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_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心得

木兰分享

  《为什么是抚松?》用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问题作题目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一

  前段时间,我认真品读了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一书,让我惊叹,若不是魏书生等教育专家、学者联名推介,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抚松是吉林省的一个偏远小县,辖区内90% 以上是山区,30万人口,分布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八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80%是民办转正的教师,大都不会电脑,就是这样“落后”的抚松却出现了让人惊叹的场景: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艺体活动,学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表演,学生出现在香港的音乐厅,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大城市学习的经历。每年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级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而高考连续8年年年有清华、北大录取,-简陋的教室、简易的设施、却描绘出了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

  掩卷深思,脑海中一直闪烁着人、仁、能等词汇。抚松的教育人能甩开膀子那样干,简直就是神,神赋予了用心人成功。抚松教育辉煌成就依靠的就是在主管局的正确带领下,广大教师咬定目标、排出困难、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最终实现了学校、学生、教师等多赢局面。其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我的是深思考。

  培养了一支与时俱进、思想解放、开拓进取的校长队伍。校长是领头羊,是扛旗帜的,有人说;“一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毋庸置疑。抚松第一招就是打造校长铁军。要改变学生,必须先改变课堂,要改变课堂,必须先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必须先改变校长。改革初期,校长出现过评课离谱、推脱而红过脸,有过记不住校训的尴尬……为改变校长,抚松从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思考力四方面培育和塑造校长的能力,正如陆世德局长所言“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各种教育目标达成的基本保证,而学校要生动活泼、发展上层次、学校要有后劲,显然离不开校长的高度”。校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高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走高效教学之路的关键,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课堂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高更是刻不容缓。还有校长的学习力、思考力是专家型校长必备的素质。正是有了这种理念,他用上了一些实招,要求校长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开展了校长评课比赛,让校长感觉有压力;为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为校长们订阅了报纸、杂志,并要求校长持续写读书笔记;为开拓视野,从2004年开始先后派出了30多位校长去进修、挂职锻炼、到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利用周末开展沙龙论坛,同时邀请到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座作引导…..-一个个“逼”招让校长们经历了脑的洗礼,明确了干事业要有思想、要学习,于是从被动思考(学习)到主动思考(学习)。经历了心的洗礼,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职责与担当,要真正用心去做教育。他们积极实践着,变了,观念、作风、能力、业绩都变了。

  培养了一支安心乐教,不逐名利的教师队伍。书中多幅图片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执着与认真。偏远艰苦的西岗村规模最小,一个教师,两个学生,兄妹两人读二、三年级,温泉小学三个学生…..照样有升旗仪式、PK赛,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课程的实施井然有序,人数虽少却能使教育活动真正面向每个学生、发展和成就每个学生,带来的是别样的生本课堂。为了改变办学条件,仙人桥中学的郭宪军校长和老师们利用周末硬是用铁楸挖出了500米的饮水渠,从山上引下了清澈的山泉水,兴参小学为建设园林式校园,校长和老师们每天早上三点出发,连续利用了三天时间拉了4000多块马路牙子铺设了崭新的甬路-----在高度物质化的今天,似乎一切都在用金钱来考量的当下,他们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命令,没有加班补贴,没有特殊表彰,没有叫苦埋怨,这就是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想让孩子们有个好的读书环境。

  培养了一支真心为教育服务的保障队伍。局机关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这些好像与教学无关的人员都能走进课堂,平均每人听课达50节,这是极为罕见的,正是因为这些人走进课堂,了解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他们就能更好的做到为教师、学生服务。

