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生活文章

曾扬分享

  茶道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生活文章,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生活文章1

  茶文化的生活启示

  要说起茶,首先想到的国家便是中国,因为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茶。但论起茶文化,人们印象最深的却是日本,日本人好饮茶,他们如今都珍藏着一些精美的瓷器茶具。而在中国,只有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茶苑里才能享受到这种情调。中国的青少年爱上了欧美的咖啡可乐,年轻人不再寄情于优雅安静的茶谈会,而是奔走于各种聚会,喝着几几年哪国产的洋酒。

  当然,并不是说茶已经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去年夏天,我和哥哥一起去广州的湿地公园玩,他的一个同学在那里开养鱼厂。我们走进他的小屋时,着实吃了一惊。屋内有几把木质的小椅子,中间放了一个桌,桌上放满了一个个小巧别致的小杯子。坐下来后,主人呢用一个小夹子夹住杯口,倒入热水,晃一晃杯,将水倒掉。他动作娴熟,不紧不慢,却不显得做作,要是我那急性子的哥做起这个来,估计我要笑趴啦。主人第二次将茶水倒进被子里,然后一一递给我们。我接过杯子,轻轻的抿了一小口,不觉得有什么好喝。那主人看我皱眉,就笑笑说:”一开始我也这样,后来久了,自己觉得喝茶想事是一种享受,有时候累了,回来泡杯茶,安静坐着,很舒服的。“他这一说,我但真觉得很安静,夏天的热气也觉得凉爽了不少。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人不紧不慢的泡茶的样子。感觉他同我身边的哥哥很不一样。一个是悠然赚钱,喝着小茶。另一个日夜奔波劳累。我不禁沉思,将来我该选择哪一种生活。

  寒假年前我回了湘西老家,看见大栗子树下那家老商店的门前有一堆老人在下象棋,他们各自面前都放着一小壶茶,是不是把嘴对着壶吸一口,然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喊一声”吃了“。连旁人都跟着幸福起来。听姑姑说,那加小店是专门为老人家们下象棋开的,老人只需带一个小茶壶,店家给添满茶水,然后就可以享受舒适的时光啦。这让我想起上学路过的小巷子的那几家麻将馆,也是一样的热闹,不过,不一样的是那里多了谩骂声和争吵声。

  其实我并不是针对某些东西,只是觉得为什么人们在物质的当下往往摒弃一些好的东西,就比如茶,茶文化不仅仅只是茶吧,在我的心里,茶文化的确是挺影响人的。一种舒适,恬静,优雅,别致的环境下,既能缓解压力,更能陶冶情操。茶文化对我的生活启示就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时光在慢慢流逝,何必为了太多东西错过最美的时光呢?

  茶道生活文章2

  中国茶道的人生哲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奔走在喧嚣繁华都市里的“弄潮儿”,涉足于险风恶浪市场经济的“下海”者,也需要有一个避风的港湾,要学会忙里偷闲,摆脱文山会海、商务羁绊,在歌罢曲终、酒阑人散之时,不妨安静地沏上一壶茶,或临窗独啜,或邀三两知己共饮,品味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给予的美好享受。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是人类文化又一进步”,“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不求解渴的茶和不求充饥的茶点,是一种精神的物化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使生命情调、人生情趣、心灵律动和审美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茶,天然冲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宁静平和、舒适怡悦之中萌动蓬勃的生机,强烈的挚爱。茶诗化了生活,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有位哲人说:品着茶似乎是品味着人生。的确,中国茶道,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蕴含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熏陶,犹如淋沐着带音乐的日光浴。杯茗在手,神驰八极,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足迹寻得的人生哲理。

  首先,茶性尚情,和爱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诗人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不得有半点玷污;其用涤烦,其功濯尘,属通灵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洁的本性。诗人在赞茶,也是在颂人,借茶而言志。

  明人陆树声和徐渭都作有《煎茶七类》,又都在论述茶品之前先论人品,把“人品”列为第一。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得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徐渭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与其说陆树声、徐渭爱饮茶,倒不如说他们更注重于饮茶人的人品。与他们同时代的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论客”一节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辨,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茶品出于人品,一个道德和审美趣味低下的人,必然领略不到中国茶道的真谛。

  中国茶道,还引入了儒家和道家的“内省”思想。孔子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老子的“致虚”、“守静”(《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都是强调通过内省这种独特的思想修养方式,达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历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我相合,并以外物陶悦我心,把深层的文化素养与人格熏陶作为根本。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也颂扬了这种精神与境界。

  唐诗僧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七碗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人品茶的过程即是以“自省”精神参悟得“道”的过程。心头郁积的烦恼排除,心境趋于平和,情感得到净化。

  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有一幅书法作品:茶话坐忘机。目观茶的绿的本色,品尝回味着苦的真味,智巧变诈的心计自然会得到荡涤。作家忆明珠说得好:“茶的绿,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茶,性洁不污,是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征。人生似茶,品茶即是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是一种超越了物质需求的精神升化。

