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

炎婷分享

  《踏雪寻梅》是黄自先生于30年代写作的一首青少年歌曲,那么音乐的教案是如何设计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

  1、弱起拍处的演唱。

  2、调音记号的演唱。

  3、大调音程的演唱。

  4、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老师播放一段大家熟悉的音乐,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曲子的名字?(学生聆听《铃儿响叮当》伴奏音乐,举手抢答。)

  学生:《铃儿响叮当》(学生回答时暂停音乐)

  教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没关系,让我们继续听听看。(继续播放,教师带领学生和着音乐哼唱。)音乐中叮叮当当的铃声是那么欢快、活泼。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很短的音乐,我想考考同学们的音乐模仿能力,看看哪位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播放《踏雪寻梅》的铃声,学生模仿。)

  教师: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快,让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出示曲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用稍慢的速度跟琴声视唱曲谱,引导学生注意曲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最后一小节的音准。)

  2/4 3 5 5 0 ︱ 2 5 5 0 ︱

  响叮 当 响叮 当

  2/4 3 5 5 0 ︱ 1 1 1 0 ︱

  响叮 当 响叮 当

  教师:铃声清脆、悦耳,应该唱得跳跃、有弹性。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这是什么记号?

  学生:跳音记号。

  教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学生跟琴演唱)

  教师:这叮叮当当的铃声来自哪里呢?学了今天的歌曲大家就明白了。

  二、歌词欣赏

  教师: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歌词。(教师配乐朗读歌词,并解释“雪霁”、“坝桥”。)

  教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吧!铃声是从驴脖子上传出来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出示梅花的图片,视听结合配乐朗诵,营造意境)很多人都喜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一支支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它、赞美它。瞧!那骑驴的老者看着雪中的梅花仿佛在想些什么。咦!这位小朋友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读这首《踏雪寻梅》。(学生齐读)

  教师:“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后来,这首词由刘雪庵的老师黄自谱曲,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曲作者黄自(介绍曲作者黄自)。

  教师: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演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三、听音练习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歌曲的曲谱中缺少几个音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回这几个音,我们来玩一个听音游戏——踏歌寻音。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构唱音程。)

  教师:请同学们看红框的乐句,请仔细听辨。(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辨。)

  3 5 5 1 2 ︱ 3 0 ︱

  3 () 5 1 2 ︱ 3 0 ︱

  学生:这个音是“la”。

  教师: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吗?

  学生:我是凭感觉,一下子就听出来的。

  教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听出来呢?

  学生:我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中只有这个音不同,而这个音比原来的sol稍微高一点,所以它是la……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的两个音,有点难哦,仔细听!

  0 3 5 ︱(). 7 ︱3 6 5 ︱

  5 1 2 3 4 ︱ 5 5 ︱()3 2.1 ︱1 0 ︱

  (学生再听,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方法听辨,及时鼓励。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曲谱,注意乐句开始的弱拍演唱。)

  四、学唱歌

  教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快就听出了这三个音,有同学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发现了红色方框的乐句是基本相同的。那么,这首歌曲中还有相似的乐句吗?让我们跟着琴声,完整地唱一遍曲谱,并仔细找一找。(学生用稍慢的速度,轻声演唱曲谱。)

  学生:我听出最后的两小节 5 3 2.1︱1 0 ︱与蓝色方框中的相同。

  教师;是的,最后一行的曲谱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只有一些小小的区别,我们来唱唱看。(教师指挥,引导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演唱。教师关注学生演唱,及时纠正。)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让我们跟着琴声用“lu”音完整地哼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再为大家演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在心中默唱歌词。

  教师:现在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我把这种演唱方式叫做接龙填空。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当老师唱完一个乐句,请同学们延续老师的情绪继续演唱下一个乐句,依次交替。(接龙演唱,及时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声音与情绪。)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曲谱的左上角,有一个记号“mp”是什么意思?

  学生:中弱。

  教师:“mp”是力度记号。歌曲的开始部分表现了一种清新、明朗的情景,演唱时不用太强,所以用中弱的力度演唱。那么,整首歌曲是不是一直用这样的力度演唱呢?

  学生:不是的。

  教师:那么,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个乐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呢?

  学生:“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因为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教师:对,这一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在曲谱中,强力度用f表示(曲谱中记号)。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演唱来唱一唱这一句,注意休止的地方。(教师演唱前面的乐句,学生衔接演唱。)

  教师:同学们唱得不错,但表现还不够充分。我们再来读读看。(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肩膀放松,打开喉咙朗读。)

  教师:对了,就是这样的声音,我们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最后一句。我们再来试试看。(教师演唱前面的乐句,学生衔接演唱。)

  教师:其实在歌曲的演唱中,还有很多记号在提示演唱者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让我们看一下。(看歌谱中的力度记号,复习回顾。)

  教师:请同学们跟着伴奏音乐,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演唱歌曲。尽量不要看词。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不但很完整,而且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会背唱了。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听另外一个版本的《踏雪寻梅》,仔细听一听和我们的演唱有什么区别?并说一说你的感受。(聆听童声合唱《踏雪寻梅》,感受合唱的表现力。)

