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思考

家志分享

  学习啦:萧红的文字总有摄人心魂的吸引力,读起来总能联想到生活,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思考》。

  萧红的文字带着孩子的天真热烈,活泼泼地好像娃娃,会笑,会生气,会欢喜。摘文章里的几句: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

  这样的文字,喜欢到不知拿它如何是好。课堂上让孩子们谈感受。他们讲到生动的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讲到颜色的运用,怎么使得文章花花绿绿的,充满画面感……总觉得隔靴搔痒,点不到痛处。忍不住自己讲起来,讲文字里丰富的想象力,讲不能添一字漏一字的洗练……

  现在回想,真是焚琴煮鹤。还不如让孩子们不断地读,换着方式读,乃至熟读成诵,积累下来,可能才是明智的做法。先积累着,应该会有那么一刻,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突然心领神会。

  我想,我还是急功近利了,语文应该是润物无声地滋养,而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的接受。

  等孩子们真正了解了萧红,《祖父的园子》这样明亮到仿佛世界大同的文字才会因附上阴影而立体起来,或者会因为知道背后的故事而读出这明媚文字背后的辛酸来——萧红的内心一直是个孩子,却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只有的那一点点温暖,就是在祖父的庇佑之下的童年。生活越是可憎,她越是奋不顾身地沉溺回忆。现实越残酷,回忆里世界越明亮。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萧红的园子便是永远不可回去的故土。

  萧红最后在香港孤苦伶仃地离开人世,我们庆幸还有这故土的温暖可以陪伴她。在另一个世界里,祖父会戴着草帽笑吟吟看着她摘花、捉蚂蚱,把谷穗当作狗尾巴。在那里,她可以永远是一个孩子。

  天使回到了天堂。

  公众号:跟着施老师学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3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