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问世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史可法血战扬州
当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这座明朝的陪都陷入了惊恐和慌乱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立谁做皇帝、继承明朝皇室的血统呢?南京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代表,另一派是腐败乱政的官僚,凤阳总督马士英是他们的头.马士英为了独揽大权,拥立昏庸荒淫的福王朱由崧称帝,历史上称为弘光帝,把这一政权叫作南明政权.史可法本来并不赞成朱由崧当皇帝,但这时也只好同意了.
朱由崧是个沉湎酒色、荒唐透顶的皇帝.他没有一丁点收复失地的进取心,而是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派出宦官去民间搜罗美女.马士英利用弘光帝的荒淫作乐,不问国事,疯狂地结党营私,为非作歹.他把魏忠贤的余党阮大铖(chéng)拉进朝廷,让阮大铖把持了兵部的要职.马士英还公开卖官鬻(yù)爵,大量收受不义之财.百姓们愤慨极了,街头巷尾流传着这样的歌:“都督满街走,职方贱如狗.相公(指马士英)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史可法对南明小朝廷的乌烟瘴气非常焦虑,他恳切地劝谏弘光帝:“陛下应该迅速振作精神,光复故土,决不能满足于江南半壁河山.”朱由崧只是“嗯”了几声,连一句像样的话都说不上来.史可法感到自己在南京一点劲都使不出来,便主动要求上抗清前线去统率军队,杀敌报国.
史可法到了长江北岸,发现情况比他的想象要复杂得多.原来,长江北岸驻扎着四支明军,叫作四镇.四镇的将领飞扬跋扈,割据一方,互相攻杀,纵容士兵残害百姓.史可法一到扬州,便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国难当头,要以大局为重,为国分忧.终于使这些将领服从他的号令,稳住了江北的局面.
史可法坐镇扬州指挥,大伙都尊称他史督师.他治军严明,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将士们的爱戴.这年的大年夜,将士们都去休息了,他独自留在官衙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让当班的厨师拿点酒菜上来填填饥,厨师报告:“督师,照您的吩咐,今天厨房里面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菜一点都没了.”
“那就拿点盐和酱油下酒吧.”史可法说.
第二天天刚亮,扬州的文武官员照例来到督师衙门,却见大门紧闭.大家很纳闷,督师平时都是起得很早的.这时,有个士兵出来说,督师昨夜喝了点酒,还没醒来.扬州知府任民育听后,难过而又欣慰地说:“督师平日那么操劳,太累了,昨夜睡得好,实在难得.我们别去惊动他,让他再好好休息一会.”
任民育把打更的更夫找来,要他重复打四更的鼓,意思是天还没亮.
史可法一觉醒来,发觉天已大亮,而更夫还在打四更鼓,便立刻把士兵叫进来,厉声责问:“是谁违反我的军令,在那里乱打更鼓?”士兵将任民育关照的话说了一遍,史可法才沉默不语.然后赶紧接见官员,处理公务.
史可法的酒量本来很大,到扬州后就戒掉了.昨天大年夜太疲乏了,想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一点.边喝边为国事的艰难、朝廷的腐败而痛苦得落泪,不禁多喝了几盅,随后睡着了.为这件事,史可法下决心彻底戒了酒.
公元1645年,清朝政府在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之后,派豫亲王多铎(duó)带领大军大举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抗击,打了一些胜仗.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南明政权内部却发生了内乱.驻守长江中下游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不满马士英、阮大铖的专横跋扈,发兵进攻南京.弘光帝急忙下诏给史可法,命他率军回撤,对付左良玉,救援南京.史可法只好带兵回南京,刚过长江,得知左良玉已经兵败而死,而清军已经逼近扬州,便急忙赶回江北.
史可法下令各镇将领火速增援扬州,集中兵力,抵抗清军.但四镇将领中,只有总兵刘肇基率兵从高邮前来救援.面对源源开来的十万清军,史可法的手中只有一万兵力,形势万分险恶.他给远在南京的母亲和妻子写了遗书,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多铎为了不战而胜,一连派了五个人拿着劝降书来劝降,史可法看都不看,统统扔进了护城河里.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清军严密包围扬州城.一些胆小的将领吓坏了,第二天,就有一个总兵和一个监军借助夜色,带着本部人马溜出了城,投降了清军,使得守城的力量更加薄弱了.
