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描写古建筑的美文:南宅子的前世今生

凤婷分享

  编者按:甘肃天水有座民俗博物馆,是以明代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南宅子的前世今生》吧。

  甘肃天水有座民俗博物馆,它就位于秦州区闹市中的民主西路,是以明代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为载体,集中展示天水民俗、民居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南宅子,是胡氏古民居其中的一座,平面构图略呈矩形。由12个民居院落、78座单体古建筑和一处藏宝洞组成。它是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居所,创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南宅子门外有一棵600多年高龄的古老槐树,故而当地人俗称南宅子为“大槐树下”。早在17年前这里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主门建筑布局为三开间悬山顶,门楣上悬挂有明代榜书“副宪第”牌匾,它表明了主人的身份。明间镶补有一牌坊,上题楷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这是为胡家第十二代胡松秀之妻营造的节孝牌坊。

  穿过气派的南宅子垂花大门,南北通道将整座院落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为国宝区,由桂馥院、槐荫院、书房院、棋院、畅竹院组成,是南宅子的主体部分。东区为古民居保护区,由芝兰堂、凌霄院、杨家楼院(天水古楼)、银杏院、董家院和天水绣楼院、戏苑所组成。

  南宅子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实例,现在已辟为天水民俗博物馆。展出了以天水为主,包括陇右地区的近3000件民俗文物。内容涉及有祝寿、婚庆、胡氏家族介绍、祭祖、书画、香包、刺绣、银饰、皮影、祖宗堂等各类地方民俗专题展览,在此可以一览天水及陇右地区之。

  说起南宅子,就不能不提及胡氏家族的历史及渊源。

  据考证,秦州胡氏起源于帝舜,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子孙绵延,遍及天下。秦州胡氏第一代为胡国用,追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明朝初年,胡国用随徐达的部队攻克秦州,随部队驻防而落户天水。营建南宅子的主人叫胡来缙,为秦州胡氏第六代传人,字仲章,号东泉。明嘉靖戊午科举人,中举后被破格任命为大兴县令。任职期间,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加官正四品至雁门兵备道,兼任山西省按察司副使。

  南宅子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构建,每个四合院是以正厅、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的布局传统。四周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建筑规格较普通民居显得要高大庄严、气势恢宏、肃穆凝重,于民居之中体现着浓厚的官式建筑风格。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等人先后四次考察南北宅子后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胡来缙和胡忻父子因为为官清廉,有功于世,逝世后均被万历帝诰赐“崇祀乡贤祠”。因而在南北宅子的门前又有为崇祀父子二人而修建的二座高大跨街牌坊,矗立于大街中央,气势宏伟,左侧牌坊匾额上书诰赐“父子乡贤”四字,为明户部尚书李三才题。右侧牌坊上书诰赐“恩纶三锡”四字,以纪念胡氏父子。

  秦州民间传有胡来缙在京任职期间,其家中来信,说邻居修建房屋占了他家花园一墙之地。要胡来缙出面叫当地官府处理。胡来缙回信教导家人要多为他人着想,不要以区区小事而争执,更不要以势压人,信尾赋诗一首曰: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人一步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久,胡来缙被升提为山西按察副使、整饬雁平道。

  南宅子西区桂馥院正中坐南面北的是面阔五间的正厅,北边的是倒座,东西两面的是厢房。正厅为明代建筑,保存较好,倒座和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中间围合成一个露天庭院。院内环境优雅,走道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花等图案。每当雨水浸湿时尽显华丽与神奇。南宅子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样式,院内有各种花草假山,将南方的园林和北方的民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庭院建筑掩映在既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机,创造出一种极为理想化的人居环境,这是天水四合院有别于北方各省民居的一大特色之一。

  天水由于地处长江汉水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汇合点,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在这里交汇,因此天水的文化中就含有南北两方面的元素。南宅子的砖木雕刻,无不造型简洁夸张,构图饱满细腻,刀法精确洗练。无论从斗口、耍头、雀替都反映出天水雕刻的艺术特点。东西两侧厢房的栏额上透雕佛教中的忍冬纹,枝叶连绵不断。北面的倒座雀替上透雕螭龙,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最为精美的是南面的过厅,它的斗口出挑,雀替精致、直棂隔扇,屋顶脊饰,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持了明代时期的原貌。瞧:柱子上的如意云头以及雀替上所雕刻的卷云纹,圆转流畅的雕刻出了云气的层次,简练而圆润。其风格则和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一脉相承,展现给我们一种古朴大气的气韵。过厅主要是会客的场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梁架结构上,采用了北方常用的抬梁式和南方常用的排山式相结合的构架方式。中国的传统建筑,其实就是用竖的柱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结构。由于榫卯的特性,使这种构架具有极强的抗震性。二是在梁上有民居中比较少见的而且保存较好的明代彩绘,有牡丹 、宋锦、博古等图案。

