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育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品质的需要越来越多,追求也是越来越高。然而,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则能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的质量与审美,从而提升国民素质与修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艺术教育论文篇一
《 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
现有条件下如何开展学校艺术教育,是摆在众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指美术、音乐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是依托这一行为完善品行、提升自我的过程。2014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我们如何有效的开展艺术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观念,艺术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当前,一些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一个观点:艺术教育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事实上,艺术教育确实是大量的依托这些课程和活动来展开。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语文、数学及其它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元素,如何挖掘、引导和实施这些内容,已不仅仅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这是面对学生时,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二、提升教师个人艺术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通过网络教学、专家讲谈以及集中辅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针对教师的各类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范围组织开展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在笔墨中激发童趣,在教育中传承文化,展现师生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2012年起,每个寒暑假都有近200名小学教师参加书法集中培训活动,85%以上是语数科目的教师。
几年来,参加培训的教师书法水平已有了质的飞跃,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学生们共同分享。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写好他们人生中最初的几笔字,为他们的成长打造最坚实的、最平整的基础。同时,很多学校还组织体、音、美老师对本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艺术方面的技能辅导。教师根据自身喜好与专长,加强练习并不断提高个人艺术水平,不定期的进行艺术作品和心得交流,每位教师都参加过两种或以上的艺术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创建新形式下艺术教育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三、突出艺术课堂的主导作用,引领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美术、音乐、书法和手工课等是当前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课堂,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各课程应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在保证课节的基础上,艺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指导学生。如音乐课可划分为几个小节,先让学生倾听歌曲或音乐,教师讲述歌曲所表达的真正意境及创作背景,伴着音乐指导学生练唱,最后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急、或缓……在书画课中,教师可以展示书画名家的字画,讲述他们的求学故事,点评他们的书画成就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传授学生绘画技法和书写技巧,不断培养学生在相关艺术方面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前行。
四、充分挖掘其它学科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音乐、书法、手工等艺术教育,是美与艺术的集中和突出表达。其它学科所表现的艺术元素也都是其在各个领域中美的极致,所以每个学科都应挖掘美、塑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努力,各学科教师都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体会到美,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感,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谛。
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图片,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中,不仅有图片,还有音乐、动画,这些图片、音乐和动画,就是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基本体现;通过对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展现句子所表达的意境,这是艺术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深入;根据所学知识,创作剧本,函盖语言、色彩、音乐和剧情等,这是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升华。数学课堂亦是如此。神奇的数字、变幻的图形,这些都是艺术的模板。一个七巧板,学生们会创造出无数个可爱的图示,是动植物,是机器人,是宇宙飞船,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梦想。
五、重视家庭艺术教育,实现校内外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辅助,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理解、吸收与再创造的重要环节。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孩子的品德休养也会端正健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孩子也充满着艺术的细胞;一个不文明的天天有打骂声音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艺术的灵感也会被消灭。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整个艺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上,学校与家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完善家庭教育机制,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巩固和保护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当前,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还任重道远,我们要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共同努力,开创艺术教育的美好明天。
浅谈艺术教育论文篇二
《 扬州八刻对于艺术教育的作用 》
摘要:扬州八刻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但如今较受冷落。在日常的艺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这项艺术门类的感知,让学生尝试制作相关作品,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的艺术熏陶,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艺术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扬州八刻;文化价值;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一、扬州八刻艺术文化价值
扬州八刻是对扬州工艺中所涉及雕刻工艺种类的概称,它是以“八”来寓全寓多,包括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砖雕、骨雕、角雕、核雕、剪刻等艺种。目前日益发展的大众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偏低等主要因素都是导致长期以来艺术成就高的,作品比较丰富,传承关系明确的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乃至被忽视的原因。
