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刘宋历史知识故事:自毁长城

智明分享

  编者按:在历史中,很多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皇帝的过错。《自毁长城》就讲述了刘裕、刘义隆两位刘宋皇帝寡恩薄情,自毁长城的故事。

  422年刘裕驾崩,临终将太子刘义符托咐给了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同时嘱咐刘义符对谢晦留个心眼儿。刘义符时年16岁,青春少年,玩物丧志,军国大事不在心上,将老爹的话当成了耳旁风。424年,徐羡之与傅、谢、檀等四位顾命大臣政变,废刘义符为营阳王,随后将其杀害,为避免再生枝节,又将刘裕次子刘义真杀害。刘裕杀司马氏二子,随后俩儿子又被杀,历史轮回(详见80.富不过三代,看看刘裕怎么欺负人的)。同年,徐羡之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宋文帝),时年17岁。其实徐羡之废立之举多少还是出于公心的,他要是想专权,选择刘裕的小儿子刘义宣、刘义季更有利,当时他们只有10来岁。他选择了刘义隆,并以为皇帝“必能明我赤心。”

  在刘义隆来京继位前,徐羡之先安排谢晦任荆州刺史,负责军政大事,意思就是让谢晦拥兵在外,他在内主持朝政,相互为援。但刘义隆是个厉害主儿,登基后立刻批准谢晦为荆州刺史,实际上是分化了徐羡之的同盟,同时对徐、谢、傅、檀四位顾命大臣都给以提拔,“癸卯,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刘义隆在离开荆州前留了自己人到彦之镇守襄阳,徐羡之此时建议到彦之去雍州(今陕西凤翔县)任职,刘义隆当然不许,“征彦之为中领军,委以戎政。”

  一年后,425年刘义隆以讨伐北魏为名,整顿军队,准备讨伐谢晦。426年“下诏暴羡之、亮、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命有司诛之”。徐羡之自杀,傅亮斩首(傅亮就是最先领会并以实际行动安排刘裕禅位的人)。对于檀道济,刘义隆以他不是主谋不予处分,并让檀道济与到彦之合兵讨伐谢晦,皇帝大驾亲征,谢晦哪是对手,不到一个月就被活捉处死。刘义隆继位两年后终于稳定了刘宋政局。在刘义隆治理下,江南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帝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驰。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茍免,民有所系。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傜,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闾阎之间,讲诵相闻;士敦操尚,乡耻轻薄。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者,皆称元嘉焉。”史称元嘉之治。

  436年正月,刘义隆生病了。人一病就会乱想,万一宫车晏驾,檀道济会不会专权,会不会杀我儿子?这一想就坏菜了。本来在刘义隆主持下,刘宋北伐还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曾经打到了洛阳、青州等黄河南岸一带,这都是檀道济的功劳,要论打仗,刘宋还没有人超过他(檀道济有多年带兵作战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军事著作)。刘义隆这一病就是两个月,手下人赶紧召檀道济入朝,随后将其逮捕,杀檀道济及其子等十一人。“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就是成语“目光如炬”和“自毁长城”的典故出处。至此四位顾命大臣全数被杀。

  檀道济被杀后,刘宋再也无法与北魏在战场上周旋。449年刘义隆计划再次北伐,可惜此时已无人可用、只剩白面书生。450年北魏拓跋焘也要南征,给刘义隆前后送了两封信,个人认为非常精彩,有理有据,连哄带吓唬,对刘宋政权极尽嘲讽。同年七月刘宋军攻到黄河南岸,北魏故意避其锋芒,冬十月拓跋焘大举反攻,长驱南下,兵临长江,江北惨遭蹂躏,刘宋国力大大消弱。辛弃疾的那首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场败仗。加上刘义康皇室内耗,元嘉之治终结。453年,刘义隆被长子刘劭弑杀,年仅46岁。

  人在历史中演进,权谋之术一学就会。与刘邦相比,刘裕、刘义隆对人下手更绝、更狠、更寡恩,自毁长城的结局自然也是不同。

  注1:檀道济,刘宋时代名将。多个成语出处:自毁长城、唱筹量沙、檀陶之交、三十六计走为上。

  注2: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字寄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佛狸:北魏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在攻打刘宋前,曾问刘义隆还能否骑马打仗,并送名马药品以羞辱。)

作者: yu
公众号: 资治通鉴读书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