  桂馥院正厅的西耳房中,可以看到一张清代南方的拔步床,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床。这件清代家具体形庞大,工艺高超,奢华繁琐,镶嵌有象骨人物故事。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家具,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是南宅子床类家具中的精品。此床上有顶盖,下有底座,前有廊庑,四周设矮围屏。它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处床的前沿二三尺,使床前形成一个小长廊,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床的床门,廊庑两侧是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杌凳、衣箱、灯盏等杂物。里面梳妆自如,解手方便,为屋中之屋。整个大床就是一个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床前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大有足不出“户”尽在其中之感,形成一个封闭的私人小天地。此床主体部分由花梨木制作,雕饰部件分别由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作。四角及床沿以十根立柱坐落在方形台座上。分内外两层。外层从上往下看:最上面的是大小相间的五片翻扇,每片中圈都透雕镂空成细密的卷草花卉纹和倒挂蝙蝠纹。第一层用紫檀木透雕连续菊花瓣纹,意为吉祥长寿。第二层在紫檀木条板上粘贴花梨木火龙抢珠,意喻龙腾虎跃、蒸蒸日上。第三层透雕松鼠吃葡萄等秋实图案。第四层透雕蝙蝠捧寿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在每次之间嵌有圆雕的垂花头。一层层,一叠叠,层次感分明,都费尽了古代工匠的巧心和手艺!再看挂檐,由两小一大的三块攒框装板,每块板都镶嵌象骨,用平镶工的手法制作。内容为习武、人物故事图案。镶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人所共知,床榻与人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在我国古代,从床的形体、床的质地、床的工艺,都可以折射出主人的身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床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品,同时也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漫步于南宅子,明代家具的神态韵律,满清代家具的富丽豪华,具依次走来。当然北方很少见到的拔步床,常常吸引着前来探访古宅者驻足观看。相比看到此情此景,仿佛时光倒流,幻化出几百年前漂亮端庄的胡家女主人正在这间独立小房子里化妆、描眉、梳头的场景。

  胡氏古民居是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这些古建筑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独具韵致,文史专家认为: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建筑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美。尤其置身于南宅子古院落,陈列的民间民俗物品与南宅子庄重大气的建筑相得益彰。在感受南宅子古雅建筑神韵的同时,还能体味到众多地方民间民俗物品。除了大户人家的八抬大轿、轿马车、明代闷户橱、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绣缉挂灯、清代官帽盒、架子床、民国香妃榻等,还有普通百姓的独轮车、纺线车、织布机、炕桌、箱柜、食盒、灶具等等,都纷纷攘攘的拥入怀抱,让人目不暇接。

  在这里,最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古代小姐的绣楼,在古代,女眷、幼者 、通常是安排在院落最深、最安全、也是最隐蔽的地方。“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眼前的这座二层楼阁式建筑就是绣楼,正值隆冬腊梅绽放的季节,满树腊梅花儿香气四溢 ,尽将这座建筑别致,玲珑典雅,亭亭玉立的二层绣楼映衬的格外靓丽。绣楼的一层是丫鬟房间,室内有架子床、梳妆盒、玫瑰椅、镜子等用品。左角有木制的楼梯可上二楼的闺房,栏杆下花板透雕梅兰竹菊,寓意正直高洁,富贵满堂。室内面积很小,但空间很大,这是胡氏民居中很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后墙开有窗户,这样透光极好,小姐平日只能通过窗户了解或观看外面的世界,也可说是心灵的窗户。室内陈设高贵典雅,粉红色的帷幔将整个房间装点得喜气洋洋,浪漫温馨。床上摆放着小炕桌和绣花用品,窗下的小琴桌上放着七弦琴,墙角立有很高档的描金龙凤纹梳妆台等。置身于此屋,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的大家闺秀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眉黛烟青,温婉秀美的靓影。上身穿着粉色绣花精巧繁缛的有扣对襟长衫,下身穿着被上身遮盖的各色镶金线的百褶裙。脚穿绣花精美的“三寸金莲”,脚步轻盈的在绣楼内梳妆、打扮、看书、弹琴、绣花的情景。仿佛听到小姐那悠扬悦耳的琴声回荡在整个绣楼,这悠扬悦耳的琴声反映出小姐内心惆怅 、渴望自由、但又受封建社会的约束,无奈又改变不了自己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悲催心情。小姐的绣楼内有一扇窗户,小姐寂寞时可以打开这扇后窗眺望外面的世界,尤其在阳光暖暖的午后,可以透过这扇窗户“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吟诗作画,思绪飞扬。

  大凡进过南宅子的人,无不被一种古老、亲切、真实、乡土、淳朴、怀古思悠的民风所吸引,它既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又是中华民俗的一个标志。布局严谨的古宅院历经400多个春秋的书香、墨香、花香熏染,成就了胡氏家族文墨儒雅的代代传承。为他们不同凡响的家族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胡氏民居古建筑与民俗博物馆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既是民俗博物馆又是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展示中心。这座西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海外的专家、学者、游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来古宅地下“藏宝洞”探寻宝藏,亲身体验400年前的大家闺秀生活的场景,一起来到古宅感受这古香古色的“浓情老家”味道。

  大家看:上将裴怀亮、李乾元来了,国家领导人许嘉璐、周铁农、何鲁丽来了,中直部长汪光焘、王家瑞来了,名流冯其庸、赵忠祥、敬一丹、吕继宏、牛犇等也来了。南宅子正以其独有的风韵,吸引着天南地北的观光客接踵而至。我已经在南宅子的畅竹院备下香茗,翘首以待有缘的你,大驾光临。

  作者|刘亚丽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