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管理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总结(2)

谢君分享

  5、各种管理理论的优点和局限

  科学管理理论:优点: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缺点:1。“经济人”假设的片面性 2、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激发了人们对生产中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开辟了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 行为科学理论着重人事问题,管理科学理论着重生产与业务管理问题。

  6、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

  科学管理:(1)中心观点: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2)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地日工作量”。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第一流的工人:最适合、愿意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3)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组织管理: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1)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底层管理者的等级系列,它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7、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掌握和运用:

  8、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A、发展趋势:

  1、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T的发展;2、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3、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 4、劳动日趋以知识为基础;5、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B、管理理论:

  1、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要点(6p):1积极变革、2如果新观点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3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4担心不学习不适应、5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6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1)四条标准:1、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2)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见高P22)

  2、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在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采取公司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1990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核心能力是指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核心能力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活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中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管理学重点总结:管理环境、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了解:

  1、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A、组织环境:是一切存在于组织内、外并对组织有现实和潜在影响力的因素。

  重要性:1、管理环境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进行;2、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随之调整以利用机会,其利弊害,更好的实施管理。

  B、管理道德: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重要性:是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导向,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

  C、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重要性: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吸引、留住、激励员工;通过降低能耗等降低成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声誉;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

  理解:

  2、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理念、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掌握和运用

  3、环境因素、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及其基本逻辑

  一、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的文化,它由组织内部所共享的价值观、规章制度、规范条例、风格特征等内容组成。

  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之外,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它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二、外部环境

  (一)一般环境(是指组织之外的对组织可能产生影响的非特定因素)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5、自然资源环境 6、国际环境

  (二)任务(特殊)环境

  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现实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 波特五力模型

  (三)组织对环境的反应

  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当环境变化时,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环境。

  2、影响环境——改变给企业带来麻烦的要素

  3、选择新环境——如IBM从计算机终端供应商转变为网络咨询、服务商。

  环境研究目的:认识企业所面临的利与危、机遇与威胁,了解企业的长与短、实力与不足,为顾客创造价值,与顾客的需求相匹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创造和获取顾客。

  基本逻辑:

  4、企业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二、社会责任

  (一)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对环境:企业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对员工:尊重、善待员工,经常培训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

  3、对顾客:应该为顾客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4、对竞争对手: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

  5、对投资者:为投资者带来又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及时、准确地汇报财务状况;

  6、对所在社区: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二)承担社会责任具体方法

  1、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2、把一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会创新,把社会问题转化成新型的、有利可图的企业机会,使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取得社会效益的同事也能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的人还看了:

1.对于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2.管理学知识总结

3.管理学知识要点

4.什么是管理学

5.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总结

6.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心得

93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