清军开始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爱国精神的鼓舞下,誓死抵抗,打退了清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三天过去了,扬州城岿然不动.
多铎恨得咬牙切齿,调来西洋大炮轰城,而且把炮口对准了史可法亲自防守的西门,一颗颗炮弹呼啸着落到西北角,终于将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
潮水般的清军冲进城来,史可法一看城破,悲愤万分,拔出佩剑就要自杀,被随从的部将夺了下来.部将们连拉带劝,将史可法保护出小东门.这时,一对清兵路过,见他的明朝官员装饰,便吆喝着问他是谁?史可法生怕连累部下,大声说道:“我就是史可法.”
多铎听说抓住了史可法,便亲自前来劝降.讲了三天,口干舌燥,但史可法毫不动摇.多铎到底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却又假惺惺地说:“你既然是忠臣,我就杀了你,成全你的名节吧.”
史可法微微一笑,大义凛然地回答:“与扬州城共存亡,是我早已决定好的事.哪怕碎尸万段,我也心甘情愿.但是扬州百万生灵,你们不能杀戮.”
公元1645年4月,史可法惨遭杀害.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伤亡严重,竞惨无人道地下令屠杀扬州百姓作为报复.大屠杀整整持续了十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惨案——“扬州十日”.
扬州失守后不久,清军轻而易举攻占了南京.弘光政权宣告灭亡.清军扬言要在两个月内占领最富饶的江浙地区;还发布了一道剃发令,强迫百姓按照满人的习惯,在十天之内一律剃发,只留一簇编成辫子拖在脑后,违抗命令的杀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暴行激起了江南人民的英勇反抗.江阴军民在典史(县衙里的一种小官)阎应元的领导下,用包括磨盘、界石在内的各种武器杀伤清兵,坚守八十多天,使清军死伤累累.全城没有一个人投降.嘉定军民坚持抗清斗争一个半月,恼羞成怒的清军先后三次屠城,制造了血淋淋的“嘉定三屠”惨案.
后来,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进城寻找养父的遗体,由于尸体太多,天气炎热,又都腐烂了,怎么也辨认不出来,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衣袍和用过的笏板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也就是人们今天见到的史可法衣冠墓.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李贽离经叛道
明朝后期,社会上流行一个信奉者很多的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人人天生就有“良心”,人的“良心”就是“道”(最高的道德原则和自然法则),商人、学者、劳动大众正常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穿衣、吃饭、砍柴、挑水,都是道.每个人充分理解和发挥自己的良心和能力,就达到最完美的道的境界,都可以成为圣人,并不只是孔子、孟子才是圣人.他们反对官方正统的“道学”思想,反对权势和权威.不怕苦,不怕死,提倡劳动.学派的创始人是泰州人王艮(gěn).参加这个学派的活动的,除了一些读书人外,还有许多农民、船工、矿工、商人.这个学派叫泰州学派,是从王阳明的“心学”发展而来的.
李贽(zhì)就是这个学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字卓吾,福建泉州人.他从小就有鲜明的叛逆的性格,对孔子瞧不起老农民的议论,公然提出批评,蔑视当时公认的圣人的权威.
他后来跟随王艮的儿子王襞(bì),学习研究泰州学派的学说.他二十六岁中举以后做过县学的教谕、南京与北京国子监的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府知府.他生活清贫,有一年,遇到灾荒,他留在京郊的三个女儿,竟然饿死了两个.他对继续做官不感兴趣,公元1581年,在云南,离任满还有两个月,他也不管上司同意不同意,整理好公文,封好府库、官印,递了辞呈,带着家眷,就离开官署,来到湖北黄安县.
这里有他一位思想、感情都非常合得来的朋友,叫耿定理.他在耿家住下,读书,研究学问,附带帮助教育耿家的孩子.他不用传统死背“四书五经”的方法,而是让孩子们随意读书游戏,充分发挥儿童天真活泼、自由奔放的天性.他因此与耿定理的大哥,做了大官的耿定向发生矛盾.耿定向虽然也属于泰州学派中人,聚徒讲学,与李贽交过朋友,但涉及其个人及家族利益时,却站在传统礼法思想一边,责怪李贽带坏了耿家的孩子.李贽斥责他是“假道学”.
