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阅读札记: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书

智明分享

  编者按:文章《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书》说出了孩子阅读的问题。孩子们正是最适合阅读的年纪,我们要挑选最合适的书籍来教育他们。

  适度往往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比如男女感情,最好的境界是在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孩子的阅读也是如此。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书,对孩子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男女感情的造化有上帝之手操纵。而孩子阅读的上帝之手则往往在于我们这些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成年人。

  我在《相信阅读的力量》这个讲座中曾经讲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位我熟悉的年轻老师在听了我一次讲课后,写了一则听课的札记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大意自己在带三年级的时候,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经典名著。这些名著大多是初中要求阅读的,并且会列入考试。当初推荐的理由是初中功课太紧张,小学还有点读书的时间。觉得初中的该读的名著小学就该读起来,最好读完。于是就带着孩子们买了一大批这样的经典名著。结果孩子们对这些书根本不感兴趣。虽然天天要求,动用各种方法,软硬兼施,都不起作用。

  世间万事,不是有一个好的心肠就可以。方向错了。越努力就越错。哪怕是爱国这样的大事,历史上也有“爱国贼”这样的公案。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做《寓言两则》。一则是《南辕北辙》,还有一则是《亡羊补牢》。现在年近天命,顿悟当时的教材编者真是有人生的大智慧。顺便在此建议教材的编者能不能再找机会把这两个寓言故事再编进语文教材。

  国内教育界著名的李希贵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他做的一个小调查:选了十位学生,问他们你喜不喜欢《红楼梦》?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

  十位学生,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

  还有三位学生不喜欢《红楼梦》,全是在小学和初一读的《红楼梦》。

  其实孩子的不喜欢的理由非常简单:大部头的著作字都偏小,通篇密密麻麻。人物关系又超级复杂。所叙述的故事又离他们的心智和生活经验太远。这样的拔苗助长,就是伤了他阅读的胃。

  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女儿尽管小学和初中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一直不建议她去读《红楼梦》。直到上了高中,尽管功课更加紧张。我还是强烈建议她要去接触一下《红楼梦》。我给她提供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装版《红楼梦》。其实我手上有纸页泛黄脱落的的八十年代的版本。

  有合适的阅读内容,还要尽力给孩子更好的阅读客观条件。比如看起来更好的版本,更加精美的书的装帧;比如相对合适的字体;再如有典雅的书签。不是所有的阅读开始读都会愉悦的,但我们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阅读的便利和更大的获得感。

  另外,我强烈反对让孩子去阅读名著的青少年缩写版。而让孩子阅读名著的梗概甚至背诵内容大意及人物特点,应付一下各种竞赛和考试。在我看来,更是荒.唐!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

  小学是孩子大量阅读的黄金期,也是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敏感期。语文能力的形成遵循的是从量变的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高品位的、适时的阅读打底,提高语文成绩几乎是缘木求鱼。

  其实不仅是语文,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涉及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带来更加广阔的智力背景”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因此阅读的领域不仅是文学,还需注意营养搭配的问题。

  在小学的各年龄阶段,该读些什么?虽然没有不可逾越饿的雷池。但整体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定数,因为这回应的是人的认知和精神发展的规律。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