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感悟随笔:为什么是《亲爱的汉修先生》
编者按:《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一本引领孩子走向写作之路的书。作者也是阅读这本书后,对阅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多年前,国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王林先生主持人教网萤火虫读书会时,这是推出的第一本书。以王林的身份和学养,推出这本书,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当初自己未能一睹为快。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却一再地在眼前和耳边被人提起。好奇时,便百度找来简介看看:
这本书以信和日记的形式进行叙述。讲了主人公雷伊读了一本课外读物,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给他写信。到六年级时,为了完成作业,跟他的联系更紧密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以及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他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了父母对他的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
在某一次上网购书时,把它顺便带上,因为书薄,价格与和那些大块头相比,实在也是不值一提。理由很简单,我可以不读,但是女儿不能不读。在我目之所及,凡是人家觉得好的书,我必购之而后快。至于真正读完只是极小的部分。本来女儿读完后还乐意向我推荐,或者在某一精彩处折页,再后来女儿见我屡屡食言,也懒得理我,只顾自己阅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就享受过被女儿折页的待遇。
转眼到了第二届新秀班儿童阅读推广课程的研修阶段,挑什么作品让学员来上班级读书会。高段我选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尽管没有完整读过,但是我知道贝芙莉-克莱瑞《亲爱的汉修先生》有其特别的价值。这是他的自传。这是一本引领孩子走向写作之路的好书。结果没有老师愿意选择执教,包括中段我推荐的《风之王》。大家一面倒地选择了低段的《我讨厌书》和《爷爷变成了幽灵》。没有办法,整本书看起来永远比绘本复杂。就像我。我的学员也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读完这本薄薄的不到十万字的书。
但是为了课程的研修质量,我不能这样放弃。我找到了在第一届新秀班发现的诸暨的丁园伟。因为我听过他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执教《草房子》的推荐课。我相信这次他一样可以让我在较少参与的情况下上出我满意的课。他答应了。但是不论是多么少的指导,前提是我必须阅读过《亲爱的汉修先生》,不然就是误人子弟了。于是我就这样和《亲爱的汉修先生》有了完整的接触。
我的学员杨慧玲曾在她的读书笔记《关于亲爱的汉修先生》中说:我有些遗憾和它的相遇太迟。不然,早该推荐我的那些孩子们特别是不爱写作的孩子看看。它的感染力不知会胜过我的多少说教。
直到我读了,才觉得杨慧玲此言非虚。
毫无疑问,汉修先生是个高明的作文指导者,他给雷伊10个问题,并要求他一一作答。比如你是谁?你长什么样子?谁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烦恼?……这10个问题都与他的生活紧密相关,介绍自己,介绍朋友,述说烦恼……因为熟悉,这些话题会让孩子很自然顺畅地表达。作为语文老师,关注孩子的言语冲动和表达需要是多么重要,这其实就是孩子生命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思考,我们教孩子作文的方式是否有很多需要作出巨大的改变。
汉修先生建议雷伊写日记,告诉他“写日记的时候假装自己在给某个人写信”。这大概就是写作的读者意识了。文章的亲和力、亲切感就是这样来的。
小雷伊为参加小作家征文比赛颇费心思,他试着写《十尺蜡人》的幻想故事,写《午餐袋之迷》,还想写关于蝴蝶的诗,但都没有完工。在最后离比赛截稿只有一天的时间里,他写了《卡车上的一天》描述了自己坐在爸爸车上,跟随他千里迢迢运送葡萄去酿酒厂的真实经历,结果获得了成功。这篇作文真实地写出自己熟悉的难忘的事情,质朴的情感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不要只想着那些伟大的重要的题材,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有话可说,才能打动人。
这简直就是作文教学的教科书了。
和我有同样想法的老师还真有。后来我应邀为诸暨市的教改项目作点评。其中有一份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赵飞华老师的《利用书信引领三年级学生课外习作的研究与实践》。她这样写道:当习作成为三年级孩子学习重点的时候,怎样度过这个“哺乳期”,需要一个抓手,那就是克服习作的畏惧感。开学初,我和学生一起共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了解小男孩鲍雷伊的习作成长经历,我带大家读第一篇和最后一篇,发现鲍雷伊的变化真大。尤其是对那些习作水平一般、有畏难情绪的孩子,会找到一种认同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接着,我又带大家读鲍雷伊的署名,也很有意思,有时是“开心的鲍雷伊”,有时是“难过的鲍雷伊”,有时是“着急的鲍雷伊”,有时是“乐观的鲍雷伊”。当大家读完后,我说我们也可以学学鲍雷伊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可以叫《亲爱的飞华小姐》。学生表现出异常兴奋的情绪。后来学生给我的信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署名,比如“爱您的XX、爱创造的XX、可笑的XX、令家人绞尽脑汁的XX、‘火眼金睛’XX、会挑好书的XX、上了十岁课程的XX”等。无论是信的内容还是署名,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在点评中我毫不掩饰对这个项目的欣赏。这是典型的读写一体化的有益尝试。通过师生非常用心地书信往来,把阅读对方的想法变成一种渴望,那么写作的冲动就会产生。教师在书信时,适当加以指导,就会让刚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会产生从何写起的困惑,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会浓厚起来。
当然,如我所料,小丁老师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上的非常成功,不禁深深吸引了学生,也让我的第二届新秀班的学员近距离感受了经典儿童名著的魅力、儿童阅读推广的魅力。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