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

秋梅分享

  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方法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经愈发凸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篇1

  浅淡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

  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孕育了具有英国鲜明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虽然国情,体制不同,但了解、学习和研究英国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机制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有着可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实践教学层面,认为英国传播学教育在强调实践性、丰富教学手段,注重评估及反馈、强调复合性师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渊源

  英国的新闻媒介发展较早。如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路透社成立于185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民营形式组建于1922年。如今,路透社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通讯社之一,BBC制作的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在全球已拥有了1.2亿的受众。在印刷媒体方面,英国现有各种类型的报纸1400余种,其全国性的报纸12家;另有7000余种杂志,2400家出版社。正是媒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孕育成长,同时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大众传播学教育在英国一般被称为“媒介研究”(media studies),最初是从英文和文学批评专业发展而来的①。英国的传播学研究在上世纪30年代便初见端倪,相对而言,其新闻学专业的教育起步较晚。传播学研究起源于一些社会科学家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创办了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旨在培养传媒批评者与分析者。而作为培养职业新闻记者的新闻院系,则是90年代后才在英国产生②。伦敦大学曾于1919——1939年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但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一度中断,直到1971年卡迪夫(Cardiff)大学开始开办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此后各英国高校才陆续开办了相关的传媒院系和专业。如今,英国大量高校都设立了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领域的学位点。据学者统计,大约有70家英国高校开设了传播学和新闻学教育或进行媒介研究,其中还包括爱丁堡大学、拉夫堡大学、莱切斯特大学等许多综合性大学③。

  二、部分英国知名新闻与传播教育机构

  总体而言,英国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较为明显。传播学领域的覆盖范围较为宽广,包括文化、广告等各方面的理论性知识;而新闻专业的教学特点则趋于实践,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大量的实训课程和实训内容。英国的各个高校在各个专业领域侧重不同,同时在不同领域中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1、谢菲尔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谢菲尔德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英国传播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的顶尖学院。该学院的专业齐全,与英国传媒业联系紧密。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是唯一个获得英国三个新闻行业机构:BJTC(英国记者培训协会),NTCJ(全国记者培训委员会),PTC(期刊培训委员会)认可的证书。目前,该学院在本科生阶段不分专业,只开设了新闻学学士一个专业。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则进行了细分,包括:新闻出版学(MA Print Journalism),广播新闻学,杂志新闻学,网络新闻学,国际传播等④。

  该学院的特色之一就是侧重实际业务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学目标就是以培养实践人才为基础。除了一些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课程外,专业课程更侧重技能和实用性,包括了大量的实践,如新闻采访、出镜、新闻写作和报道等。在本科的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训练扎实的速记等基本功,学院也注重学生从全方位的了解新闻产业,包括各个媒介机构中,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和杂志的运行,学习如何做新闻,正视新闻和新闻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其多媒体应用课程教学设备齐全、精良,配备了各种采访仪器、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及软件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

  莱斯特大学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在英国的媒介和传播的教学和科研中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研究中心认为对大众传播的学习就是了解在复杂宏大的社会下传媒的作用及进程。因此该中心的新闻传播教育主张在广泛的社会学科中汲取养份,比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等⑤。

  目前,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设置了两个本科专业:通讯、媒体及社会理学士(BSc 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Society)及传媒、社会学学士(BA Media and Sociology)。其硕士提供的专业有大众传播、全球化与传播、新媒体与社会等。总体而言,莱斯特大学的传媒偏向传播学研究,在最近的几年中,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包括媒介研究、电视和道德、广播剧和健康教育、国际新闻、东欧电影、国际流行音乐工业、媒介和体育、编辑出版等等,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课程内容看,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的研究政策是以基本的传播理论为起点,辅助于比较、分析及调查等定量性研究方式,从而探讨各项大众传播媒体的运作过程、传播效果以及和社会文化的关系。⑥近年来,研究范围已扩张至全球及传播多元化领域。其传播学教育希望学生不仅对媒体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懂得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能掌握在当今信息和媒介充斥的时代生活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与特点

  1、教学注重实用性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英国新闻学课程最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用性强。这主要是因为在英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就业导向一直很明显,大多数新闻专业都宣称他们与业界联系密切,致力于培养满足业界需要的毕业生。而掌握实用的新闻技能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因此各个院校都不断强调其专业的实践性。

  新闻学教育的实践性从英国各传媒院系的专业设置就已能窥其一二。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就按媒介细分了专业方向,如广播新闻学、杂志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然后再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来临使得英国新闻的教育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英国大多数新闻专业课上,学生们除了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报纸杂志外,还要学习制作网页。这些实践课程使大多数英国新闻学学生毕业后都能自信地走上新闻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过,也有许多大学认为,仅有新闻 实践或是新闻 教育对于本科阶段的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有些大学开设了双学位课程,使学生在学新闻的同时,可以同时学习另一个专业如现代史、 社会学、 经济学、 心理学等。

