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_除夕背后的文化内涵

自畅分享

虽然我们现在都习惯了过春节,年味也没有小时候浓了,但是很多人对春节的文化还不是很了解,比如你知道春节和除夕的区别吗?很少人能说出来,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_除夕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录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

什么是除夕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

除夕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返回目录

什么是除夕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返回目录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 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这一习俗就普及到了全国各地。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 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 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 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在很多节日里面都是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除夕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 的方式祭祖,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谨记孝道,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是全家团圆话家常难得的时光,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因而,对于身在远方的子女们来说,利用除夕夜的机会,与父母们一起吃顿团圆饭显得尤为重要。

<<<返回目录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

除夕在古代又有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年关的别称。是时值每年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晚上。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 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

<<<返回目录

除夕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 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 ,”谷熟也”。《谷梁传》 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返回目录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相关文章:

除夕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除夕与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

除夕节日含义是什么

除夕与春节的区别

春节和除夕有什么区别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

    65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