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吗_国家卫健委回应

金梅分享

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学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卫生经济学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吗_国家卫健委回应,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吗_国家卫健委回应

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吗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消息称,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国家卫健委明确,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将改变什么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其中最大的关注点,是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据专家介绍,成年人的标准血压为120/80mmHg。根据新版指南,原来作为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的≥140/90mmHg,被调整为2级高血压,要启动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的最低界值则为新版指南所规定的≥130/80mmHg,可视情况进行非药物干预。依照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019年符合2010年中国指南的140/90mmHg标准下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高血压诊断界值下降后,患者人数将翻倍。”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高血压患者人数将翻倍……新版指南发布后,人们基于历史数据对比作出的推论,一时间让很多群体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也引发了各界热议。基于众多医学专家对新版指南的解读,应该说新版标准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具有积极意义,也是符合医学科学规律的必要调整。现实生活中,已有诸多人群因没有重视高血压带来的潜在危害,而使得其进一步发展并实质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基于中国社会特有的看病就医语境,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的认知并不到位,对于高血压导致的短时身体难受,会以硬扛、临时休息等方式来解决,并将其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来看待,这使得部分人群忽视了对高血压的早前干预。加之高血压在部分人群身上并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特别是对中青年群体而言,这一群体认为自己年轻、身体素质较好,不会有高血压,或是在已知自身有高血压之后觉得有足够的身体资本去应对,从而导致卒中等意外发生。从这一角度出发,调低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无异于又一次向相关人群发出健康告警,提示人们应该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向更加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巨大,下调诊断界值之后这一数量还将倍增,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障如何做好应对,也需要提上日程。在一定意义上,下调标准有利于相关人群及早介入高血压预防,可以避免和降低后期因高血压及高血压导致的各类疾病的消费支出。但由于标准的下调必然导致更多人群成为高血压患者,医疗系统也必将迎来较大流量相关患者寻求诊断和相关用药需求。做好科学普及确保民众对高血压有正确认知,及时调整看诊资源和相关药物调集等,是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后应该做好的医疗服务。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血压可产生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疲倦或不安、心悸耳鸣等,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还会表现出一些特殊危害:

1、妊娠期高血压: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2、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3、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4、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颈性高血压可表现为肩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二、高血压持续存在,可引起眼、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产生系列并发症。

1、眼:可并发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并可能导致视物模糊甚至失明。2、脑:可并发脑出血等脑血管急症。发生脑出血后,严重者甚至出现短期内死亡,还有部分患者即使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3、心:可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肾:可并发肾功能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症状的情况下,就已发生了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应重视对高血压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163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