新闻媒体的网站上相互转载、传播,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而言,实现了该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但是从新闻媒体的发展而言,忽略了新闻工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侵害了其利益,进而导致新闻内容的质量逐步简化,最终导致的是新闻作品质量的严重下滑。
(三)互联网新闻互动性增强,而新闻信息真伪传播难以管控
在信息时代,全民参与的新闻围观、讨论形成了如今新闻传播的常态景象。从电子邮件到网络论坛,再到博客、微博、贴吧等20多种互动平台的产生,这些都加强了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讨论与信息获取,增强了大众对新闻的舆论监督。这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正面影响。而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形式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全民参与社会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随着网络新闻受众的互动参与,少数受众及新闻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影响力,进行错误的舆论引导,出现了诸多与报道相违背的传播内容,从而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同时,在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闻时效需求下,部分新闻工作者一味追求新闻速度,而忽略新闻本质,从而造成了重大的社会负面影响。2016年春节期间,一篇名为《女友陪男友回农村过年,看到第一顿饭立马后悔分手》的帖子,经由网友转发,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等知名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当被证实为假新闻之后,给广大受众留下的是对新闻传媒单位信息权威性的质疑。
(四)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商业化趋势严重
在我国,商业性信息传播网站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为典型代表。商业性网站在新闻传播方面主要采用的是与主要新闻媒体互动或加工新闻内容进行二次整合传播,从而实现网络新闻的传播。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几大信息平台的受众使用量逐步增多,受众接收新闻的渠道也会逐步向商业性信息平台有所倾斜。而这一行为带来的问题是,为了加大信息的曝光度、提高点击率,各平台对原版新闻的加工呈现出娱乐化、低俗化、暴力化等趋势,使得互联网时代下新闻的权威再度失衡。
二、提升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的途径探索
随着“第四媒体”的广泛普及,如何提升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是一段较长的过程,需要结合互联网的阶段发展特征不断做出改进。
(一)健全新闻传播机制,重塑新闻传播机构的公信力从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商业性信息平台的不断发展,对新闻信息的加工整合,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因而,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应一味图快,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采用“道听途说”的信源,而应在“抢”新闻的同时兼顾新闻的真实性。另外,在做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时,对事件及人物的因果联系应作全面的梳理,全面地揭示出新闻事件内部与外部的复合关系,尽量避免采用简单的归因主义。同时,在报道中要体现新闻工作者及媒体单位客观中立的态度,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在新闻工作者自身做好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应当健全新闻信息加工整合传播的机制,营造良好的传媒生态环境。
(二)根据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调整新闻报道结构,提升传播效果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受众对于信息篇幅的要求更为简短,对信息量的要求更为庞大,对信息的关联要求更为深刻。简而言之,就是受众在网络信息背景下,要求新闻信息更为快速、简洁、有效,同时获取新闻内容也更为主动。因而我们常用的新闻写作手法、播报方式应当针对新时期受众的新需求作出以下调整:
其一,新闻标题的简洁突出,能够快速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其二,应当用简练的表达方式提炼出新闻事件的客观本质;
其三,新闻素材筛选方面需符合受众的阅读偏好,进行有效归类,体现出互联网新闻的实用性。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民群体的日益庞大,“第四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而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就需要相关人员根据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特点,不断地作出适应受众需求的调整,构建和谐、可持续的媒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自考本科新闻传播论文相关文章:
3.新闻传播学年论文
4.新闻传播学论文
5.浅谈新闻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