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精选5篇

自畅分享

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通过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1

从4月初到5月底,从戈壁新村到矿井工地,从学语孩童到耄耋老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的团队们擘画出一幅幅壮美的发展图景,也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蹲点调研的深意,在细节的切面观察,也在历史的长远回溯;在个案的深度剖析,也在全景的丰富呈现。于是一个蹲点调研小组的10余天,也是一个村落的数十年。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记者,对“四力”有了更直接的观感,也生发出对新闻事业的深刻思考。

1脚力,让笔下有了泥土的芳香。

在若羌县,漫天的黄沙挡不住记者们第一时间赶赴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的急切心情。在这个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小村子里,土地流转的致富故事、牧民下山的幸福生活正渐次明晰,这些朴素却又充满感恩之情的群众成了记者笔下的主角,讲述着新时代的农村变迁。而来自新疆日报和巴州地方媒体的记者,则成了这场幸福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眼力,给文章注入更鲜活的元素。

5月26日,本报全媒体记者尹小军(中)、王蕾(右)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田间采访。 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永 摄

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一盆窗台上盛开的蝴蝶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女主人不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居然还能熟练操作大型农机。当女性在生产生活中都能独当一面,当村庄里里外外都有全新气象,这样的细节,就成了乡村振兴的最佳例证。博尔塔拉广播电视台记者鲁春妍说:“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背后是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更是一步步走来的突破创新。”

5月20日,博尔塔拉广播电视台记者鲁春妍(右)采访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李加。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永 摄

3脑力,为报道找到更高的站位。

在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疆站的记者苏蒙和阿尔曼·阿里木在学校里与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交流许久、不愿离去。农村的发展关键靠什么?是政策,是资金,还是群众的内生动力?记者走近村民才发现,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基础好坏,每个人对知识与技能都有着同样的渴求和向往。正是这种希冀,驱动着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工厂、走进现代生活。于是,一个村落、一种模式的报道,变成了一类群体、一种规律的呈现。

4笔力,帮助更多读者读懂新疆。

透过一处处场景、一个个人物、一次次思考、一遍遍总结,基层的故事记录在了记者的笔下。或许如同静静流淌的溪水,或许如同惊涛骇浪的大海,不管报道的形式如何、笔触怎样,一字一句间读者都能看到真实的天山南北、变化的新疆大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新疆、了解新疆、爱上新疆,是每一位蹲点记者的心声,也是他们践行“四力”的最终目标。

时针指向五月末,“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即将告一段落,但践行“四力”的旅程其实才刚刚开始。无论在大漠戈壁,还是在森林草原,每一位媒体记者都已备好行装、做足准备,将继续去发现、去捕捉、去书写新时代天山南北的绚丽篇章。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佛山传媒集团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及时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集团各媒体记者不畏艰险,把笔触和镜头对准疫情防控主战场和第一线,深入挖掘宣传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截至4月16日,集团下属三家报纸累计发稿6445篇,广电发稿38977条/次,新媒体平台发稿99626篇/次,总阅读量达21.28亿。

在武汉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佛山传媒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市委宣传部安排,选派3名全媒体记者,跟随佛山驰援湖北医疗队进行全程采访。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了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科学救治、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凝聚起强大抗疫正能量,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士气。

郭长勇代表市委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佛山新闻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他充分肯定与会记者在抗疫“逆行”中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四力”,是佛山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并号召全市新闻工作者学习他们讲奉献、敢战斗的精气神。

郭长勇强调,疫情期间,佛山新闻战线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凝聚战“疫”正能量、推动我市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变“两难”为“两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佛山要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新闻战线要持续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好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新闻策划,统筹做好各项政策举措的宣传报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座谈会后,“抗疫一线践行四力”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举行。3位奔赴武汉的记者结合自己在一线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新闻故事。郭长勇与佛山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代表、新闻工作者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一起聆听了抗疫一线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3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了“四力”的要求,“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活跃在宣传思想工作一线的青年编辑来说,如何有效地践行“四力”,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既是锻炼过硬本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也是突破自我限制、达成自我超越的挑战。一方面,青年编辑大多接受过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善于吸收新鲜养分,正处于陕速的成长期和职业的上升期;另一方面,青年编辑的工作经验不足,与基层的接触不够,在实践中经受的考验不多,亟需增强“四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履行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赋予的新职责、新使命。

