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故乡随笔:回到那个叫做老家的地方(2)

春生分享

  碧云悉心照料,她用爱在延续着婆婆的生命与健康。碧云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淳朴的女人,在去年婆婆春季生日时,碧云决定给老人购买一套舒适健康的采暖的苏州蚕丝被子。每年冬天都是婆婆最难熬的日子,为此,碧云让老公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诚信友善的涵涵,在朋友的支招下,提议买一床轻柔而保暖的蚕丝被。婆婆的开心,这对于手头资金并不充裕的勤俭节约的碧云来说,无疑是无价的。留守的娘,是家里的宝啊。

  “婆婆怕冷,那时没空调、没取暖器,只用热水袋来暖手暖脚,一天要换水好几次,夜里,为了让婆婆少遭点罪,我2-3个小时就起来换一次热水。”碧云说,现在知足了,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婆婆买想吃的东西,让她安享晚年。幸福,逐之则去,予之则来。处处为别人着想,学会包容,懂得感恩,幸福生活就在不远处,孝顺婆婆的碧云就验证了这句话。不一定只有亲身的儿女能给你带来晚年的幸福,儿媳也一样,给父母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是每个人穷其一生的责任。

  碧云看到婆婆逐渐衰老,也更注意悉心照顾,知道肩上责任更重了,更沉了;留在身边的婆婆,有时很开心,碧云喜出望外,应用她的专业技能,和婆婆一起唱儿歌、说数来宝,一起画图、折纸,过起身份颠倒的日子。碧云叮嘱一双子女,在她外出或上班时,在家的他们一定要常常搀扶着奶奶,给奶奶当拐杖,给奶奶播放她爱听的莆仙戏,及时换换片,换换戏曲磁带,让奶奶享受亲情陪伴与天伦之乐。涵涵时常快递一些好吃的回家。碧云还要求子女多陪伴奶奶,给她说说话,小贺照办了,还自加项目:取出家里的照片给奶奶看看,打开电脑、手机,为奶奶和爸爸视频聊天,播放湄洲岛、天云洞、平海湾等风光片,祖庙袅袅的烟火与风情,让奶奶心驰神往,小贺还给奶奶画像,问她:那是谁呀?奶奶总是说不准。尽管这样,小贺依然画得欢。只要奶奶看一眼它,他就满足。小熙擅作主张,把妈妈获得的镇里优秀党员证书,拿给奶奶,奶奶左看看右看看,只认的红彤彤的党徽,其他的一概不懂。奶奶指着它,说:“那是镰刀,用来割稻子的,”喃喃又说,“你看到家里的镰刀了吗?”

  奶奶失智日趋明显,生活在自己时空中,大都时候,她已搭不上小贺小熙的列车了。爸爸离家的日子,奶奶常常呆滞地望向玻璃窗外,白云在天上走,风在吹,枝头鸟儿啁啾,树下孩童嬉闹,奶奶从生意盎然的下午呆坐到傍晚,要么面无表情地说,我看到船儿了,要么问:涵涵(阿踝儿子、小贺的爸)何时回家呀?

  父母在哪儿,那儿就是家;一家团聚在哪儿,那儿就是家啊。

  显然,婆婆转眼她又忘了,有时涵涵就在身边,婆婆却盼着他回家。今天对公公身在何处,碧云又该编个什么说法呢?她曾经因为累了、词穷了,不想再说谎,不想再演戏,就直截了当地回答:“爸爸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您不是全程参与他的丧礼了吗?”结果她崩溃到无法收拾,好像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哭得像失去母亲的小孩。但眼泪刚擦干,她马上又转头问碧云:“你爸该回来了吧?”

  婆婆局促地蜷缩在躺椅上睡觉,内心不安。无论碧云、小贺编什么故事,她都要坚持回家。眼看再不答应,婆婆即将翻脸,碧云顾不得门外正是风横雨斜,打伞带她出门坐出租车。

  婆婆兴奋地指东指西:这是我和你爸散步的院子,那是我成天张望你们的窗口,这是……那是……好像碧云从来就不认识这块曾流着蜜汁的伤心地。婆婆走进暌违的家,这个她朝思暮想,以为还有爸爸身影、儿女欢笑、饭菜飘香的家;走进这个她还在里面做母亲,供奉着祖先牌位的厅堂,烛火似乎还在摇摇晃晃,她张罗着儿女配置迎春的新衣裳的情景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眼皮下,仿佛穿梭着一群鸡鸭,嘎嘎叫着,欢快跳着,小狗摆动着尾巴,乞求主人的轻抚,她还是一家之主的温暖城堡,在岁月面前闪烁亲情的光芒。婆婆还回望碧云一眼。她的眼神也在发抖,如穷夜微火,闪烁着,然后灭了……她摸索着在板凳坐下,像走失的五岁小孩,不拭脸,也不寻求碧云的协助,“哇”地大哭:“我的床铺、我的被子、我的家呢?家没有了,我怎么回——家——啊——”悲凉的哭声,和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穿插交错,一声声、一滴滴地敲打在窗外的芭蕉树上,更一针针地刺在碧云的心头。

  碧云擦干泪水,决心不再犹豫,也不再撒谎,坚强地回过头,紧紧握住婆婆温热的手掌,展开欢颜,像个撒娇的小女孩,说:“儿女临时的家,也是您的家。妈,咱们回家吧!”

  让婆婆找回家的感觉。碧云和孩子,都有信心。

  本文作者:林春来(公众号:南粤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