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抒情散文随笔:求佛
学习啦:《求佛》是一篇抒情性的游记散文,作者写了登攀老乐山求佛过程的所见所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寒假如期而至,空气里氤氲着新年的气象。伴随而来的,母亲梦中的托付历历在目,工作和生活中的疲惫及烦恼侵略着身心。暖心的姊妹们发出了登攀老乐山的信息。
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凌晨五点,天空仍处于混沌状态,我们就整装待发了。车在疾驰,我们的心儿在飞扬。
经过两小时的行程,车子在老乐山的山脚下停住。管理人员说里面在修路封山了,给他们说说好话,竟然答应让我们上山。
因头天晚上下了一阵雨,山路滑滑的,一踩一脚泥。空气清凉如玉,早起的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喳喳叫迎接来访的客人。近期的清净对它们来说有点不习惯了。
我们由东麓沿径而上,从宣坛庙一路经过拜台宫、玄台宫等,山路时陡时缓,山坡奇石散布。没有游览车,我们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赏着景色,心情畅快极了。
怎奈山路十八弯,眼瞅着山顶近在咫尺,可翻过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山顶仍与我们玩捉迷藏呢,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望山跑死马”。慢慢地我们有些体力不支了,浑身也热燥起来。于是我们就停下来随便吃点东西补充一下气力。但是和西藏的藏民们比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虔诚的他们为了朝拜佛祖,千里迢迢从家乡出发一路风雨无阻三步一叩头五体投地地向心中的圣地拉萨进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知不觉山顶就在眼前。登上海拔813米的主峰玉皇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电视转播塔,两座高耸的铁架更令人生畏。站在山顶举目眺望,整个山脉群峰叠峦,逶迤绵延,云封雾裹,犹如进入了腾云驾雾的仙境。满山覆盖着的原始次生林在这寒气袭人的季节里虽不是郁郁葱葱,倒也矫健伟岸,难怪这座山在一九九二年已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今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打造工程正接近尾声,其中的一项工程高达28米的三面观音像正在精心雕塑中。
再回望刚才爬过的陡峭十八盘,感觉有一事一特色,一景一故事的惊险。
据《确山县志》记载,这里曾是展现中国历史上著名风流人物身影的古战场。像唐代平定反唐之乱的大将军李硕,大宋开国帝王赵匡胤,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朝农民运动领袖白朗,他们都曾在老乐山留下叱咤风云,铁马雄风的英姿。这里更是一座中原道教圣山,相传老子曾在此修行三年,因此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老子欣欣然有所乐、有所悟,从而形成道德经核心思想体系——道法自然,并把此山命名为老乐山。它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处泉水、每一条古径、每一片森林,都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着佛道并存的奇特文化神韵。历史上以“八宫两观一拜台”为代表的道教建筑,如金星拱月般环绕乐山山顶。明清时期与湖北武当山和泌阳铜山齐名,所以民间有“望金顶(武当),看木兰(铜山),修行还在老乐山”的说法。作为佛道圣地,使得远近的朝圣者(香客)络绎不绝,前来登高求佛祈福问道。
回想起在青春年少的高中时代,我就与老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末,我们背起行囊,骑着自行车,一路欢歌笑语,跟着喜欢游山玩水的帅哥老班去攀登老乐山。那时的老乐山还处于原生态,没有热情没有体力的人可能要避退三舍了。
“瞧,有人比我们来得还早呢!”外甥女的一句话把我从青涩的回忆中拉了回来。循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传说中的南天门的观音庙就在眼前。不知怎么的,抬头看庙门,我心为之一震,仿佛听它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岁月:比起汝南的南海神寺根本谈不上富丽堂皇,比起南阳的内乡县衙倒是多了十分的颓败。
沿着一小段陡峭的石头台阶拾级而上进了庙门。院中央安放了一个青砖砌成的莲花大香炉,里面香烛袅袅,香灰满满。几间低矮破旧的小土屋散落在香炉周围,里面供奉着各路神仙。观音庙当年的鼎盛建筑已不复存在,不知道毁于什么朝代, 现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但是香炉里的浓浓香火传递着信息:这里仍是香客们的精神图腾和心灵家园。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一份超尘清净与安详。
毋庸置疑,人生路上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承载着太多的羁绊,比如事业的搁浅,伴侣的背弃,朋友的绝情,亲人的离世。连续两年来,父母相继离我们而去,我们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陷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中而无法自拔。但与父母每一次的梦中相见时,他们一如在世时的菩萨模样,此刻我才从中悟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让我放下心灵背负的包袱。
前来上香的人渐渐多起来了。轻轻地把三只檀香插入莲花香炉,怀着对父母的祈祷,我虔诚地跪拜在佛前,顿时阵阵禅意芬芳而来,内心充满了礼敬和感恩。礼敬佛祖大慈大悲的胸怀,感恩佛祖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祈祷佛祖保佑苍生:学业有成,事业顺利,姻缘美满,儿孙满堂,一生安康。
芬芳的檀香已化作千万朵白莲在空中悠然自在地飘着,《愿做菩萨那朵莲》空灵天籁般的歌声萦绕在我心间。“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永无杂念,花开花落在你身边,做前世今生的水莲。”
下山的路上,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心头更是暖暖的,脚步也轻快多了。
佛说:苦乐离合,留一颗佛心!花开花落,留一份珍重!一路走过,一路安然,一路喜乐,一路菩提花香。
南无阿弥陀佛!
《求佛》创作说明:不知怎的,近期常忆起父母的音容笑貌,所以拿出两年前写的文章以寄思念之情。
作者:胡君涛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