耿定理去世后,李贽就搬出耿家,住到与黄安相邻的麻城县乡下幽深的龙湖边.朋友帮助他造了几间房屋,他取名芝佛院,落脚安身.他继续读书讲学,与耿定向论战,写了好多有战斗精神的书信、论文.
李贽在这里确实做了一些在当时人们眼里属于惊世骇俗的事,如招收女弟子,穿着儒家服装,却剃光头,又不吃斋念佛.于是耿定向的支持者,就到处造谣,说李贽在那里嫖妓女,引诱良家女子,伤风败俗.唆使官府驱逐李卓吾.
公元1600年,反对李贽的人再也不满足于造谣了.他们纠集一伙人,闯到龙湖,彻底捣毁了芝佛院.这时李贽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这以后一年,他只好到处流浪,依靠朋友帮助生活.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读书、写作、讲学,以及与传统、守旧思想的战斗.
第二年春天,李贽应邀来到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县),住在朋友马经纶的家里,准备在这里完成他对《易学》的研究.通州离京城很近,他的到来,竟如洪水猛兽,吓得朝廷里的卫道士,纷纷向皇帝上疏,说他惑乱社会,扰乱圣道,毒害民众,要求赶快逮捕和驱逐李贽.皇帝立即下旨,派锦衣卫到通州捉人.
李贽此时正在生病,面对捉人的官兵,他镇静地说,抬块门板来,让我躺着,跟他们去.马经纶是李卓吾坚决的支持者,他要跟李贽一起进监狱,李贽说:“你不能去,你家里有老父要照顾.”
马经纶说:“他们说你是妖人.我请你来我家住,有庇护妖人的嫌疑,让我与你一块去受苦!”
官府审问李贽时,问他:“你为什么在书里写了许多反对朝廷,反对圣人的话?”
李卓吾强硬地说:“我写的书都在那儿,都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你们可以自己看嘛!”
朝廷想把李贽驱逐出京,送回福建.可是,李贽决心以他的生命抗议当权者对他的迫害.因此,乘狱卒给他剃发时,他抢过剃刀,飞快地在自己喉咙上割了个大口子,顿时血流如注.狱卒奋力抢过剃刀,并给他包扎,他才没有当即死去.但过了两天,连病带伤的李贽终于与世长辞了.
李贽写过好多著作,最重要的有《藏书》、《焚书》、《续焚书》.书名的意思是他的书或者该收藏起来,或者该烧掉,不应该给人读,实际是为抗议迫害他的人而说的激愤的反话.
李贽著名的言论还有:圣人与凡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圣人,都可以做佛祖.孔子是个酒徒,讲究吃,讲究穿,想做官.孔子的话不是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在每个人自己心里.他说,男女只有性别的差别,没有是非的差别,男女是平等的,卓文君的私奔,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值得赞扬.
李贽的这些思想,具有反传统、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确实是离经叛道,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连当时一些进步的思想家,也不能完全接受.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内容:张居正改革朝政
明世宗去世后,明穆宗朱载垕(hòu)做了六年皇帝,只活了三十六岁.
公元1572年农历五月的一天,病得很重,自知离死期不远的明穆宗,叫太监扶他靠坐在御榻上,召来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当着皇后与太子的面,嘱托他们几人,在他死后,尽心辅佐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做皇帝,管好国家大事.
太子即位,就是明神宗.
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明世宗时就提出过政治改革建议.明穆宗时得到重用,再次提出强化朝廷政令、提高行政效率、重用人才、打击豪强,加强边防等改革措施.又与高拱等人任用名将谭纶、戚继光,切实加强了北方的战备,成功地与俺答汗达成互市协议,使北方边塞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
当上“顾命(接受辅助幼主的重托)大臣”的张居正,首先利用太监冯保,排挤掉同僚高拱,自己做了首辅,独掌内阁的大权,然后锐意实施改革.
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培养,为他安排好讲解经书与上朝听政的时间,按时进行,不得随便耽误.张居正亲自为小皇帝讲解,但他不像一般皇帝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善于结合实际,进行启发教育.
一次,张居正讲了宋仁宗不喜欢佩带珠宝玉器的故事,小皇帝接着就说:“是呀,应当把贤德有才能的大臣当做宝贝,珠宝玉器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益处呢?”
