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教育毕业论文代发表

秋梅分享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育毕业论文代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毕业论文代发表篇1

  论开展环境教育对绿色大学创建的促进

  大学在高速发展黄金期,许多大学抓住机遇改扩建校园。然而,校园环境优美的背后也有令人担忧问题,如校园建设不能将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因素融入其中。这都影响了大学可持续发展。诸多有志之士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理念。

  一、绿色大学综述

  (一)绿色大学内涵

  “绿色大学”是指,大学在实现基本功能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有生态道德人才为核心,在学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工作中纳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内涵,全面提高环境素养新型大学。

  (二)创建绿色大学必要性

  1.创建绿色大学是全球高校共同选择

  21世纪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纪。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发挥积极作用。学校有大量建筑存量,是耗能大户。大学扩招使学生数量激增,年轻人对电脑空调等设备依赖,导致校园能源与资源消耗需求增加。鉴于自身能源资源压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许多高校采取措施,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如,哈佛大学“绿色校园行动计划”。

  2.创建绿色大学,是建设美丽中国必然要求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战略任务。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迫切需要相关专业人才与科技支撑,需要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发展。

  (三)我国创建绿色大学实践与反思

  1.我国绿色大学创建的实践

  (1)绿色大学创建成果

  1998年,清华大学首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很多高校也结合实际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一方面,开设绿色课程,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课程中。另一方面,重视校内外绿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绿色行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学生野外实地考察。

  (2)绿色大学建设中的问题

  一方面,未认识到建设绿色大学意义。参与学校总体数量少;环境教育一般仅以选修课、讲座形式出现,不是课程体系必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绿色大学建设缺乏长效机制。虽然有的高校设置了组织机构,但大多是临时的;人员配置缺乏结构合理性,不能有效组织与协调绿色大学系统性创建工作。

  2.对于我国建设绿色大学的反思

  (1)理解建设绿色大学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治国战略,关系民族未来。高校应承担使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2)明确绿色大学色内涵

  第一,培养绿色人才。它是建设绿色大学根本目标。开设生态文明课程,进行环境教育课外实践。通过课内、外教学,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锻炼环保技能,增强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责任心和使命感。第二,建设绿色校园。学校要在水、电等系统建设和环境绿化方面,节能、节水、节电,做好再回收与利用,使校园起到教育与示范双重作用。绿色校园是推广清洁技术示范区,精心规划生态园林景观园区,在其中能感受到学校事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氛围。

  (3)建立健全绿色大学建设长效机制

  第一,国家应制定法律政策,为绿色大学创建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将绿色大学发展纳入有序轨道。第二,社会应成立学术团体召开研讨会,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召开全国绿色大学论坛,交流经验。第三,学校应把创建绿色大学纳入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设置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专业人员。

  二、环境教育的综述

  (一)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指,在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养具有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技能、高度环境保护热情的新型人才新型高等教育。

  (二)国际经验

  1972年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推动了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美、日、澳等国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1.科学环境教育层次体系

  (1)中小学生环境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认识、热爱并保护环境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很多国家不设专门课程,是综合有关课程(生物、地理等)和校内外活动(参观、旅行等)进行环境教育。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采用“自然学习”、“户外教育”方法,让孩子置身自然中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壮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与情感。

  (2)高等环境教育

  根据培养对象和目标不同,高等环境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教育,培养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另一类是非环境专业教育,对非环保专业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其在环境知识、意识与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加拿大41%的大学开设环境专业课程。许多高校建立了环境院系或密切相关的地理学、生物学等院系。

  (3)推进全民环境教育

  通过普及型、通识型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贯彻环境保护最有力措施。瑞典人环保意识较强,垃圾分类工作很完善,家庭生活中的节水、节电行为随处可见。

  2.重视环境教育立法及机构建设

  1970年美国制定《环境教育法》。联邦政府教育署设置了环境教育司,由政府支出大量资金,来支援环境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实施与评价,等。   3.管理环境教育项目,经费投入稳定、多元

  国外环境教育法详细规定环境教育资金投入,建立由国家投入和民间支持资金来源。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规范教育经费来源、申请者资格等,强调美国环保局要建立程序监督评估项目实施,确认项目质量和是否继续支持有关项该目。法律调节下的稳定、多元经费投入机制,为美国环境教育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这是美国环境教育发展关键因素。

  4.强化环境教育师资培训

  开展环境教育需高素质师资队伍,这需要高质量教师培训,它要培养教师两种能力:专业教育能力和环境教育能力。1992年,芬兰教育部选择加瓦斯卡拉大学作为实施基地,开展“两步走”远距离教学模式:从全国大学和培训学校抽出1至3人参加培训,建立培训教师课程体系;然后建立上述受训人员地方学习小组,对其他受培训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培训教师,不仅可以学习运用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课程,而且还可获得个人环境知识与环境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开展环境教育促进绿色大学建设

  绿色大学是渗透生态环保理念新型大学。环境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新型教育,通过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学生环保实践能力。开展环境教育对建设绿色大学有重要作用。

  (一)环境教育是培养绿色人才基本途径

  建设绿色大学,根本目标是培养绿色人才。要靠环境教育来培养具有丰富环保知识、实用环保技能、高度环保热情的新型人才。环境教育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教育形式。目前在校大学生,尤其环保专业学生,他们中很多人未来将成为直接或间接环境资源决策者,而决策取决于他们决策意识。科学决策意识养成要靠教育。当这些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言行感染带动周围人,影响周围人价值观,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二)他国绿色大学成功要素之一是环境教育

  美国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重要经验是重视环境教育,设置科学环境教育课程。美国环境教育课有两种。一是环境研究主修课,环境专业学生研究环境,约96.5%的“绿色大学”提供环境研究类学位。二是更广泛意义上环境教育,是针对非环境专业学生通识教育,16.7%的绿色大学将环境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程。这种面向非专业学生环境教育,不仅讲授环境知识,还通过教师与学生调查或资料搜集等环境行动,把周边环境问题纳入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中。它不是单纯知识理论体系,而是环境教育课程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把环境教育置于现实生活中。如此设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学生思考环境问题,采取绿色行动。因此,它是高校全面推进“绿色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

  >>>下页带来更多的教育毕业论文代发表

337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