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艺术教育论文3篇
体育与艺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体育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一:渗透艺术教育 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标准,具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轻松、快乐和自由的审美状态中,使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本文从艺术语言的创设、音乐艺术的渗透、动作艺术的营造、写画与摆放的艺术情景、形体艺术与仪表艺术等五个方面,就体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渗透 语言艺术 音乐艺术 体育教学 艺术教育
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每个学生,就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个性化的学习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活动,艺术教育是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联的,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愉悦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一个轻松、快乐和自由的审美状态中,使人性得到真诚的流露。
由此可见,体育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但两者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艺术教育中的心灵美、行为美、人体美、艺术美等,都与体育交织在一起。因而,将艺术教育渗透于体育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标准,具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艺术教育更好地渗透于体育之中:
一、艺术语言的创设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缩短教学过程,必须做到课堂语言的规范化:(1)口令语言的规范化。它能起到提示、指令、启发、导向、协调和统一等作用。(2)讲解技术要领的规范化。课堂语言要尽量用专业术语。(3)规范化的语言要融于“美”的课堂情境中。一切艺术语言都追求形象美,用具体生动、形象、美妙的语言来表达教师的教学思想。如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用“拳如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这样生动的语言必定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求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二、音乐艺术的渗透
体育与音乐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却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音乐艺术以特有的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理,能引起主体联想,激发感情,产生色彩。音乐以其特有的节奏、节拍和旋律能影响人体的器官系统及肌肉活动。事实证明,音乐给体育课带来了生气,能振奋精神,提高学生练习的兴奋性,使练习者进入美的意境。
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调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同速度、不同强度、不同风格的音乐配以相应的练习内容,会有助于完成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能够有效地增强练习者的乐感、韵律感、表现力,激发练习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进行艺术体操的学习时,球操以拍、滚、抛为主要动作,音乐应柔美、圆滑、起伏大,中间有明快的节奏变化;绳操以各种大跳和小跳动作为主,音乐要轻快、活泼,富有节奏;带操以各种美的图形为主要动作,音乐要流畅、抒情,旋律优美,速度快,变化多。不同的动作配以不同的音乐,会使艺术体操成为有感情、有灵魂、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体育艺术。
三、动作艺术的营造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展现示范动作的艺术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示范是第一印象,是让学生借助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是直观感应。而且准确、健美、规范的示范动作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语言互为补充、相互联系。示范动作的成败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积极性,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如在体操教学中,对器械动作,许多学生会产生惧怕心理。而教师用准确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美而直观的形象感受,将使他们消除畏惧心理,大胆练习。
四、写、画与摆放的艺术情景
体育教师的工作同样离不开写与画,而且又多了场地器材的布置,比如写教案、写训练计划、写体育新闻报道,画体育宣传画、广播操图解、动作分析图、运动场地与器材的布置等等。黑板上形象、健美、连续的“小人”潇洒、漂亮、健与美地动作,无不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复杂的动作要领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变得简洁明了,形象艺术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视觉表象,成为学和思维的“纲”。学生提纲带目,会使其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实践课场地器材的分配、摆放是每节课必须做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既是教师基本功的反映,又是一种艺术美的体现。如技巧前后滚翻和接力跑内容,垫子可布置成“梅花形”、“圆形”、“长方形”、“扇形”等等。根据器材的布置,做到充分利用,整节课都可围绕着图形进行,减少队伍调动的时间,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五、形体艺术与仪表艺术
上实践课时,教师必须身着合体的运动服、运动鞋,给学生一个精神、大方、干练、潇洒的感觉,加上稳重、沉着、和谐、亲切的体态,学生立刻被你吸引,教与学双方才能达到最好的配合,这就是良性刺激。如果衣冠不整、便衣皮鞋、不讲卫生、语言粗鲁、态度死板,就会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对照。前者上课的心情是愉快的,而后者是不得已而为之。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在教师指导下,努力营造体育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形成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感悟,在发现研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艺术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总之,只要从实际出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寓艺术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就能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达到在传授技术技能、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境界、均衡理性情感、完善品德人格等方面发挥作用,以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追求创造快乐的人生.并最终达到体育与艺术教育双丰收的目的。
体育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二:论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体育教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原则、意义及功能,对美育教育及审美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及实施方法,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育 美育教育 方法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美育教育及审美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美)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产生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体育教学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在当今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中,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原理与实践教育,使美育溶于体育内容之中。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中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可见,体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是才是美。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特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御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
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和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谛。
3.现实依据
从现代化社会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使人格沦丧;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及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三、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类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是历代美学研究的课题和创作对象,而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求。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因素,人体动作美与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体育是促使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本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像一对孪生兄妹。
四、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对中小学生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
1.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
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看NBA球星在空中飞翔完成灌篮动作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体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快乐体育的目标。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就会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丰收。
2.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实施美育
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要把美育融入整个体育教育活动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中实施,还可以是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体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会有很多好办法。但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我们要倡导以美健体,通过美育教育提高人们鉴赏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仪.《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2]韩进.《教育心理学提纲》.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页.
