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

曾扬分享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1.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

  如此看来,我们要研究的狭义茶文化是属于平常所谓的“精神文明”范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艺也好,茶礼也好,茶俗也好,都是在茶叶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了。

  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

  有人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所谓的“和、敬、清、寂”。然而这四个字完全来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哲学基础,源于佛教,所以,又有“茶禅合一”的经典说法。由于日本茶道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冲泡品饮程式,传到中国之后,产生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有些人竟不知所以地把它当作中国茶道了。

  有人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汉时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来的,揉杂了许多阴阳五行谶讳迷信学说。目的是为了论证皇权神授,加强皇帝中央集权。与孔子的思想相去甚远。孔子不仅从“不语乱力怪神”,也很少论天。“不知人,焉知天”。更与现在今人所理解的天(自然)与人的关系不同。道法自然思想,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宗教道教,在中国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茶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不管怎样,始终都不能像儒家思想和学说那样,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精神主流。

  我以为,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应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

  理由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不仅体现在儒家文化有一整套的理论,犹其是到宋明时期,出现了相当严密的理学理论系统;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和文化,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无形地按照儒家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这一点,甚至于成为世界华人的一个共同特征了。

  中国茶道,如果离开儒家文化,不体现儒家文化,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事实上,无论是在古人写的茶书中,还是在有据可考的古人茶事活动中,都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

  儒家重礼。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礼治”。而礼治,实际上就是一种讲究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而在中国茶事活动中,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体现了这种秩序。首先,茶是一种礼节,凡有客来,必先敬茶。其次,敬茶有序,先敬谁后敬谁,必按长幼尊卑顺序。从某种角度来说,茶事已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礼节活动。

  儒家讲究饮食起居,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反映到茶事上来,便是讲究茶艺。这一点,在宋朝发展到极致。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宫廷茶艺的全过程。从茶的制作,包装,冲泡,品饮,还有用水,器具,等等。许多观念和做法,对今天的茶事还有影响。

  理由之二。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积极有为的思想。这与道家的出世成仙,和佛教的弃世虚无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中国茶道基本载体的茶,本身就是非常世俗的。神农氏发现茶,原意是为了解毒救人。而后则成了与油盐柴米酱醋并列的开门七件事,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种相当重要的角色。待人接物,解困去乏,消食减肥,保健休闲;等等。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反映市井生活名著《金瓶梅》,其中就有许多作为日常生活的茶事描写。可以说,茶已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世俗性的升华,便是中国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入世救世抱负。现在公认的最早的茶诗,唐卢仝《七碗茶诗》中,便非常明确地表现的卢仝心念苍生的儒家思想。“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纵观全诗,卢仝表面上是喝茶,而实质上是借茶来抒发自已的儒家精神抱负。而卢的叛佛入儒传奇,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至于历代的无数政治家中,凡爱茶饮茶者,都会将茶事与百姓民生联系一起。有许多茶诗茶文为证。

  理由之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中庸既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后来有许多学者也都作了更加详细的解释,但要旨均不离此。将其作为处世为人的指导原则,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要公正,平和,谦恭,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留有余地;等等。

  茶事活动要取得完满结果,关键在于把握准确的“度”。这个度就是中庸。首先,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有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制茶过程中,焙火,就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冲泡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饮茶时,也应按照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恰相反到好处。当然,具体的量,可以因人而异,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现在公认的中国最早茶书唐代陆《茶经》,虽说主要是对茶事的具体记录,没有明确涉及茶道,但也体现了许多严格把握茶事的“度”的观念。例如论采茶“有雨不采,睛有云不采”;论评茶“茶之否,存于口诀”;论煮茶“慎勿……使凉炎不匀”;论沸水,一沸不用,三沸太老,而取二沸恰恰相好,等等。而恰到好处的“度”,就是中庸的基本内涵之一。

  儒家思想和文化,包容性极大但又个性极强。受道家法家影响,后来又受佛教文化影响,但是不管怎样,基本的原则不会变。犹其是作为儒家核心的中庸思想,其鲜明特性不仅深刻地融进了中国人的灵魂,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离开了中庸,是不可思议的。研究茶道的人,不研究中庸,也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相关文章:

1.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2.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3.茶道核心精神

4.茶道精神是什么的核心

5.茶道的核心精神所在

    24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