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读《政治的人生》有感:宁静的沉淀

玉凤分享

  出差时的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翻印的《政治的人生》,其时恰逢盛会,所以这本书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阶段很火热,可惜最新的版本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了,所以很难在书店买到,既然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当然要仔细地品味一番。

  作者说,书名叫“政治的人生”,并不是指一种政治经历,而是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在研究学术的大部分时间之余来思考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东西,将这种思考作为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深以为然,思考是个艰难和枯燥的过程,也是个调节和沉静的过程,防止思维单一、思想定向。读完这本书有这么几个感受:

  一个是,凡事坚持起来都不易,但能坚持下来都很牛。作者从1994年1月2日开始,到当年的12月1日结束,基本上每天写一篇小短文作为日记,有平淡的记述,有深刻的思考,有热烈的讨论,还有雅兴大发时的诗作,笔耕不辍,一年中只选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洋洋洒洒写下了12万6千字的日记,光凭这份毅力就觉得让人钦佩。知乎上有句话很有意思,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这句话放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是适合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稍微往前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你身上或者在周围人的身上,曾经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真正遇到的时候虽然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最后还是解决了;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80%以上的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夭折了,比如跑步健身,比如读书学习。跑3-5公里难吗?不难,难的是按照你之前制定好的计划雷打不动推进;每天半个小时阅读的时间长吗?不长,再怎么忙,半个小时总会有的。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每天半个小时阅读的计划依然没有完成,不是时间很紧张,而是毅力不够强。一位年长智者用书中的一句话对作者的大成作了解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来设定目标,有的要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这样的解释,我们深感认同,说大毅力者成大事。

  另一个是,读书广博、思考深刻,才能真正在读书学习中有所收获。作者写此书时,还是政治学的学者,在书中所列举的阅读书目确实广博的让人吃惊,不仅有哲学、政治学、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名典精作,还有其他方面的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庸俗、市侩,甚至难登大雅之堂的电影、电视和书刊等市井作品,每本书、每部电影电视,作者并非看完就不了了之了,一定会有一些评价在里面,或肯定或批判,都是个人思考的结果,这是个了不起的做法。我们常常可能犯了这样两个错误,一个是读书只读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久而久之范围就会越来越窄;另一个是把读书仅仅当做一种消闲,只跟着书中的文字热闹一番,排遣了孤寂便拉倒在旁。我们可以回看自己的阅读书单,琳琅满目的书单肯定不下几百册,可是仔细审视这些书名,还能想起书中的内容梗概么?当然,有人说读书是不能带有功利心的,可是,一旦你决定了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背后怎么会没有思考呢?没有平白无故的选择和决定。

  广博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知道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还能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生活中有些事情没法评定对与错,不是简单割裂开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的,更应该用值不值或者适合不适合来衡量。深刻可以让我们更加沉静起来,不用人云亦云去跟随些表面的、浮夸的东西,更深刻地去探寻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就像作者说的“没有精神上的苦痛和快乐的人,难道可以作为一个来过这个世界的人而存在吗?难道是一个真正有过生命的人吗?”这些话很有分量,也值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细细想想。

  再一个是,关于读书这件事的一点认识。这样的认识本来是不足为谈的,因为网上相关的文章估计早就数以万计了,面对读书可能都会遇到一些质疑,尤其是不以学术研究为生的人。曾经有人问我,你看那些书,写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有什么用呢?我一时语塞,竟然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直到现在也深以为憾。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人问作者,“每天读书有什么意义?”作者答,“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么?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如果我将作者的回答理解为——就是在读书中归于平淡,而后在平淡中修养无限天机,暂不能理解天机是什么,只是类似于一种修炼,读书也是一种修炼,修炼的是言语的魅力、淡泊的心境和难以抗拒的气质,算是粗浅的理解了。书中还有一段答案更加优秀,也更加睿智,是作者摘抄他人的,我再摘抄下来和大家分享:“为什么做再次读书的选择?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的话,他可能发源于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因为我发现,人们看待一个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亲切;看待一个有权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个有知识的人,目光中才盈溢着无限的尊重,并饱含着由衷的敬佩,我向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赏书页中那一片于喧闹、复杂和浮躁之中仍可守的宁静的小天地。”

  写得真好,我跟着作者的评价来评价,虽然现实社会可能并没有像20多年前描写的那样,但这是一个万水终汇海的方向和趋势,应该坚持下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文艺小矿工

  公众号:写点什么

    387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