  学生:我们原来的演唱时齐唱,这个版本是合唱……这个版本中有碰铃的声音……这个里面有串铃的声音……这个版本的速度稍微快些,显得更活泼、更快乐……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我们的演唱形式是童声齐唱,而这个是一个童声合唱的版本,伴奏音乐中打击乐器的使用,使得歌曲更丰富。在你们的凳子旁也有一些打击乐器,我们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没有乐器的同学,请认真地歌唱。我们就像一个乐队,每个队员都要相互合作,共同演绎我们的歌曲。下面请跟着伴奏音乐,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踏雪寻梅》。全体起立!(教师指挥,集体演唱,部分同学使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虽然有的同学使用打击乐器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老师发现他们都在努力地配合歌曲演奏。

  六、拓展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㈠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

  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

  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 X ︱ X X X音型伴奏)

  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

  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

  5.视谱唱词。

  6.表现歌曲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

  ②、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③、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④、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

  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

  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 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追寻。“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用你们更美好的声音来诠释作品!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1、通过《踏雪寻梅》的教学活动,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2、在聆听、比较、表现等活动中掌握歌曲休止符、连音与顿音、强弱对比的演唱。3、学习《踏雪寻梅》简易版二声部合唱,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和意境,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和美感。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高雅的意境。

  教学难点:音乐记号的正确演唱以及简易版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我们现在正处在的是什么季节?(冬季)那么冬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下雪、堆雪人)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先一睹为快吧!

  (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师:同学们,图片上的地方你们熟悉吗?这就是我们雪过天晴后的美丽威海。看了一副副美丽的雪景图,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仿佛它拿着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唯有一种花却能够傲雪怒放,它是梅花。只有梅花可以在这冰天雪地里映雪怒放。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不畏严寒、坚强不屈、冰清玉洁)。

  那么它迎着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自古以来,许多的仁人志士都把雪和梅联系在一起,创作出许多作品,下面大家来看,(出示课件,介绍黄自、刘雪庵)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和他的老师刘雪庵先生就创作了一首关于雪和梅的歌曲。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歌曲,名字叫《踏雪寻梅》。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思考这首歌曲和我们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从哪儿能看出来?同桌讨论(骑驴、采花、琴韵)那么通过种种分析,这首歌曲是一首古曲,就让我们带着古人这种踏雪寻梅的心情,咱们再来感受一个这首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出你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一会儿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教师范唱,让我们用心感受歌曲,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欢乐的、高兴的)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的)

  2、师:让我们带着主人公这种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起来跟琴视唱一下谱子吧(课件出示歌谱)

  (1)、下面跟琴视唱歌谱。速度放慢。(同学们的识谱能力非常强)

  (2)、下面做一个发声练习,用“lu”来模唱。(注意唱歌时的坐姿:身体坐直、面带微笑)

  (3)、这次我们试着把歌词加上去,有信心吗?我们加上歌词轻声唱一遍。

  (4)、教师出选择题,A:“雪霁天晴朗--”,B:“雪霁天晴朗0”选哪一个?引出休止符。这首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是作曲家黄自先生独具匠心,它让歌曲生动活泼,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在歌曲的第一声部一共有多少个休止符?(10个)那么想一想休止符应该怎样唱?(休止符就像音乐中的小红灯,遇到红灯要停一停)

  (5)、完整的跟琴演唱一遍,注意休止符的唱法,找一找自己最喜欢哪一句?

  A:“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铃铛的声音不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而是由远到近,唱的力度应该是由弱到强。

  B:“好花采的瓶供养”是弱起,仿佛闻花香一样,力度处理,“花”字在强拍,唱的强。

  C:“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是弱起,重拍在驴上。“铃儿响叮当”唱的渐弱。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我相信大家能够把歌曲唱的更加完美了。下面完整的跟琴唱一遍。(注意唱歌时的坐姿)

  三、拓展部分

  师:同学们,非常棒,马上就掌握了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老师今天把我的好朋友也带来了,这个打击乐器叫碰铃。它也想参与到我们的歌声中,让我们随着录音伴奏完整的唱一遍,听一听碰铃是怎么为我们伴奏的吧。

  学生跟伴奏完整唱一遍,教师打击碰铃。

  师:碰铃的伴奏让你们的歌声更加丰富多彩,下面能不能用我们的声音来模仿一下碰铃的声音?我们就用铃铛的声音“叮当”来试试看吧。(师生合作,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叮当”,然后互换)

  师: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独唱、齐唱、重唱、对唱、领唱、合唱。我们刚进行完合唱比赛,同学们对合唱应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乐句的合唱,体会一下第二声部在歌曲中的魅力。(出示课件)

  最后完整的唱一遍合唱。平时我们队二声部接触的比较少,以后我们要多加练习。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梅花,虽不及月季之美,也不比牡丹之傲气,但它不畏冬雪,傲然绽放,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回去可以找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或词,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下课!


看了“《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2.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4.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5.音乐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6.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175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