[3]杨安仑.《美学研究与应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4]丁锦宏.《教育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5]曲宗湖等.《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6]刘俊庭.《体育运动与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三:论艺术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不仅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道德情怀,而且要增强人的体质、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因此,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主要作用是培育、健全人的体魄,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和谐自由发展,其终极目的,是全民意义上的身心共建,是广义的体育。艺术教育在引导受教者进入审美的经验状态时,使其得到情感愉悦和精神振奋的同时,帮助受教者形成自足自乐的人格和境界,使其自由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两者的定义上,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有着很多的共性,它们是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它们两者的关系应该处于并列的关系。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的活动参与,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这两种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媒介、教育途径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由于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学科的发展趋势,两者之间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共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的不断改变,教育目标、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1.艺术欣赏同体育活动有着生理方面的统一性
艺术欣赏需要人的生理感受的参与,艺术中的多样化和人的生理情况、神经反应有密切的关联。美学家桑塔耶那在讲到对称的价值时说:“为了某种原因,眼睛在习惯上是要朝向一个焦点的。
例如,朝向门口或窗洞,朝向一座神坛或一个宝座、一个舞台、一面壁炉,如果对象不是安排得使人眼睛的张力彼此平衡,而视觉的重心落在我们不得不注视的焦点上,那么眼睛时而要向旁边看,时而必须回转过来向前看,这种趋势就使我们感到分心……所以,由于眼部肌肉平衡而感到的舒适和省力,某种情形下是对称价值的根源。”直线因缺乏变化,对它的长久注视要求视神经系统做同一反应,容易导致疲劳。
艺术欣赏使人精神振奋,同时对人的生理健康也有所促进。实验证明,当人身心愉快时,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减少10次左右。心理学家考察了完全沉浸于音乐中的听众,通过电子仪器记录下他们的大脑和心脏的生物电流、肌肉弹力、脉搏和血压的情况以及呼吸的次数和深度,同时录制乐队演奏的音乐,然后把人体的生理反应同音乐对照,结果发现音乐对人的思想感情和生理、心理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从生理上来说,优美的音乐使人体中的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起伏流转具有节奏感,当生理节奏与音乐的节奏达到和谐统一时,人就会感到和谐和愉悦,并推动内脏及横膈膜的感觉,内脏与躯体功能就会得到调节,使血液中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调节血液的流量和神经传导,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音乐能够治病,这是自西方毕达哥拉斯以来为艺术学界和医学界所认可的。
2.艺术的范型和体育的标准范型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人体以古典的和谐为审美范式。从静态看,人体的美包括:同良好的精神状态相适应的健康体魄;体形的修短合度、均匀协调;均衡分部、丰满而有活力的肌肉和皮肤等。从动态看,既包括竞技状态中的动作协调、灵敏,如速度、耐力、柔韧性等,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动作姿态的天真自然、朴实大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论是静态的美,还是动态的美,都意味着人体良好的生长状态,而良好的生长状态离不开体质教育。艺术的范型是内在的自由和谐,体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体的自然、和谐、均衡生长。因而,在体育中引入艺术的范型或体育的艺术化,必然利于达到体育的终极目的。
艺术化的体质和体态是富于生命力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和身体的自由均衡发展与体态、动作、行为的自由和谐密切相关,它能够从后天弥补形体的缺陷,也能够使身体的各部分动作得以协调,使肉体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表情性质,在优美的动作姿态中显示精神、个性、风度,达到精神和肉体的有机统一。
当然,在体育中以某一方面的竞技特长为目的的培养,可能造成人体生长的不和谐,如举重、相扑等。这是体质教育范型和艺术范型的差异,但是它并不妨碍作为体育最终目的的身体全面均衡发展。实际上,在许多种体育的形式中都体现着艺术精神,如篮球、排球、田径、溜冰、舞蹈、体操等。席勒说:“体操练习固然培养了体操运动员的身体,但只有通过四肢自由均衡的运动才能培养美。”蔡元培说:“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使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体育和艺术教育同是感性活动的教育,都离不开感性的形式。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姿势、动作、活动向整齐、均衡、和谐的方向发展的调整和矫正,符合艺术的规律。凡是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身体感性形式,都同体育的目的相一致。