  2、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英国高校的上课形式除了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座外,还包括了许多特色的教学方式,如研讨会(workshop)、团队合作(Teamwork)、讲习班、小组辅导、个人辅导等各种形式。

  课堂讲座和国内大学上课形式基本相近。但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严谨,课程安排,课前需了解的资料,学校会预先通知学生让学生准备。在学期开始前,授课老师通常会发一份课程说明,上面有详细的课程 计划,上课内容,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而且每单元的课程后会附一份详尽的阅读书单,包括书、期刊、 网络资讯等。由于每堂课的信息量大,因此学生通常需要课前做大量阅读功课。

  英国的教学非常重视小班教学,在课堂上也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由老师提出主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大家轮番 发表意见,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从谢菲尔德大学传媒专业的讨论议题中可以看出,议题更多的涉及到传媒、经济、 文化、 政治、社会、民族等多个领域,通过不断跟进和讨论,学生得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小班教学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利于开阔思路,集思广益。

  3、师资构成呈复合性

  由于英国各传媒院系都积极的与媒体产业保持 联系,因此经常有媒介机构、企业、政府和国际 组织任职的高管们来为学生开讲座或者授课。他们讲座内容经常涉及实际 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亟待解决的当前 热点难点问题等,很受学生欢迎。同时各学校也常邀请一些产业实践者和在各媒体工作的校友回母校与学生交流,这对学生了解媒体工作的方式以及 职业生涯的规划颇有裨益。

  普遍而言,英国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会采用“双轨制”,也就是招聘具有博士学位、以理论研究见长的教师,同时也招聘具有多年从业 经验、以实务见长的教师,并且对两类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这种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能有效的减轻困扰传播学教育业界和学界难融合的现象。另外,英国的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对于新闻与传播学教育而言这一特征也成为了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学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增加了彼此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科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跨学科性质,而国际化的趋势更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4、评估反馈体系较为完善

  在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中,考核评估体系较为多样化,通常不以期末的 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估标准。学生每修完一门课,老师都会给出评定成绩。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并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 论文(多为理论课)、作品(多为实践课)等做出综合评价,而且多为复合式成绩,也就是由几种成绩所占的百分比算出最后的结果。

  在实践课上,老师会根据实际操作,作品,个人和团体设计方案和工作日记等综合起来评定成绩。而理论课则常常结合主题演讲、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一部分成绩,最后再加上论文的成绩来作为评定理论课的成绩。期末时,英国高校的学生一般会收到各个课程的评估问卷,用以调查每一教学模块(model)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这份问卷设计得较为详细,不仅涉及课程安排,授课质量,而且还会涉及到教学设备、试验设备、图书馆资料、学习场所等内容。学生的反馈意见将由学院再组织讨论,被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则在下一学年执行,由此不断促进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

  结语

  英国的国家体制、教育机制都与我国不同,但是中英两国的新闻教育体系也有一定的共同点。比如两国的新闻教育都植根于实用的职业培训,把新闻报道、 写作和编辑等实践性训练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课程,同时也都要求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界正不断缩小与欧美国家的专业教育差距,各高校积极通过聘请业界精英到学校任教,加大实验室投资,更改课程设置等各种途径来促进新闻传播学的 发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新闻传播学教育将更加完善,为学界业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新闻传播学学子。

  有关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篇2

  浅谈融合新闻报道

  一、绪言

  传统媒体时代,记者们需要具备新闻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各种不同的媒介产生了融合,这让传统的新闻媒体收到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又产生了新的新闻报道模式――融合新闻报道,融合新闻报道的出现给记者们带来了不小的难题,记者,一个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职业,要如何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生存,如何适应融合新闻报道这样新的报道模式,这都是媒介融合带给记者的考验,于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记者们需要去掌握更多的能力技巧,去发展更多符合融合新闻报道的素养,以期成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全媒体记者。于是,在传统记者的基础上,媒体行业对新媒体时代的全媒体记者提出了更深一层的要求,本文将浅析融合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掌握的技术和需要拥有的能力,这是记者行业的一次挑战。

  二、融合新闻的界定

  在数字技术还没有出现时,传媒产品中,报纸是文字和图片的载物,广播播放音频,电视播放视频,这些不同的媒介的传播渠道和内容都不同,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直接兼容彼此的,然而数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些传媒产品之间的壁垒,使它们逐渐走向融合,走向一种合作模式,这也就是“媒介融合”的出现。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总结概括可以分成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而内容融合这一方式中,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成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而从媒介载体上看,分为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融合新闻”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内容融合的产物,这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它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以及GPS 等多媒体产品形式的新闻形态被称为媒介融合的“终端新闻产物”。