张居正跟着启发说:“陛下说得很对,还有,圣明的国君都重视粮食,不看重珠玉.粮食可以养人,珠玉既不能御寒,又不能充饥.”
小皇帝高兴地说:“很对,很对.宫妃们都喜欢穿衣打扮,我就要减掉她们的费用.”
张居正答:“陛下能想到这层,是国家有福啊.”
张居正亲自编了本《帝鉴图说》,选出一百多个古代皇帝治理国家的故事,配上生动的插图,送给小皇帝看.明神宗一页一页地翻,看得津津有味,张居正则在一旁指点.后来,他还让人将明太祖创业的事迹、讲话、文告等编辑成书,分为“创业艰难”、“励精图治”、“劝学”、“亲贤臣”、“去奸邪”等四十项内容,给明神宗学习.
张居正还把对小皇帝的教育与政治改革结合起来.有一年夏天,辽东方面传来警报,说是二十多万敌人骑兵将向边塞进犯.神宗非常吃惊.张居正分析说,夏天不是北方游牧部落打仗的季节,敌军不可能南下侵犯.不久,果然传来报告,说是没有那么多敌人,已经没有危险了.为此,上上下下的人又感到高枕无忧了.张居正却认真地对明神宗说:“我们并不了解敌人的真实动向,却因为一个假警报,就乱得一塌糊涂.次数多了,大家一定麻痹大意.万一敌人真正打来了,军队没有防备,那才真要出大事哩.这说明一些官员、将领平时就贪生怕死、麻痹大意,一旦有事,又惊惶失措.请陛下下旨整顿军队,加强战备,注重了解敌情.”
张居正停了一下,又说:“据臣下了解,边塞上有许多士兵口粮接不上,如何能打仗?请陛下命兵部尽快发放口粮,让饥饿的士兵们吃上饱饭才是.”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北方的边塞部队,一边守卫,一边屯田,装备、训练都有改善,防御工事得到加固,还收复过一些失地.
明神宗对张居正非常信服、尊敬,甚至畏惧,他称张居正为“元辅”、“太师”、“先生”.有一次,读《论语》,有个“勃”字,小皇帝读成“背”(bèi)字音,张居正在边上,严厉地纠正说:“要读‘勃’(bó)!”小皇帝和太监都被吓一跳.
得到皇帝和皇太后的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取得相当成效,范围涉及用人、行政、军事、边防、商业、田赋税收、水利等方面.
经过改革,官僚机构精简,腐败风气受到遏制,有才能的人得到使用,行政支出减少,效率有所提高.张居正最重要的改革成就是实行了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明朝中期,大量土地被皇亲国戚、豪强地主兼并,农民贫困,而国家的赋税却收不上来.张居正针对这种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丈量土地,清理皇亲国戚、豪强地主多占的土地,开辟国家赋税的来源,严厉地打击抗拒者.在全国清查出隐瞒的土地竟有一百四十七万多顷.
张居正将各县州府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按照实际占有的土地,折合成银两征收,就像将几根绳子编结在一起,所以叫“一条鞭法”.这个办法的实行,国家赋税有所增加,而一般农民的负担则减轻了.
张居正还大胆起用治水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疏通水道,堵塞缺口,减轻了黄河、淮河下游的水患,使运输和农业生产都受到益处.
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国库里的存粮和银两可以支用十年,国力大大增强.
但是,利益受到损害的大官僚大地主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公元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因为改革的需要,张居正经过明神宗批准,利用“夺情”特例,没有按照当时礼制,离职回家守孝三年.于是他遭到那些怀恨他的官员,还有一些读书人的攻击.直到明神宗直接干涉,事情才暂时平息.
可是,随着明神宗渐渐成人,他不再能忍耐张居正严厉的管束,在内心里滋生了怨恨.
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逝.当初被压制的反对者将所有的愤恨都发泄出来,攻击他专横跋扈,聚敛钱财.于是,明神宗批准削去张居正所有官爵,抄了他的家.但张居正家及他所有子女、兄弟、侄子家的财产合起来,还不到严嵩家财的二十分之一.张家子孙十多口人,被抄家者关在空屋子里饿死.张居正的改革,除“一条鞭法”外,全被废除.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上下五千年摘抄故事
下一篇:上下五千年的精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