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随笔>

关于母亲的散文随笔:呜咽似水(2)

智明分享

  我记得父母亲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在为某个事情吵架。那一年我5岁。再就是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没睡,等到十二点钟下夜班的母亲回家。那是我第一次等她。

  我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小时候,我的事多。出生第一个月,就屁股长包,脑袋流脓,搞去开了两刀。后来一直有中耳炎,两个耳朵都是。经常要捯饬。再后来,因为缺乏维生素B2,我得了唇角炎,用湿手帕折着,结果烂了小半边脸,到医院,一个女医生看到,把她狠狠责备了一番。

  但是这几年,她比较关心我。每次回家晚,都会一再问我有没有吃,或者就专门等我吃了才会去睡。她病了,对我一直是一份惦记,这几天,总觉得心里空空落落,所谓怅然若失。

  3

  母亲一生艰辛,生来就是战乱。

  她是老大,有一妹一弟。弟弟生病早夭。她被母亲送到教养院。然后被养父收养。幸运的是她在养父母家中如出亲生,和我的外婆相处一直非常好。她也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

  母亲是北门编织袋厂的工人,后来年纪大去守门房。她经常在隔壁家的人家大盆洗衣服来着。有天,他们请母亲过去,说有事相商。商量的结果,就是从那以后,母亲再没踏进那户人家的大门。

  原来,他们说母亲就是他们家的大女儿。这话突兀而来,母亲当即就拒绝了,因为外婆才去世不久,在母亲所知的每一天,对她和我们都非常好,家里现在还有一个舅舅。

  我记得那时,母亲是回来说过的,而且说那家女婿,男主人还找上门来过。但我无知,不甚了了。后来,母亲厂里的支部书记,也是父亲的一个远亲,去那户屋里指责了一番,讲他们浑没良心,不怀好意!骂过之后,母亲和那户人家就再没来哉,人家也没有再来联系。

  但这事并没结束,因为不断有北门故旧过来给母亲说事,且说事的人都只是偶然在街上遇见,不是同学就是旧识,有一个还是北门的居委会主任的女儿,当然都是母亲的同龄人。大约几年总有那么一次老友偶遇,见着,便会说到这些事情上的。

  这么一耽搁又是好几年,后来又有母亲的旧识,在街上遇见总是说那事儿是千真万确的,母亲回来开始闷闷不安起来。后来打听到那家人已经不在那里住了,而将房子组给人家,难得有时间才来一下。但留了电话在那里。

  此后,母亲一直都有些按捺不住,想去再找。但被我拦下,这件事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万一弄出些误会,想是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还好,不久那边就有人打电话过来,当时是母亲接的,但她没搞清楚原委。

  我接过电话,简单聊了几句,说想过去拜访一下,他说不如他改天有空先过来。大约是一周以后,那个人来了,我们请母亲出去迎接,因为只有她见过。

  来人也是白发鬓霜了,但精神矍铄。于是直奔主题。说他是我的姨父,说母亲小时候是一家五口,母亲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尚在襁褓的弟弟。抗战时期,祖父病死,剩下寡妻和三个子女无以为继,当时的保长,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主任,便将母亲一家送到养育院,也就是今天的孤儿院。去的时候,请人用两个箩筐挑去。

  又说,祖母去后在养育院当清洁工,而最小的弟弟不久就得病死去,再后来,养育院便将我的母亲和他的妻子一起送给了别人。送我母亲的时候,外祖母不知道,但是送他妻子的时候,外祖母拼死拼活的不依,最后又将自己的二女儿从人家屋里要回来。但那户人家此后,对他的妻子还是很好,还是当作教母的。

上一篇:思念母亲生活随笔:心绪寂寥

下一篇:亲人故去情感随笔:人生,终究是离别

393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