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陨石》教案及教学反思

李斯分享

  《陨石》课文通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陨石》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陨石》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在默读中了解陨石的来历,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3、熟读课文第三小节,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第18课 陨石

  2、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陨石的图片,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介绍它的?(“异乎寻常”或“貌不惊人”)板书:异乎寻常 貌不惊人

  2、出示句子

  (1)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2)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哪一句写了它“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3、出示书上原句:“亭旁有一块异乎寻常的石头,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1)指出不合理处。

  (2)做做小编辑,将不合理处改正,交流。

  4、齐读第一节。

  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节

  1、既然这块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给我们的?默读第二节,试着完成填空。

  陨石坠落的时间:( )

  陨石坠落的地点:( )

  陨石坠落的情况:

  城内外的居民听到一声( )。抬头一看,一颗大星星发出

  ( )。眨眼的功夫又听见( ),这颗燃烧着的流星

  ( ),( ),落到了常州附近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

  2、指名交流。

  3、那么陨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轻声读第三节。

  4、出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复述陨石的形成过程。

  5、这块陨石忽然从天而降,将许家老小吓得目瞪口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请大家根据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情景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问些什么。

  出示:

  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6、指名交流。

  7、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节。

  (二)学习第四小节

  1、原来这块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用文中的一个词也就是“不速之客”。(板书:不速之客)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史书”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是人工编纂的。为什么说陨石是一本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呢?快速浏览第四节,思考一下。

  板书:天然史书

  (因为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陨石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它形成后的经历,它具有史书的价值,又是自然而成的,所以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3、齐读句子。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竟然拥有这么多的秘密。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去收集一些有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资料,好吗?

  板书设计:

  异乎寻常   不速之客

  陨石

  貌不惊人   天然史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陨石》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定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2、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

  暮——墓——幕——慕遨——傲——熬

  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3、阅读,了解1、2自然段。

  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4、巩固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 ,二是 。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 的响声,发出 , 的工夫,它划着 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 的洞。洞里有 的亮光,还有 的热气。它是 送给我们的礼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严谨和形象的说明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什么?

  说说这块陨石的外形特点和来历。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些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

  (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

  (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

  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

  3、研究写法。

  这篇《陨石》的写法和《意想不到的灾难》有什么不同?

  (叙述来历是生动具体的叙事而不是简略的概述;从来历到陨石的研究价值之间是用设问句作过渡,自然而吸引读者。)

  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

  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

  4、小结。

  课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读了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5、延伸作业。

  (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说一段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陨石》教学反思

  1.学生根据课题来质疑、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提问后,全班同学迅速在第一小节中捕捉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质疑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周曦萌同学问:“陨石是什么形状的?”林志豪同学问:“什么叫陨石,它和普通的石头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是第一小节中的内容,学生可以去快速阅读,捕捉到信息。

  2.当讲到陨石是宇宙中飞来之物时,及时引入流星,让学生观看流星雨的视频,有的学生在惊呼的同时,还举起手来双手合并,做出许愿的样子,看来他们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并想借此来许下美好的心愿。

  3.背景音乐引入课堂,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求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而这一情境需要教师的创设,同时也需要学生的体悟。而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条件,用我们的语言、我们准备的工具等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而背景音乐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本堂课播放流星雨的时候的背景音乐,我让学生在这一音乐背景下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非常有感情;在讲述陨石坠落时的故事,学生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有感情朗读文章。也许他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但他们有这个声音作背景,好像要努力表现自己的朗读功底一样,极力地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教师全心投入教学,学生聚精会神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这种感觉真得很好。有人说,“做教师真没劲”,我想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置身其中,去体会教学的乐趣,去享受师生共同进步的美好时刻。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长歌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2.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3.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

4.五年级上册语文老家的萤火教案及教学反思

5.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学反思

    3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