  茶道生活文章3

  茶语人生的慢生活

  在茶界,人们把绿茶比喻为不识愁滋味的轻狂少年,把红茶比喻为艳光四射的俊俏舞娘,将乌龙茶比喻为风姿绰约的成熟贵妇,将铁观音比喻为刚毅果决的侠士,对于普洱茶,人们则将其称为学富五车的智者。在茶人的眼中,普洱茶积岁月之磨炼,得自然之造化始成的茶中圣品。它得益于时间的流逝,受惠于岁月的洗礼。从这个角度来说,优质的普洱茶,堪称是时间“缓慢的艺术”,而非速成时代的产品。

  普洱茶的“慢”,一个方面指的是其品质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与世界上的其他名茶相比,普洱茶的制作是需要花时间的,而且工序繁琐,有许多个环节:杀青、揉捻、晒干、分拣、拼配、蒸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就拿蒸压来说,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毛茶成型的过程,但它却包含称重、蒸软、揉茶、压茶等步骤,而其中的揉茶和压茶等步骤,不仅要快,还十分讲究手法,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

  刚刚制作完成的普洱茶,其实只具其形。要成为优质的普洱茶,还需要用时间来为其注入灵魂,使其富有生命。

  本来,对大多数的茶叶来说,新就意味着优秀的品质,故有“茶要新,水要活”之说。宋代唐庚就曾在《斗茶记》中说:“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往往能在色香味形上,让人耳目一新。但以新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标准,却不适宜于普洱茶。事实上,有的茶叶品种经过适当的贮存以后,反而会提升品质,比如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如能放在生石灰缸中贮放一两个月,则比刚炒制的更为清香;又如产于福建的武夷茶,隔年的陈茶反而让人觉得香气馥郁。当然,利用时间的力量将茶叶品质推向极至的,则是普洱茶。

  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制作完成以后,有一个“后发酵”的过程。对普洱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在纯自然状态下的“后发酵”相当缓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新制的普洱茶才能完成其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消除其杂味、涩味,而存留下陈香、桂香、樟香以及兰香。因此每一饼弥漫着岁月芳香的优质普洱茶,都可称得上是时间之手创造的艺术。从这一点上看,普洱茶倒像美酒,有着越老越香的特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才将那些积淀了厚厚时光的普洱茶称为“能喝的古董”。而快餐文化下的饮食,是难以用“古董”来比喻的。

  普洱茶的“慢”,另外一个方面指的是它所蕴含的生活态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社会,人们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对速度的过分追求,让许多人感到焦虑、心神不宁与惶恐不安,而转瞬即逝、过目就忘的快餐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这种感受。在速度的驱使下,人们将现代生活演绎成了狂热的快板,摇滚的节奏。于是在浮光掠影与目不暇接之中,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行色匆匆的人们很难静下来体会一下“缓慢”所能带来的快乐与安详。

  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快”,是为了生活中更好地“慢”,我们的忙碌,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休闲。然而很多人却常常迷失生活的目的,一味的快,一味的忙碌,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于是他们压缩了睡眠,挤掉了休闲,牺牲了美食,让自己成了一架上紧发条之后难以停留下来的机器。

  其实人生就是该快则快,该慢就慢下来。追求快和忙碌,其实都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而只是我们赢得从容生活的一种手段。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学会忙里偷闲,比如把心中的事放下来,约三五好友,找一处安静的所在,将一块老茶放进茶壶,任普洱茶独特的醇香一点点弥漫于整个房间。那么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忙得昏天黑地,我们也可以在普洱茶的浸泡下,让紧张的灵魂松弛下来,从而寻找回许多久违的幸福。

  与其他茶的品饮方式不一样,普洱茶的品饮也同样讲究缓慢。

  普洱茶的泡法,相比其他茶来说,也要显得细致一些。心急是泡不出好普洱茶的,因此普洱茶的冲泡过程,正可让人从中体会到什么是生活的从容、优雅与安宁。至于端起杯子来品尝普洱茶,也不是急匆匆一口喝干的“牛饮”,而是要静下心来,仔细体味普洱茶的味道。只有这样,才可能借助那一杯小小的茶,感受到山野的、大地的气息,重温一段缓慢而又温暖的时光,并于冲泡和品饮普洱茶那散淡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一种远离俗世的愉悦心情。

  因此,充满了“缓慢”特征的普洱茶代表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捷克人有句谚语,“悠闲是人在凝视上帝的窗口”。而林语堂也曾在《人生的盛宴》中说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而普洱茶的“缓慢”,天生的就是为休闲准备的饮品。

  后续:

  前一段时间,朋友也跟我念叨,说我的生活为何过的如此悠闲,我只说,也许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不管怎样。走得太快。偶尔也应该停下来、慢慢的生活,找回原来的自己。

茶道生活文章相关文章:

1.茶道与人生文章3篇

2.品味茶道生活的文章3篇

3.关于茶道的文章

4.茶道与生活的文章2篇

5.茶道优美散文

6.关于茶道的美文欣赏3篇

7.茶道慢生活的文章

    338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