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乐器>

什么是石磬_石磬的介绍

邱惠分享

  石磬简称“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石磬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石磬的介绍

  石磬简称“磬”,是一种板制体鸣击奏乐器,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磬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就已进入原始人类的生活,研究石磬对了解中国远古的音乐生活非常重要。 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礼记·乐记》“石声磬” 唐孔颖达疏:“石声磬者,石磬也。”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依月排之,每面石磬及编钟各一架。” 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

  石磬的起源及发展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诗经·商颂》中就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歌咏,表明在远古时期,石磐曾被先民用于乐舞等娱乐。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磬的名称,见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人无句所作。或传:“磬,叔所造。”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做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尧命夔击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兽”,描绘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场景。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逻辑顺序看,先有劳动工具,而后成为乐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特别是在

  罄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在实践中认识到不同的石头所发出的音响有异,终于发现了具有优美悦耳的音质与音色的石头,从而产生了把这些实用工具转换成审美乐器的内在动机。如禹州阎砦石磬,其外形一半有经过精心打磬而形成的较为明显的锋刃,另一半看上去则适于手握或捆绑,看上去和生产用的石犁差别不大,如果不是其上以供悬挂的悬孔昭示这是一件乐器,要想通过直觉将两者分辨出来似平还不太容易。即便在磬制乐器较为完备的商代,磬还多作鲸鱼头形状。 商代时磬已广泛流传,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磬在商周时期是一件重要的礼乐器,也是以打击乐为主体的雅乐重要组成部分。从选料来,目前所见的磬皆是以石岩制作而成的,其材料我分为硬度较高的砾岩,石岩、石灰岩等石料。从形制看,此时的石磬还未定型,形制多样且不规整。制作方法多以打制为主,少有琢磨,有的干脆以一块天灰的石头钻孔制成。1935年安阳市侯家庄西北岗商代大墓出土的3枚刻有铭文的石编磬,经测定,其发音分别为:永启↑降b2,永余c3,夭余↑降e3,可演奏简单的曲调。商石磬大多呈上弧下直的不等边三角形。

  西周至战国时期,磬的形状上为倨句形,下为微弧形;汉代以后上下均为倨句形。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年的一套石编磬,共32枚(大部已压碎、粉化,完好的共9枚),原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于精美的兽座龙首铜架上。这4组32枚石磬上,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及编磬的珍贵资料。

  石磬在龙山时代在许多地方同时出现,蕴含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色彩,石磬主要是作为部落酋长召集族人和指挥征战的特殊工具及舞乐的乐器。作为随葬品,它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古时期的初期,为氏族联监酋长礼教和指挥族人的礼乐器。据《尚书·舜典》载:“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石磬不是统治者晏享的乐器,例如《墨子·非乐》云:“(夏)启乃遥溢,唐乐于野,欲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由此可知,石磬既是祭祀用器,也是指挥作战的特殊工具,是“王权”的象征。甲骨文中,“磬”字,其形象是一人站立作槌击悬石之状。郭沫若认为“其意若曰以手击磬,耳得之而成声”。其字形上揭示磬的悬挂和演奏方式。《尚书·益稷》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里的“石”。就是指石磬。就人类生产来说,人类最早的工具就是从制造石质工个开始的。始此,“击石拊石”当十分久远。《尔雅·释乐》:“大磬谓之馨”,郭璞注说:“罄形似犁棺,以玉石为之”。这里说大磬的前身即为犁馆(石犁)。事实上,石磬和生产工具的关生活费不仅仅局限于石犁,因为生产中所有的片形石器工具都可能穿挂起来敲击为乐。这种所谓的工具乐器跟后世趋于定型的磬比较起来,还只是磬乐的邹形。对磬乐器在三代已多有发现,有的磬身还刻绘非常精美的舞蹈纺样。这表明其时磬乐是和舞蹈密不可分的。另外,磬乐在宗周雅乐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诗经·商颂·那》中说到在“衍我烈祖”的祭祀中,既有“奏鼓简简”,又有“嚖嚖管声”,最后在“依依磬声”中才达到“既和且平”。磬乐是祭祀、大乡食等大型典仪不可或缺的声音,且有极强的等级意义。在三代,不仅没有专职的乐官,还没有专门的磬师。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磬都是以单件形式出现的。(学术界将这种没有成组成编的磬称之为特磬。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成编的磬乐(编曲磬)大约到商代晚期才开始出现。)象陶寺的四座大墓,虽然有一、二百件随葬品随葬,但石磬却只有一件。其它诸如青海东都柳湾、五台阳白等地石磬,也莫不如此。另外,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磬,除几件采集品和石磬呸以外,皆出土随葬品较多的大墓,如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石磬的墓葬为木棺大墓,除有件石磬外,还有彩陶壶、罐、饕面罐、盆、鬲、尊、瓮、绿松石饰、凿刀、骨针、弗珠等几十件特品随葬。虽然整个柳湾遗址发掘墓葬近千座而出土石磬的仅此一例,足见磬乐非同一般。山西五台阳白石磬,据原发掘报告,出自灰坑H111近似椭圆形,该灰坑除1件石磬外,无任何其它所遗之物,坑内尸骨未经任何扰动。在该遗址出土的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枚与H111同时期的用于祭祀占卜的牛肩胛骨。卜骨是史前宗教祭礼常用之物,以占卜为主的宗教祭祀活动在这一时期应该是客观存在较为盛行的。随葬的石磬除了具有打击乐器功能外,还有一种祀神供物的礼乐器性质。

