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生活范文
茶道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那茶道生活的范文有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生活范文,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生活范文1
茶禅与人生感悟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茶禅入性明心见境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与禅一直有着神秘的关联,茶意可通禅,至于是渐悟还是顿悟,就要看个人造化了。传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出关后眼皮无法张开,便把它们撕了下来,丢在地上,那地方长出一株矮树。他的弟子们摘下树上的树叶泡水饮用,发现这水竟然神奇异常,可以令坐禅的人保持头脑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彻地领悟佛的真谛,于是便有了“禅茶“一说。有人说,会喝且能有茶喝并能品味出禅意的人是种洒脱,无茶而能直入禅趣的人是种超脱,有茶而不拘泥于茶趣或是禅趣的人是种超越,无茶而能处处与茶道禅心相应的人则是奇迹。在我们看来,品茶悟禅无须刻意,禅意佛心也并非深不可测的玄机。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其中真味,便在这一饮一食的平常之间。
我们安排茶席,有茶壶、茶则、茶叶、茶碗之类,有些必不可少,自然不可或缺。而有些可有可无,则一概不列。俭约是一种美,留下空白,是为美留下时机、局面和想象。茶道不宜繁杂、琐碎,因为这背离茶道历史和文化本质。茶道之中的空白和简约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说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后,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了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最佳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茶道生活范文2
一盏清茶,不必惊艳时光,却可温柔岁月
总有些故事,温厚如茶
南来北往的风,携着渐渐化开的凉意,一下子冲进了人间,在晨雾和夜风中,化成了“天冷多添衣”的脉脉情意。
天是冷的,日子却该是暖的。清粥和小菜,在这样的时节格外讨喜,因为那是为你洗手作羹汤的人写满了关心的嘱咐。人人都喜青春年少,深情的人却懂得,偏偏是在那眼角曼延的细纹和悄然滋生的白发里,才能细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温柔痕迹。
相聚的时刻,有酒,也有茶。豪气干云的畅谈里,总散发着酒的回肠荡气,静水无波的怀念里,住着的,是茶的醇厚情意。
围炉夜话,从来不是饮酒的专属,冷冷的日子里,喝一杯热热的茶,暖了心,暖了胃,也暖了那些闲谈间尘封的故事。
一盏清茶,不必惊艳时光,却可温柔岁月。时间匆匆流过,一年又一年,有些念想,如茶的暖,一直都在。
人世无常,流年又换。总有些故事,温厚如茶,在一步一步行进的人生路上,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惯。
许久听不到乡音的时刻,味觉是最沉默也最诚实的记忆。这世上,有一种味道,叫做小时候的味道。那是许多年后的自己,在远离故乡以后,苦苦追寻的味觉依靠。
都说茶为涤烦子,其实,茶中也有那遥远的哀愁。那些难以忘怀的味道,总有些让人舍不得放开的记忆。也曾稚嫩的顽童,如今已是渐染风霜的男子,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当里,偶尔也会怀念,自己被当做掌心里的宝时,备受呵护的日子。前行的路还那么长,奔跑的时刻容不得脆弱,那就把这一份微妙的心意,喝进眼前这一杯温厚的浓茶里。
人间多少风雨,也挡不住杯中绽放的新芽。还好有些故事,一直温厚如茶。
有了茶,便要消磨那暴躁的脾气,再任性的人,也没法对着一盏温厚的茶大发雷霆。当袅袅的茶烟都已散去,长长的故事都已讲完,你可曾留意,那个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的人,是不是也早已温厚如茶?
茶道生活范文3
禅茶一味 人茶两忘,茶禅相应
禅茶一味自清爽
时人品茶多喜以茶喻禅,谓禅茶一味。然而,何为禅,何谓禅茶一味?禅,在人们眼中多少有几分不解与神秘。
禅,源出佛典:一次释迦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种“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法门就是佛教禅宗,迦叶被尊为禅宗印度初祖。至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一苇渡江东来,禅宗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唐朝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惠能到黄梅拜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听五祖传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得五祖亲传衣钵为禅宗第六祖。其生平教化事迹《六祖法宝坛经》成为佛教经典,禅宗奉为至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广东韶关南华寺内惠能大师千年不坏的肉身像,更增加了禅宗的几分神秘。
至于禅茶结合,据史料记载,始于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禅师(公元778~897年,世称赵州和尚,为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当时十方前往参学者众。一日有二僧到,师指一僧问:“曾到此间么?”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僧:“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如是三人都得了利益。这则公案中的二僧和院主都是心中有迷津求指点,突遭赵州和尚当头棒喝“吃茶去!”妄念顿息,当下顿悟,故说“三人都得了利益”。体现了禅的微妙、神奇和魅力,后来传遍天下,都说“赵州茶”。
从字面上看,禅是印度语“禅那”的简称。意译有:静虑、思惟修、功德丛林等多种意思。意即通过静虑、思惟观修清除自己的无明烦恼,而证悟自己本具清净智慧德性。是一种内观自省自证功夫,浅者亦可祛病养生。而茶,本是药(历代药典均有列入),因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功能略有不同,主要有清热除烦、消食利水、生津止渴、醒脑等多种功效。所以,参禅与吃茶都具清热除烦、祛病养生功能,茶禅一味便为世人所称道。
从事理上说,佛教认为,众生的烦恼皆因贪嗔痴三毒从身语意而生。通俗地说,就是因人们贪欲、嗔恚、愚痴(指无智慧)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使得人们产生了错误(指不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想法、说法、做法,故而导致忧虑、焦躁、恐惧、不安、郁闷等种种烦恼,人们常常会因烦恼(过去)而忧现在和未来,这样烦恼便会环环相扣而不自在。禅宗的方法就是仔细思惟观察念头起处,烦恼了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来,现在的说时已成过去,当下即空而破迷清爽。只要你肯放下自然轻松自在。
现今,国人多好饮茶,待客、聚会无茶不成礼,茶也确实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国饮。然制茶须有心境,沏茶须有心情,品茶须得倾情,参禅则须忘情。若能屏息诸念,专注品茶,人茶两忘,茶禅相应,相得益彰,自然禅茶一味。甚者,更能参破谁吃茶,当下清爽,醍醐灌顶,岂不妙哉。
从境界上讲,禅无相,非坐非卧,非吃饭喝水,亦不离行住坐卧饮食起居。禅师说,吃茶说味即落凡解(指未开悟),不知味却同无情(指无生命的物质)。说有即无,说无非空,于念无念,即相离相。说一味非一味是名禅茶一味。此中微妙、大难,唯饮者自知。从开悟的境界上看,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言语所能表达。“佛祖拈花,迦叶微笑”道得吗?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而能成就《六祖法宝坛经》和千年不坏肉身。国外把惠能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这种境界道得吗?笔者自然道不得。
以手指月是指非月,悟者终能因指见月。千言万语道不尽,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不如“吃茶去!”
茶道生活范文相关文章:
5.品味茶道的文章
6.茶道品人生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