  没有认识抚松的人也许还会对本县教育改革持一些怀疑态度,如果您看了此书就会豁然开朗不再怀疑了。当下我县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教育改革举措与抚松大同小异,成效也初见端倪,如何扩大成果,个人认为关键还是要让我们广大教师认识能更加到位,认识到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要能出好人才,一定要深化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进行课堂改革才能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只有真心的参与,才有可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二要有足够的改革创新的思想、勇气、耐心和信心,要举全县之力。目前我们感觉压力大,成效未得到较大面积体现,原因就是发力面不广,用心还不够,要是每个人都能在各自岗位按照上级要求用心践行着,完全可以从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进而逐步提升,一个课堂的精彩可触动一类学科、一类学科可带动一所学校,要是每所学校都动真了,改革愿景不就实现了吗。俗话所得好,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很明显就是这个道理。三要有执作的探索思想。思想得到改革,人就会有目标,如何实现目标就要有实践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也许会产生畏难思想,甚至打退堂鼓。比如考虑目标达成难、校际评比的差距、校内教师的懈怠、干工作谈补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顾虑甚多,校长尤为凸显,这时一定要调整心态、寻找原因、调整策略,寻找最近发展区、突破口,决不能退却。四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定的长效机制,让教师感觉到我要学、主动学,让教师能真正用心、主动投入,能在不同时段享受到职业幸福感。千说万说,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因素,只要人好,世界就好。只要校长、教师用心去做,学生就会好,教育就会好。有如抚松教育局陆世德局长感言;教育是人对人的点燃,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人是最关键的。只有一个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有了爱孩子的情怀,能够把握孩子的心里特点,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能够尊重孩子的生命尊严,无论在穷山僻壤还是在繁华都市教师都可以给孩子健全、优质、向上、美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一定在发达国家,也不一定都在都市,他可以在任何地方。诚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是必须的,学行者死,学神者活,一定要真正触摸其内在底蕴,做好结合和创生才是学习借鉴成功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二

  抚松是吉林省的一个偏远小县,辖区内90% 以上是山区,30万人口,分布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八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

  就是这样“落后”的抚松却出现了让人惊叹的场景: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大城市学习的经历。每年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级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

  抚松成功的法宝是实干,认准目标一干就是十年。局长带领校长外出考察名校,拉练式听评课,校长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改革,改造校园环境,每一项工作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抚松的辉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改革初始,为了扭转落后的局面,为了克服惰性,为了转变观念,抚松教育局首先采取逼的办法,把老师们逼上梁山,逼出作风上的转变、思想上的提高,使大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第二步是引领,推荐书目,指导读书是引领;派出去学习,打开眼界,提升理念是引领;请名师、专家做报告也是引领。抚松多措并举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为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舍得花大钱。谈到教师素质时,陆世德局长说:“几位名师不能解决抚松教育的问题,不能解决广大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问题,几位名师的作用抵不上一大批高素质的勤恳敬业的乡村老师,所以,我们这些年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扎扎实实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上。其实,当教师的整体水平提上来以后,培养名师也就水到渠成了。”这话说的很实在,农村需要的不只是一两个名师,更需要全体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一两个名师解决不了乡村教育的问题,这就是乡村教育的现实。

  在进行课堂改革时,不但老师有抵触情绪,家长的告状信更是直接寄到了县政府,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陆世德局长说:“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毕竟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限,对课堂的理解有限,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的反对而后退。在这里,我斗胆借朱镕基的话,来表达教育局的决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次课堂改革可以看作是一场战争,敌人是陈旧的教育观念、过时的教学方法、低下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向它们宣战!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不能失败!”

  读完《为什么是抚松》一书,以下三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只要人好,学校就好

  学校的工作就是人的工作,只要人好,学校就好,教育就好。具体来说,要想让学生成功,先要让老师成功,要想让老师成功,校长要主动追求成功。一个校长,仅仅凭借上级指令来办学,永远不可能办出优秀学校。校长应该成为一个能够主动创造,融汇各种力量的教育行家,而不是成为一个只懂得上传下达的机器人般的行政官员。

  陆世德局长经常强调:校长首要的工作不是做,而是去想。陆局长带领校长先后到全国各地考察了近二百所名校,到处学习取经。他认为,外出学习是打开思路,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搞拿来主义,成功的改革不是用模子套出来的。校长要深入思考,把外地经验移植过来,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化为己有,才真正有价值。

  陆局长要求校长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举措,让校长们从被动的跟着问题走,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阅读写作。一开始发现不了问题,就从教育刊物上摘抄一些内容,摘抄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校长由此形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养成习惯以后,对学校管理的思考,就从单纯的经验型思考,开始转向整体、系统、科学的现代管理思考。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相关内容

  

119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