  石磬的传说

  东平山,又叫磬山,自古以来,就以其后山出产的磬石而闻名远近。用东平山的磬石所做的磬,叫东平磬,击音洪亮,回声悠远,让人有一种翩然出尘的感觉。于是,东平磬成了每一位用磬乐师的心头至爱,直到一百年前。

  一百年前的某个清晨,当连续三天狂肆的风雨突然放晴时,有人惊讶地发现:东平山后山悬崖边挺立的一块磬状巨岩凸出的顶端被雕成一位少女,一位平凡朴素的村姑模样的少女。从此,再也没有人到后山采石制磬。所有的石匠异口同声地说,当看到那位石雕少女的目光时,就觉得采石会打扰她的平静。但真正的原因是,从那天开始,天下所有的东平磬都在一夜之间哑了。不管乐师们怎么捶胸蹬足,用尽无数方法,东平磬就是哑了。勉强敲击之下,最多也就“啪啪”两下,石裂磬亡。 唯一例外的只有东平寺一代高僧了尘和尚所用的东平磬,东平人每晚仍能听到了尘和尚击磬的声音。东平寺就在东平山的前山,了尘和尚是这里最德高望重的一位僧人。

  相传他尚在襁褒中时,就已舍入东平寺,五岁通佛理,八岁登坛讲经,十二岁出任东平寺主持,二十岁辞去主持之位,潜心修行。每晚入夜时分,了尘和尚就闭上自己房间的门,在里面有一声没一声的击磬诵经,那轻轻的磬声清脆玲珑,让每一位听者都有一种洗尽尘俗,明悟至理的感觉。

  几年前,有位宫廷乐师不远千里来此,求了尘和尚所用的磬。了尘和尚二话没说,就将房间里的磬送给他,奇怪的是那磬到了宫廷乐师的手中,就变成了与其他东平磬一样的德性——哑了!东平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在他们眼中了尘和尚简直就是活佛。活佛用的东西凡人怎么能用得了呢?甚至有人说,就因为了尘活佛用了东平磬,所有天下的东平磬都不敢吭声,这在佛经里叫“狮子一吼,百兽慑服”。也有个别人怀疑了尘和尚私藏了一个东平磬,而将哑磬送给那位乐师,或者了尘和尚有与众不同的击磬方法,理由是大家都只听过了尘和尚的磬声,谁也没见过他击磬。当然,这些怀疑只能私下里想想,如果让东平人知道,他们会认为怀疑了尘和尚是对整个东平最大的亵渎。

