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优美散文>

有关写木偶戏的散文随笔:牵丝有情,木偶有心

莉莎分享

  学习啦: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牵丝有情,木偶有心》这篇文章吧!

  很久没有听过傀儡戏了。细细想来,十几年了,也就听过两次。

  第一次,我大概是六七岁,在老家宝鸡,我吵着要去看庙会,奶奶抱着我,一步一步走去。零几年的庙会,还是不规整的沙路,行走于上,依然会让裤腿吃上沙尘。破旧的庙台,柱子上的朱漆脱落大半,仿佛已然历经千古,到了风烛残年。几个老人,穿着厚棉衣,看起来很是迟缓。一面长案,铺上黄布,台面算是完成了。那时候,我就坐在奶奶的腿上,不明不白的看着上面的木偶,木偶上面的老人手动来动去,木偶也就这么动来动去,和着秦腔,呀呀吼吼。我并没有听明白什么,虽是在这秦川出生,却是说不会,听不懂这陕西话。只是操纵的人动动手,那木偶,果真就如真戏子一般,灵动自如。

  时间久了,好像就淡忘了。或许只是轻淡,水墨在重墨的后面,轻轻的皴过,远山便显现了出来,这是山水画灵气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内心里那些带有灵气的东西,都是轻淡的。

  却有时在梦中,隐隐又看到那木偶。一颦、一蹙、一扬、一仰。华美的戏服长袍,水袖飘渺,玉带温润。柳目长髯,含情脉脉;飞仙鬓挽,金钗镌凤。魂牵梦萦,低回不已。

  “人家叫木偶戏,多好听的,你偏叫它傀儡戏,我觉得不好听。”一位好友调侃道。

  “傀儡,好歹听起来是个有生命的。”我将背包往上背了背,答道。

  戊戌年正月初八,我与友人相约前往钟楼游玩,路途还算顺当,天公亦也做美。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友人长我几岁,竟对西安的名胜景点路途方向所知甚少。

  钟楼,我算是见证了它这一片的兴盛,但每到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这应该就是这片地方对我的最大奖励。行程很简单,几个地点,不过每次我都会将城隍庙当做最后一个景点,我经历了它,它见证了我。

  城隍庙最后面的神袛,是我小时候的“禁地”,因为知识的匮乏,从不敢进去。

  当一阵三清胜境的音乐响起,余音绕梁,我不觉沉醉,于是问向一位武术器材店的老板:“请问,这庙里今天得是有法事活动?”

  老板告诉我:“好像是有,你们可以进去看看。”

  听罢老板的话,我与友人商量后,便进了我小时候的“禁地”,心中自是兴奋。庙内香火甚旺,墙壁上挂了许多书法作品,道人们吹竹调丝,又是一阵黄钟大吕。待曲毕后,耳边响起了秦腔的吼声,咿咿吼吼。这秦腔!仿佛又使我回到梦中。

  没有做梦,真真切切,当我们走到阁楼台下时,果真,是一场傀儡戏的上演。

  阁楼台上,有一男一女,穿着朴素,面前有一面木案,铺着块黄布,木案的前面,又有着一张小案台,铺着红布,绣有云纹,一个老生木偶双手搭在小案上,由那个女人控制,对面,是一个老年妇女木偶,由男人控制。两只木偶跟着戏词而动,一板一眼,自态自若,只是它可能真的只能被称为木偶戏了。

  “这木偶戏,好久再没听过了。”友人用手机录完视频,感慨道。

  “这真的该被叫做木偶戏了。”我回过头去,看着他说道。

  友人皱眉问道:“你讲你小时候看过木偶戏,你将它称之为傀儡戏,今天如此凑巧,又见着了你的幼年难忘,你却怎么又将它称为木偶戏了?”

  我没有回答,摇摇头,算是一种解释吧。

  友人“唉”的叹了口气,说道:“你这人呀,说话就明白了说。”

  并非不说,只是觉得心里不爽。

  小时候的东西,渐渐消失了,可能就算找回来了,也不见得,依旧是初心,应该会有惊喜吧,谁又能知道呢?

  “‘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我将其称之傀儡,终究还是因为它像一个活人,有灵气,有思想。”我这突然的一句,将友人吓了一跳。

  为什么,明明依旧是老装备,却显不出应有的灵气来?不过,倘若换了成新,也是一样吧。一板一眼,谁人不会?

  戏词渐渐听不清了,人物也慢慢忘却了,心里的情,梦中的怀,淡淡地消逝了罢。

  在梦中,却又看到了木偶,这时的它,有情,有义,有心。

  傀儡有神,牵丝有情,收放自如,不忘初心。

作者:陕西 陈嘉铭

  公众号:新长江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