一、增强“脚力”,就是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如果说,记者的职业是“一直在路上”,那么编辑的职业可能大多时候是在办公室里。选题策划、组织稿件、编辑撰写、审核校对、排版印刷等各个环节串起了编辑工作的整个流程,每个环节无不倾注着编辑的智慧,考验着编辑的水平。对于青年编辑来说,增强“脚力”,就是要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一是要勤于查阅、收集、整理各类资料。编辑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修正错别字、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等,保证稿件的编校质量是合格编辑的基本素养。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形近字、多义词等易错易混的现象十分常见,而青年编辑可能更依赖于电脑校对软件和互联网搜索,而忽略了传统的工具书。实际上,如字典、词典一类的工具书更需常备案边,不时查阅,其准确性和权威性要高于网络搜索引擎。同时,青年编辑也应养成收集、整理各类资料的好习惯,不断增加知识积累,扩展知识结构。

二是要勤于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说,编辑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纽带”。编辑的工作成果最终体现在已发表的一篇篇稿件上,但是好稿的形成离不开编辑在幕后所作的大量工作。要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及时沟通,交换对文章的意见,必要时为作者提供所需的协助;要深入了解读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偏好,从而使产品更贴近受众、更符合市场要求。

二、增强“眼力”,就是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思潮澎湃激荡,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者,青年编辑更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观察辨别能力,增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众声喧哗中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从而发挥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把好稿件的政治关。出版物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具有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表达和传递的精神思想与价值导向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一篇稿件,如果触碰了政治红线,思想导向有问题,即使学术水平再高、文字再优美,也不能被采用。这就要求青年编辑平时积极关注时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审稿过程中严守底线,把好稿件的政治关。

二是要不断提高编校水平,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近年来,一些报刊由于错别字特别是在重要报道中出现错别字而闹出笑话的新闻不时爆出,不仅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报刊的公信力也受到影响。如何提高编校质量,降低差错率,是互联网时代编辑面临的基本考验。青年编辑一方面要建立强烈的责任心,任何时候对编校质量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要在加强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提高编校水平上下功夫,多积累、多学习,守住质量底线。

三、增强“脑力”,就是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青年编辑可以说是活跃在采编一线的生力军,近年来,90后的年轻人也陆续加入到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中来,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对新鲜事物乐于尝试,对未知领域乐于探索。编辑工作不是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需要真知灼见、需要思想火花的工作,青年编辑要想快速成长,就要在增强脑力上下功夫,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以新思想、新手段来看待和解决。多思多想,多动脑多分析,才能把问题看得全面、看得透彻,才能避免使工作流于表面、失之肤浅。青年编辑要培养爱思考问题的习惯,坚持问题导向,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坚持创新思维,勇于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当前,媒体融合转型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媒介形态、新的传播手段。青年编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跳出原有的舒适圈,坚持创新思维,勇于学习、尝试新生事物,用新的传播思想、新的专业知识、新的工作方式武装自己,多出富有新意、富有创造力的精品力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

四、增强“笔力”,就是要改进文风,提高写作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讲,编辑工作就是文字工作,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编校水平,也应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对青年编辑来说,练就“生花妙笔”,除了平时要勤写多练,还要踏踏实实改进文风,用真挚的感情、鲜活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平实的语言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一是要讲好生动故事。文章要想吸引人、感染人,必需是“新鲜出炉”“热气腾腾”“有血有肉”的,改进文风,关键是要“接地气”。在作品中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多一些具体的实例;少一些口號式的宣传,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理论,多一些分析解读。只有喜闻乐见、能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的好作品。

二是要淬炼文字功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问,文字功夫需要花时间、花心思、花精力精心打磨。把文章写得明白通透,语言运用灵活准确,同时别具风格、特色鲜明,有温度、有品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青年编辑要养成多思考多总结的良好习惯,以读者愿不愿意看、看不看得懂为指导,以作品是否能吸引人、打动人为目标,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让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果深入人心、引人人胜。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4

当前,正处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转型时代。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多元化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途径全面化了,人人都是媒体人,处处都有传播声音。如何能在“众说纷纭,百舸争流”之中抢得先机?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的提出,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职业的未来。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只有坚守“四力”,才能在平凡生活中不断写出奇迹。