  不管怎么猜测,今年都停了。因为已经120岁高龄的了尘和尚在年初做完一场盛大法事后,静静地坐化了。百里之内所有的荷花破冰绽放,满寺异香足足七日方散,东平人奔走相告,了尘真佛证果西归。为了证实了尘和尚已成正果,东平寺启用了建寺以来所未曾试过的“水火炼金刚”验证方法:只有证得正果的真佛才能留下金刚不坏之躯,才能经得起水火的考验。所以,了尘和尚的肉身先是水浸百日,后置缸中火炼百日,而后还要土埋百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入东平寺时,东平寺的方丈亲自执铲将了尘的肉身从土中挖了出来。旁观的僧众、百姓不可思议地发现,经过三百日考验的了尘肉身不但无一丝损坏变形,还发出黄金般的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顿时,佛号响彻了整个东平寺。

  午时,东平寺的和尚们恭恭敬敬地将了尘的肉身重新用香汤沐浴后,扶上专为其设立的肉身佛莲台上,由方丈亲率众僧拜了下去!“叮——” 磬声?磬声?!这是东平磬特有的长回音,是了尘和尚生前所住的房间里传出来的磬声!一声、二声……一共敲了三十六声。

  方丈拜毕起身,缓缓地问:“谁在了尘师祖的房间里敲磬?” 监寺恭声回答:“东平寺全寺僧众一名不缺都汇集在此,何况,了尘师祖的东平磬本来就没有槌,不能敲。就算有槌,也没人能敲出真正的磬声来。更奇怪的是,这磬声跟平常了尘师祖敲的不同,没有后面呜呜的回声” 方丈略一沉吟,点点头说:“那么大家一起去看看。” 了尘的房间不大,只那容一床、一桌、一椅而已,所以三五个人走到里面就觉得很拥挤。但方丈和监寺已无法分神再注意这些,他们的眼睛盯在磬上。那磬又在不敲而鸣,“叮——”、“叮——”又是三十六声。 方丈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说:“想来是了尘师祖肉身证佛,所用器物也便有灵性,还是把这磬供在了尘师祖的肉身前吧。” 于是,方丈亲自将磬捧到了尘的肉身之前,放毕、后退、再拜。 “叮——叮——”好象这磬真的有灵,一到了了尘的身边,再发出三十六声,一声比一声空灵、一声比一声悠远。 等方丈再次拜完起身时,却被眼前奇异的景象惊呆在当地:了尘肉身的眼角居然渗出一滴泪水,接着是第二滴……当一滴泪水落在磬上时,磬响了,就是平常了尘所敲出来的那种声音“叮——呜…”“叮——呜……”。 一滴二滴……那磬也便一声二声不紧不慢地响着,每响一声,了尘黄金般的肉身便出现一寸灰迹。 一百零八滴眼泪,一百零八声磬声。 当最后一滴眼泪在了尘肉身的眼角滑落,滴在磬上时,居然在磬滴出了一个小洞,就像是一滴泪形的小洞,而了尘肉身也在最后一声磬声中化为飞灰……

  后来呢? 据说,就在那一天的午时,有人在东平山后山发现那磬状巨岩上所雕的少女居然流泪了,流了三次,每次三十六滴,滴在所坐的磬上,发出玲珑而奇怪的声音。 据说,那石雕少女的最后一滴眼泪将磬状巨岩上滴出了一个洞,一个磬状的洞,而石雕少女也在那最后一滴眼泪流下时化为飞灰。 据说,东平寺的方丈在听到人们的传言后,亲自将那只留了一滴泪痕的东平磬送上磬状巨岩,发现手中的东平磬与磬状巨岩上的那个洞无论大小、形状完全吻合,于是就用东平磬将那个磬洞补上。 从此,天下的东平磬又可以敲出原来那无以伦比的声音了,所有用磬的乐师欣喜若狂。只有一人例外,那是一位已修至乐神境界的磬师,他说,东平磬的声音已不是原来的声音,它已历尽劫难而解脱,一声就是一个世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事、物、乐器可以参杂其中,可以打搅它的自在平静。

什么是石磬相关文章:

1.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解释精选

2.中国音乐是指什么

3.汉族最具特色的乐器介绍

4.中国古代音乐的介绍

5.柴窑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