  “融合新闻”在个体层面的标志是哪些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的“超级记者”,这些人在美国还有“背包记者”等多种称号,他们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这也就意味着在融合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够仅仅只是完成采访、写作任务等,融合新闻报道中从前期采访,到制作新闻,考虑新闻中融合哪些元素,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到后期放到什么平台上,如何展示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记者来完成,这不仅考验着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新闻采写能力,同时还要求记者掌握并扩展更多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求具备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更加完善的全媒体能力素养。

  三、融合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融合新闻报道模式的出现对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要求一个更全面,更优秀的全媒体记者。

  1.融合性思维模式

  一则新闻适不适合以融合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或者说没有必要以融合新闻报道方式来报道,这就需要记者在了解事件整个的发生经过后,要能分析在整个事件中能不能融入多媒体元素,除了文字还能否加入其他的更直观的,更富含视觉元素的形式来达到传播效果。如微博上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就是很好的融合新闻报道素材,在这个事件中,多媒体元素非常丰富,一来它有车载摄像,也就是有了音频和视频,同时整个事件中剧情反转多,这样的新闻以融合新闻的模式进行报道会增加更多的看点。在判断之后,再分析其中的看点,惊爆点,分析该以怎样的融合新闻表现方式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于是对于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记者可以结合两车的驾驶轨迹做出GPS导航图进行图解分析,在几个关键的男司机被强行别车的事件点处配上视频和文字解说,增加观众的现场感,使观众深入到事件中去,同时还可以配上和交通安全相关的扩展链接,提供给受众更丰富的信息。

  2.多媒体操控和识别能力

  不同媒体的技术运用和传播特点是不同的,因此也会导致同则新闻,它的内容,结构,传播形式和受众的不同。记者除了基本的新闻业务能力需要掌握之外,还要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媒体的运用技巧,清楚在不同的媒体上报道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如一则新闻要报道时,在内容上是以文字为主,还是图片,还是视频,如何选择,如何结合才能让新闻报道更加有深度有内涵,更加完整。在考虑内容的结合的同时考虑其和传播渠道的搭配,因为不同渠道的传播效果不同。

  比如通过手机客户端传播时,如微博等手机应用软件上,受众多是在碎片化的时间段看一看,这时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和专注度不一定高,同时也因为手指滑动屏幕的频率较高,对信息的摄取呈碎片化状态。这时记者就要选出新闻中最出彩的部分,配上短小精悍的文字和图片,或是小段的视频来对整个事件进行高度概括,以求留下印象;而在电视上报道新闻时,受众大多靠在沙发上,享受休闲的时光,这个时候,受众是处于一个长时间的休闲状态,那么就可以推出专题式的,故事性较强的长篇幅的报道;而当人们浏览网页时,这时人们处在一种“前倾体验”之中,身体前倾,盯着电脑屏幕,状态相比于电视和手机要更加专注,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推出深度报道,可以有长篇的文字,配以图片,音频解说,视频介绍等,不仅可以让受众了解到更全面的更深入的报道,同时也能够加深受众对新闻的印象。所以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媒体,搭配起来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记者要熟练操控各种媒体,并熟练搭配,见机推送。

  3.能与受众互动

  互动性在融合新闻报道中是举足轻重的部分,因为在融合新闻中对于受众体验是非常注重的。一名记者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等的融合,再挑选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渠道,这么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就是为了能让新闻更加完善并让受众最大程度的了解新闻的内容,所以融合新闻报道是需要得到受众的反馈的报道,且它的互动性的存在更是为了让受众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在接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回应,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当记者收到了这样的反馈后,可以从中把握到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的不同接受习惯,清楚自己的新闻哪里做得好,哪里有欠缺,并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报道中增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提高受众的接收程度。

  4.自我定位更精准

  新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角色都产生了变化,再也不是传统的传者到受者了,更多的是双向互动的局面,传者可以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是传者,发布新闻的人同时也可以是接收新闻的人。尤其在融合新闻报道中,记者不仅仅只是新闻的发现者了,同时也是制作者,发布者,组织者。在融合新闻中记者要根据自己搜集的各种资料,图片,音视频等进行编排组合,使新闻中的视觉元素与文字元素交融,是新闻更加的直观和形象,在这时,记者就是新闻的制作者,之后记者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新闻,是新闻的发布者。对于组织者的理解有两点,一点是组织新闻材料,根据新闻要报道的内容来进行内容组合,一点是从受众中组织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要做的不仅仅是把一切报道资源掌握在受众,而是要去相信受众,为他们提供报道的窗口和平台,此时此刻,记者就可以从各个受众的反馈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

  每个时代,每个产业,每个职业都会在发展中遇到或大或小的挑战,媒介融合时代下融合新闻报道就是对记者行业的一次挑战,记者们可以在这次挑战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技能,在挑战中取得进步,在挑战中谋得新的机遇。

    294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