要练就勤快的“脚力”。有人说,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这就需要到现场“抓活鱼”。 今年6月5日,郧阳区桂花完全小学遭山洪袭击,生死关头,14名教职工和一名学生家长,用勇气和智慧保护了93名孩子的安全。山洪过后,区融媒体中心派出记者冒雨深入桂花小学采访,第一时间报道学校受灾及救援情况。14名教职工舍命救学生的事迹经郧阳网、郧阳电视台、郧阳网官微报道后,引起其它媒体持续跟踪报道。用脚步丈量深度,用作品显示温度。在这场宣传战役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不畏艰难险阻,不分白天黑夜,在风雨中奔波,在泥泞中前行,拍摄采访记录了一批鲜活的素材,彰显了媒体人“铁脚板”的力量。“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互联网时代,信息满天飞,唯有沉下身子,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用足脚上功夫,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鲜活度的新闻报道。

要练就敏锐的“眼力”。有人说,记者需要有双“千里眼”,要准确地告诉受众“怎么样”。这就需要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发现有意义的人和事,捕捉有价值的新闻。我的体会是,记者要勤观察、多用心,日积月累,方能练出“火眼金睛”。今年夏天,郧阳汉江大桥下的人造沙滩吸引了许多市民。6月27日,郧阳网微信公众号率先发声,以 《阳光、沙滩、海浪……郧阳家门口这个“小三亚”你去过没有?》为题,用优美的文字附带精彩的图片,加上航拍视频全面展示了汉江河畔夏日的别样风景。当天,这条微信点击量过万,十堰晚报、游郧阳微信公众号相继转发,让这片沙滩成了郧阳乃至十堰城区居民消夏纳凉的好去处。

要练就善思的“脑力”。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不仅要“讲好故事”,还要给人启迪,让读者知道“为什么”,明白新闻背后的缘由。2009年,郧阳区南化塘镇罗堰教学点教师邹桂芬的典型事迹被当地教师申建强报道后,我和同事彭奋一起到罗堰教学点采访,用三天时间对邹桂芬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拍摄,素材整整记录了6个小时。回来后,我们思考从哪里入手才最能体现出邹桂芬对孩子的爱?经验更为老道的彭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孩子“第二个娘”的身份来刻画人物形象,以一名孤儿为切入点,讲述邹桂芬对这名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最后引申到邹桂芬34年的坚守。纪录片《二娘》在媒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中央、省内外媒体纷至沓来,争相报道。最终不仅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把邹桂芬的典型事迹推向了全国。思者无域,行者无疆。记者彭奋凭着多年的采访实践和勤学、善学、多学工作作风,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要练就独特的“笔力”。在记者这个行业,新闻发生之时就是记者“出发之时”,事发现场就是“采访现场”,记者要熟练掌握写作规律,锻炼写作功底。还拿6月5日桂花小学遭遇山洪袭击,14名教职工和一名学生家长舍命救下93名学生的感人事迹来说,山洪过后,郧阳区委宣传部领导迅速带领十堰晚报记者和新闻科的同事们深入现场采访报道。6月7日,十堰晚报微信首推《泪目:当滔滔山洪瞬间扑来,十堰这所学校14名教职工作出一个共同选择》一文后,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湖北日报》、荆楚网等多个媒体微信公众号纷纷转载。随后,新华社、央视1套、2套、13套节目也相继关注,14名教职工的感人事迹暖遍全国。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坚守“四力”、践行“四力”,任重道远,做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我们在路上。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

作为一个在新闻舆论战线工作了13年的新闻工作者,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写过的稿件,能铭记在心的,是那些人物、那些细节、那些故事。曾有人说过,“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我深以为然。在参加由中国记协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新闻界践行‘四力’”江苏行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到,寻找故事、找到好故事的方法就是扎扎实实地践行“四力”。唯有双脚走四方、两眼观天下、脑中有所思、挥笔力千钧,新闻报道才具备生命力。

好作风是践行“四力”的基础

新闻界有句行话,“要往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存在假大空,千篇一律、空洞说教,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作风不实。此次践行“四力”江苏行活动,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从行程安排来看,我们全程几乎都入住在工业园区,远离市中心,就近采访民营企业、园区管委会和乡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从采访节奏来看,白天基本都是马不停蹄在采访,晚上再进行梳理写稿,时间紧、节奏快;从活动内容来看,不仅进了车间、去了田埂,还安排了专家专题授课,与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座谈,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多角度让编辑记者掌握情况。这其中,全国各家媒体的数十名编辑记者无形中进行了比拼,大家在采访调研中比作风、比纪律、比写稿,专注敬业一时蔚然成风。

