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培训心得:让教师生命力呈现最美姿态
编者按:作者在国培上获得了优秀学员,还得到不少收获,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培训心得吧!
弹指间,我的教学生涯已悄然走过了十年,从南阳师院毕业的优等生到偏远乡村的普通教师,成长的是心路历程的丰盈;从“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台到十年如一日平凡岗位的坚守,丈量的是爱与责任的距离。十年来,虽然我没有撼动人心的故事,但每每回想起自己与教育的点点滴滴,与学生的分分秒秒,心里总是那么的舒坦踏实,因为教学的每一天,我都在用追梦的脚步默默践行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不忘教育初心,做一名有良知的老师,把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永恒的追求!
十年的常规教学,让我在领导的信任,同伴的搀扶,教学的磨砺中,逐渐走向成熟。我深知自己的愚钝,唯有勤奋努力才能补拙。刚入职时,曾担任两班的数学课兼全校的英语课,工作量繁重,鲜有培训机会,平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挤时间听课,学习他人授课技巧外,读书读报也悄然走近了日常生活。
作为数学教师,我觉得不仅要读自己喜欢的书,更要读与学科相关的教育类书籍,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也许是自己的能量场不够大,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出有关小学数学的专业书籍,于是便开始看与年级匹配的《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学建议和设计意图能指导我的教学;后来,听宋校长推荐,我有幸借阅董文华老师的《让小学生恋上数学》,让我感知精彩的数学课堂也会能将教材解析,课堂实例,课后连接以及数学日记有效整合在数学的四大领域之中,而她不仅尊重学生思考,而且鼓励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将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生活密切联系;后来,又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体味到知识储备和技能修炼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读王跃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深切感受到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教师只有结合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有效预设课堂、反思教学,才是教师进行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到的“抛秧”让我顿悟:教学如同插秧绝非教师包办越多越好,教师在教学中是学习的组织、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提升学生们的发展空间,有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管理、学会思考和学习,于是我在本班将尝试展开小组合作,把学生作为教育的资源,发动“兵教兵”的学生资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使得我的教学成绩逐步提升。
虽然很早就参加了教育教学工作,但真正进行教师专业性成长是从2013年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在这里不仅听到许多著名讲师的专业课程,还可以通过发帖,写随笔等多种活动和坊主及专家进行互动,尤其是在名师授课中,我第一次在屏幕上观看全国著名讲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在情不自禁地连看了三遍后,深深被老师睿智的授课流程、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和蔼可亲的教态所吸引:原来平淡无奇的数学课也可以像吴老师那样上得异彩纷呈?!第一次“站在巨人的肩上”审视课堂,开始对课堂细节进行揣摩,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更与自己对话,并尝试寻找课堂背后的理论支撑,获得数学灵感和数学教育的力量。
国培培训结束了,我还得到了一份值得留念的礼物“优秀学员”,带着这份小小的惊喜我渴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进修学校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由邓老师的引荐,我有幸和向阳小学的朱玉霞老师同台授课,通过授课,让我体会到了走出去交流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从此,我比以前更加认真地备课并对每节课进行课后反思,2015年有幸以骨干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县培训股和进修学校主办的寒假磨课培训班,进行一课三磨,磨出精品课的培训活动,并做恳切的评课,同年又以“磨课组长”的身份参加县组织的磨课辐射班,并带领组员就同一课题各抒己见,进行同课异构,通过研讨记录和组内磨课形成共案,我们每天都忙碌于自我提升,合作探究,归纳提升之中,针对教学细节,大到教学提纲的编排,小到单个词语的斟酌,都要精心拿捏、把握分寸,有时为了一处轻微的改动,成员间便展开激烈的争论,让我深切体验到了被打磨的滋味,也是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有限的,只有融入研修的团体,教学才更高效,既提升了驾驶专业成长的职业幸福指数,又让教师生命力呈现更美的姿态!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我要更好地定位自己,努力跟随智者的脚步,幸福地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让教师生命力呈现最美姿态!
作者|李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