扬州八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称之为艺中的一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清代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扬州民间工艺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对扬州民间手工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扬州八刻,其包括的不仅仅是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砖雕、骨雕这八刻,还有角雕、核雕、剪刻等艺术形式。整个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由此可见,扬州民间工艺文化底蕴之丰富深厚,其审美造型艺术、哲学美感的独具特色,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竹刻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袁枚诗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束花”,等等,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都对竹子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之情。就竹子本身而言,它虚心、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故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所以扬州八刻中竹刻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扬州八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八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扬州八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点保护。我们期望着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扬州八刻艺术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扬州八刻文化当前现状
对于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整日生活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世界中,真正静心读书本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提现实生活中冷僻的地方特色文化所受的关注。对于江苏扬州而言,扬州八刻文化早已经沦落为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一条产业链,商业模式逐渐渗透并取代其艺术文化研究。
究其原因,就个人分析而言有以下几点拙见:其一,在当今社会愿意坐“冷板凳”的人越来越少,都不再愿意潜心研究,埋头钻研,对于扬州八刻文化其自身专业价值了解和挖掘研究力度不深,即便研究也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生产以及学习方式都使得静心读书的人也寥寥无几,对于冷僻地方特色文化———扬州八刻文化的接触与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其三,现代社会中人们价值取向更倾向于简单易懂的快餐文化。对于晦涩深奥的冷僻坚深的完全置之不理,固然时间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价值文化的取向问题。
现代人不愿意去读书(这里指的是纸质的书本),绝大多数的人们选择电子产品以及相关的衍生物,例如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当然一个社会上普遍现象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几个因素而致,所以我简单的从个人角度分析出以上原因,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拙见,如有不同的看法与意见,还请社会广大人士多多指教。
三、扬州八刻对于艺术教育作用
(一)创新复合型的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每个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对扬州当地特色艺术文化———扬州八刻的学习,显得尤其关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的数理化等知识,还应加强文科知识的学习与熏陶。
将扬州八刻应用于对学生的艺术文化培养,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其次浅刻、微刻的精湛技艺,具有精细入微之气,使学生掌握一门劳动和审美技艺,对他的人生成长有一个美好的影响并使他终身受益。扬州八刻艺术的雕刻种类牵涉的面甚广,大者牵涉到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小者牵涉到陈设把玩品。但无论哪一个雕刻种类,都体现着扬州八刻的艺术风格特点,精细入微。扬州八刻除在雕刻艺术品上有精细入微的特色外,更为突出的是有精细入微的雕刻艺种。
而扬州八刻中精细入微,创新求异的特色也正是当今社会所要求的。在深入研究过程中,扬州八刻中人文底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熏陶。例如竹刻艺术天然地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
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艺术创始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宋代以来,文人、士族大夫不断以竹子为题,颂竹、咏竹、写竹、画竹,等等。在其中涌现了无数的名篇佳作。首先他们将竹子作为精神寄托与情感载体,通过竹子来抒发自己的心声与表达情感。他们通过对竹子密切关注与借竹说事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竹文化,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独特的文化象征。直至明清两代竹刻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上影响。由此可见,竹刻艺术对中国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深入与扩展,都产生了深远的难以估量的影响。
例如扬州个园,是清代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之源旧址上扩建的家宅。而园主人取清朝诗袁枚的“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束花”来命名为“个园”,因为园主人黄至筠认为竹子虚心,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故在院中种植了许多竹子,由此可见主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创新,而真正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因为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只有不失此热爱心,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意。用积极的态度将此美好与真意作艺术化的再现,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意识,最后形成的就是创造。所以一件优秀艺术品的诞生,与其他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一样,都是需要付出别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精力、耐心与恒心。
(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置
在当今社会中,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对于一个人而言,一生中学习时间最为集中、学习效率最有质量、学习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就是在学校之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校园中,可以适当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设置扬州八刻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之外,涉及学习不同的领域反面的知识内容。就其可行性而言,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与接触与扬州八刻相关的作品图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实地参观浏览扬州漆器厂、扬州玉器厂、扬州工艺美术馆等,让学生到现场感受,让学生尝试制作相关作品,例如扬州剪纸。
(三)推成出新的扬州八刻艺术文化
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与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来源;对于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国家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对于扬州八刻艺术文化而言,创新是其艺术生命力的关键与动力。扬州地方特色艺术文化———扬州八刻主要以扬州漆器、扬州玉器、扬州竹刻为主要的艺术文化,这三者是扬州八刻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漆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色彩绚丽典雅、造型古朴庄重,同时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扬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划分为屏风、家具、杂件三大类,以屏风、家具为主,屏风和家具产量占扬州漆器生产总量的80%以上。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扬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对于传统的扬州八刻文化如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继承运用和取得新的发展对于每一位土生土长的扬州人而言责无旁贷。由于扬州八刻是扬州地方特色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作为扬州人的我,继承与发展扬州八刻文化也是一种责任。
四、结语
扬州八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点保护。我们期望着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扬州八刻艺术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今后教学实践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努力加入扬州八刻艺术文化的教育,积极培养和熏陶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添砖加瓦。
有关浅谈艺术教育论文推荐:
3.关于艺术教育论文
6.艺术教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