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窃15亿的黑客阿叶自学成才的故事
1996年8月,阿叶出生在广西河池市的一个县城,当地山清水秀,经济欠发展。
家庭对阿叶的影响很大,阿叶说,他父亲在矿山工作,一年中难得见几次,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让阿叶父母的感情暗藏隐患。
就在阿叶正享受在县城小学求学的乐趣时,他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似乎无可挽救,阿叶被法院判给母亲。
“因为经济原因,离开县城去外公外婆的家乡读中学!”阿叶回忆,至此,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原本答应让其初中毕业后读技校的父亲,也开始食言。
14岁的阿叶踏入社会,也曾拥有人生第一个梦想———“我要开一家网吧!”
阿叶回忆,上小学时,父亲一直反对他去网吧,一来是家里没钱,二是父亲对网络不熟。“当时只是去看别人玩游戏,但自己迷上了电脑。”
阿叶说,由于自己初中成绩不太理想,因此在那时就有了这个念头,“如果读书不行,那就去网吧工作!”
初中毕业后,阿叶如愿以偿成为当地一家黑网吧的学徒,学习硬件维护和维修,后来,黑网吧被取缔了,他只能另谋出路。
接触黑客技术找到“至爱”
阿叶离开家乡,来到柳州,去了一家酒吧做服务员,并且恋上了一个长他一岁的女孩。“工作很累,女孩对我并不感冒,心情不好时,去网吧泡着。”阿叶回忆。
与别人在网吧玩游戏不同,阿叶却在学习和研究电脑技术,利用在酒吧打工的钱,他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在课余时间,阿叶就钻研网络知识,也慢慢学会了编程。
踏入社会后,阿叶接触的东西更加复杂,个人想法逐渐变化,学会编程后,他开始向计算机工程师的目标努力。
在这个时期,阿叶初次接触黑客方面的内容,“那些黑客网站上的东西,都是我最感兴趣的信息!”阿叶觉得,他找到了自己的至爱,“做黑客比玩游戏好玩多了,太了不起了!”他说。
阿叶在电脑方面天赋很高,在网上一番“苦学”后,成功盗取他人Q Q号,以每个号码几十块钱的价格出售。
“这是我在网上挣的第一桶黑金!”阿叶说,那时,他一边学习“黑客”知识,一边在网上实践,同时赚取外快,但成就感很低。
“黑客圈子没有信仰,只想着弄钱”
随着阿叶越来越深入黑客的圈子,他看到其中复杂的一面。他说,黑客圈里面彼此并不熟悉,现实世界谁都不认识谁,所有的交流都在Q Q群里。但黑客群里话题非常多,如盗Q Q、银行卡信息、木马等。“什么内容都有,都是在想哪里弄了多少钱。”阿叶说。
阿叶融入这个群体后,昔日单纯的想法变得复杂、现实起来了。他说,他所接触的黑客“没有信仰,没有偶像,只有一个目的:弄钱!”
2012年,对于阿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黑客技术突飞猛进,初恋女友变成了热恋女友。阿叶从需要向人请教的“菜鸟”,变成几乎精通各种编程语言的“高手”。
阿 叶的目光瞄准了银行卡“四大件”信息,指的是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登录密码和手机号码。阿叶回忆,他通过网络搜索及其他方式,收集到大量邮箱账号和密码, 然后自编软件攻击招聘类网站,因该招聘网站只需输入邮箱号和密码就可进入。他获取了数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其他途径获取的大数据自行整理成 数据库,通过使用“易语言”开发的一整套数据整理软件,自动匹配成完整的银行卡“四大件”信息。
“被人卖了我还在帮人数钱”
“一条信息可卖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但我因为经常被人骗,一般很少卖。”阿叶“无奈”地说。
民警评价,阿叶毕竟年轻,涉世未深。在查获的19万条信息中,绝大部分没有“出售”,如果价值十多亿元的信息全部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阿叶认为,自己是信息提供者,但也是犯罪网络的“受骗者”。“有些人来买信息,说要给几条验验货,但这些人一般都是拿了信息,就再没下文了!”阿叶说。
此后阿叶不再出售手中的信息,而是选择和他人合作盗刷。阿叶说,他负责提供信息,有人负责植入木马,有人负责盗刷,分工很明晰,一旦得手,平分赃款。
阿叶说,自己是银行卡信息提供者,在作案环节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分赃时也成为“弱势群体”。
“明明提供了10条有效信息,作案后,只说盗刷了5条信息的资金,我也无可奈何!”他感慨,“被人卖了我还在帮人数钱。”
阿叶说,自己忙着“赚钱”,但对钱却没大多概念,“每天稀里糊涂地赚钱,最多的一次银行卡账户里多了十几万块!”他说,自己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回忆,自己手中的钱,亲戚借了一部分,家人给了一部分,其他的大多用来充实自己的“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