二、艺术教育给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契机
艺术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再现。体育是美再现的一种载体,体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再现美的能力。通过人体的姿态、运动来体现健康、强壮等形体美,通过力量、速度、节奏、韵律等形式来表现美。所以,产生了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体育舞蹈等这一类表演性、艺术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以其特有的动作或运动形式并配有协调的音乐来表现动作的形式美,成套动作的情感美,与人的思想产生共鸣。这些项目也有着良好的健身性与观赏性,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实践和创造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展现美的能力。比如,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艺术加工,改编成某种运动形式的动作。这样能够较好地将体育与艺术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转第135页)(接第142页)在体育教育中添加艺术教育成分之后,使体育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契机。体育教育也就能顺应学生需求,符合时代要求,并能产生更多当前没有的、更能锻炼、培养人的其他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促使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首先教师要利用美学标准来创造干净、舒适的教学环境,配备整洁美观、安全实用的运动器材,使学生较快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来。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一些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一些外观行为综合性的表现,即语言与非语言的表演。非语言的表演表现在衣着打扮、表情态度、姿势动作等方面。仅就动作而言,教师动作表演的艺术越强,其感染力也越强,教学效果越好。最后,动作的艺术性广泛存在于舞蹈、艺术体操、基本体操,韵律健美操、技巧与机械体操等具有明显美感的动作中,也存在于武术、跆拳道、柔道等民族传统项目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中。所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动作内在美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创造美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时,可以将要传授的知识尽可能地通过图片、影视技术、歌谣、游戏、舞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授。
2.艺术教育对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训练中采用艺术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在音乐伴奏下可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改善神经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运动员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强,以增加表现效果,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同时对学生运动生理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调节运动员的节奏。在比赛临近时期,学生的心理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此时对学生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可在训练中运用一些恰当的音乐或影视片等艺术手段进行心理调节,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鼓舞士气,提高运动成绩。
3.精神、意志激发体能体魄
艺术教育培养的文化精神、意志能力,可以“移植”在体能体魄的教育中,促进和激发受教者的体育活动。生命具有趋乐避苦的惰性,体育就是使生命超出自由活动的界限,在某些规范、指标的要求下活动,以发展和完善体能体魄。规范、指标会高于身体愉快状态下承受的范围,要达到或完成这些指标,就需要受教者以顽强的意志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克服生命的惰性。艺术教育对受教者精神境界和意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主体克服生理意义上的惰性,实现体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对人在生理、审美、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有重视和充分发挥这种促进作用,在体育教育中渗透艺术教育,体育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寇永俊,牛亚莉.论体育与艺术[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浅谈体育艺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