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

曾扬分享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对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那中国日本韩国的茶道核心有什么不同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道核心

  “和”字当头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和”。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佛家推崇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宜。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静”如何解?

  “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怡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博,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们、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的追求也不同。 历史上的王公贵族讲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显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意在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参禅悟道。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养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腻,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获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它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说“道”,一旦论道,就会执著于“道”,追求道的“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是真山真水;悬挂名家名人的真迹;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括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的悠闲。茶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个环节都要求真。 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健康、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日本茶道核心

  中国茶事活动是以茶为核心展开的,丰富的茶叶品种,变化多样的制茶法,也保证了这一点。日本茶道虽然有了一整套的仪轨精神,但是在茶的品种于制法上是非常单一的。这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狭长的岛国,多火山的地貌,都不利于优良茶种的普及。日本著名的产茶地区仅有近江宇治与静冈两个地方而已。同时,在制茶法方面,一方面受到品种单一的影响,另一方面茶事活动长期局限于保守的社会上层,革新动力不足。再者,日本没有大宗的茶叶外销与长途贩运,也限制了茶叶制法改良。基于上述原因,日本茶的品种单一,蒸青茶占了绝对多数。末茶分为浓茶、薄茶两大类,主要区别是拼配配方不同。末茶之外有煎茶,依据采摘时节与遮光与否依次分为玉露、煎茶、番茶。其实,末茶就是玉露磨制而成的,本质上末茶与煎茶并无不同。

  因此,日本茶道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以品鉴茶品为核心展开的。那么整个茶事活动的核心是什么呢?茶人。日本茶人的工作绝不止是在茶会、茶席上点茶。甚至可以说,点茶只是茶人在茶事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日本茶道发展为一种综合审美艺术,要求整个茶会在茶器、环境、礼仪上的完美。而茶人就是完成这一系列要求的执行者。

  以日本茶道代表门派里千家为例,除了茶道本家外,还世袭统领了十户工艺世家。这些工艺世家包括了造园、制陶、竹木工、金工、细金工、织染、漆器等等,涵盖了茶事活动所需茶道具的方方面面。其中,制作茶碗的乐家本身就是日本制陶界首屈一指的名门。茶人的核心作用由此可见。这些工艺世家在茶人的指导下贯彻茶人的设计意图,制作茶道具。茶人的审美观就得到了忠实的体现。反之,茶道具的审美价值高低,也直接影响了茶人的声誉与地位。

  当然,制作单件茶道具是不够的,在茶会准备阶段,茶人还要考虑整个茶会装饰风格的能够烘托出茶会的主题。这就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道具组合。定做、商借,都是茶人的主要工作。因此,为了一个普通的茶会也要准备一个月左右。如果是高规格的茶会,准备半年是很正常的。这种设计工作都是需要茶人有较高的审美品位的。

  不仅是审美格调,茶人在茶会前还需考虑客人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茶品的浓淡,料理的口味(正规茶会包括了一顿怀石料理)都是不容忽视的。而日本民族的性格较为内向封闭,预先知道的客人情况是很有限的,茶人要在有限的资料里揣测客人的大致喜好。这种对人心的分析考验的是茶人的阅历与经验,因此许多优秀的茶人同时还是大名的政治顾问、外交使臣。

  特别值得一体的是,日本茶人对禅学的修养是支撑起茶禅一味的内在力量。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是禅门临济宗弟子,曾从大德寺主持一休和尚学禅。其后,茶人都与禅门有渊源,入寺参禅是茶人不可或缺的修行。那么茶人的禅学修养是如何体现的呢?不是在茶会上的应对使用话头公案,更不是对客人谈经说禅——实际上茶人与茶客在茶会上只有程式化的几句对话而已。茶人的禅学修养体现在他的行动举止,他选择茶具的品位与风格,茶会插花的形制设计,甚至是他为茶品茶具的命名(日本茶道中对茶品茶具的命名是茶人很重要的工作)。茶人的禅学修养是要不著形迹地体现出来的,这一点是符合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色的。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茶会本身就是一段没有文字的公案。

  日本茶道的整个审美情趣就是由茶人决定的,整个茶事活动就是茶人内在素质、修养的体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茶人是日本茶事活动的核心。这种情况时有利有弊的。其利在于:茶道传承较有保证,仪轨较为完整,审美情趣较为丰富,能够体现出有个性的审美趣味。其弊在于:容易导致“道具茶“的流行,对茶本身喧宾夺主。修养不足的茶人就以珍稀的茶道具掩盖内在修养欠缺,而且单调的茶品也容易使茶会脱离了茶的主题。家元制的确立更是把茶人的创造力限制住了,父子、师徒的传承方式导致仪轨的内在精神被形式所束缚,有形式化的流弊。特别是禅宗精神在一般茶人中渐渐地消失了。

  韩国茶道核心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相关文章:

1.浅谈中日韩茶道的关系

2.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

3.韩国茶道的核心

4.中国茶道的核心内涵

5.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6.韩国茶道核心内涵是什么

    326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