有了好作风,才能把娇骄二气一扫而光,双脚才会长满茧子,就像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过的“根植春泥气自华”,长满茧子的双脚回馈给我们的,是充满光彩的新闻灵感、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比如“小贵州”就是大家在采访中发现的一个好故事。“小贵州”叫何苇,她辞去公职从贵州来到苏南地区工作生活,多年来,她见证了当地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百姓民生的不断改善,从她衣食住行变化的点点滴滴中,我们理解了她反复说的一个词——幸福。“小贵州”满满的获得感,不正是当地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见证吗?不正是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迁的生动体现吗?这生动的采访素材,就是我们新闻人孜孜不倦要寻找的新闻富矿。它在哪里?就在我们脚下!

抓问题是践行“四力”的方法

有三个词近年来常被人提及,一个是“反转”,一个是“碎片化”,另一个是“同质化”。“反转”是因为没找到真相,脑子不够用、事实不够用,一个硬币只看到一面,一个大象只看到一条象腿。而新闻的动态化常常又导致新闻信息的碎片化,无法满足受众深入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和走势等深层信息需求。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许多媒体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上,还是从报道内容的形式上,由于采写相同的线索或新闻事件,难掩似曾相识之嫌,造成新闻报道“千人一面”。这次我们采访调研的苏南地区是新闻富矿,也是媒体多年来报道的焦点,无论是华西村还是苏州工业园区等,都是媒体上的“熟面孔”和“老相识”,如何在这些并不“新”的采访对象中挖掘新故事,力求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凸显编辑记者的深度思考,体现各家媒体的独具特色,需要新闻人的大脑中时刻有个大写的问号。

比如在华西村,看着几位住着别墅、开着汽车,却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时,大家心中有了问号。原来,那几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农民,都有本科以上学历,还曾被华西村派到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这些高学历农民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从这一思考出发,有的采写了稿件《改革开放看苏南,未来社会在引领》;有的从农民的幸福感出发,采写稿件《以改革再出发,华西村要让“幸福更有温度”》;还有的从共同富裕找切入点,采写稿件《看华西村演绎“共富传奇”》……这就是观察的力道,思考的深度,写作的角度。大家普遍感到,这次采访调研也是一次新闻界的“大会战”,在相互比拼作风和稿件质量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新闻单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面媒体与电视广播媒体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有助于开阔眼界,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

讲政治是践行“四力”的关键

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要有方向。要在纷繁芜杂的各种声音中找到方向,在诱惑面前坚定信念,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脑袋里时刻要装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始终以“喉舌”标准来衡量自己。无论是“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还是“走进田间地头找故事”,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熟悉掌握党的政策方针,正如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张百新在启动仪式上所强调的,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四力’,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度理解‘四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融入‘四力’”。可以说,举好旗帜才能唱响凯歌,“站在阳光下”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采访调研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民营企业红豆集团,还是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他们办公楼内最醒目的都是组织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党员活动的展板和心得体会,组织生活会、党务公开、党费收缴管理、学习体会文章……一件不落,这让许多编辑记者感到惊讶。“变的是企业经营策略,不变的是跟党走的信念”“不吃透党的好政策,怎能求发展求创新”……采访中,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不仅成为大家稿件中的素材,也时刻警醒着我们: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战士,我们更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心,做到守土有为、守土有责。

正是脑子里有了“天安门”,大家才在“田埂上”找到了感觉,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做好了嫁接。比如针对苏南地区政务改革的新做法、亮点,大家相继采写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改革》《还在羡慕“一窗办事”?徐霞客镇都能送“证”上门》等报道,看到同行们的这些精品力作,我想到了采访调研期间,大家常说的一个高频词——守正创新。践行“四力”归根到底,是要在守好“党管宣传”之正、守好“正面宣传为主”之正、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正中,实现报道内容、表达方式、技术平台和媒体融合机制的创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闻实践中,提升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走下去、俯下身,沉下心、勤练笔,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这是每一个新闻人的业务追求。唯有饱含清新朴实的真情实感,采写充满正能量的干货硬货,才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让新闻报道有品质、有格调。这是新闻人的责任,也是使命!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学习心得_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大全5篇

2019《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500字素材3篇

2019最新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感悟大全5篇

...故事"观后感学习感悟素材大全5篇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素材大全5篇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学习心得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2019专题节目《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00字5篇

最新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素材800字5篇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小学生观后感5篇精选

    49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