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二)

陈响分享

  D0501黄帝曰:以官何候?

  黄帝问道:用五官考察什么?

  Q0501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岐伯说:用于考察五脏状况。就是说肺病者,会喘息、鼻翼扇动;肝病者,眼周发青;脾病者,嘴唇发黄;心病者,舌头卷缩、颧部发赤;肾病者,颧骨与额头发黑。

  D0601黄帝曰:其常色殆者,如何?

  黄帝问道:五色正常而身体有危,会怎样?

  Q0601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岐伯说:五官分布模糊,眉心、天庭拥挤,鼻子狭小,两颊、耳门不清晰,又兼面部瘦削,颧部平平,耳垂、耳角外翻。如此面相者,虽然五色正常,通常身体有危,何况疾病相加呢?!

  D0701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黄帝问:五色表现在鼻部时,用于考察五脏病气。五色在鼻部之左右上下,各有形态吗?

  Q0701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体内,各依次序分布。色部左右上下,各如色部法度。

  ‖LS04—D1201→Q1605‖→‖LS74—D0101‖LS04—D1201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黄帝请教歧伯说:我听说,通过望诊,知其疾病,定义为明医;通过脉谣,知其疾病,定义为神医;通过问诊,知其病位,定义为医师。我想听听,望诊而知病,脉诊而确认,问诊而尽知,该怎么办?

  Q1201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歧伯回答:这望诊、脉诊与尺诊之对应,就象是以槌击鼓,槌影和鼓响之对应,不得相失!这也象本与末、根与叶出现之现象,所以根死就有叶枯了!望诊、脉诊、诊形肉,三诊不得相失。所以掌握问诊一法是医师,掌握问诊和脉诊二法是神医,掌握问诊、脉诊、望诊三法就是神明了!

  ‖SW13—D0401→D0701‖→‖LS04-Q1201‖→‖LS74‖SW13—D0401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黄帝说:我听完先生诊法要领了,先生所言不离色脉,这是我所掌握了的。

  Q0401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岐伯说:诊治终极之理在于一。

  D0501帝曰:何谓一?

  黄帝问:什么叫一呢?

  Q0501岐伯曰:【一】者,因,问而得之。

  岐伯说:一,病因,问诊即得。

  D0601帝曰:奈何?

  黄帝问:如何问诊?

  Q0601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岐伯说:关好门窗,心系患者,反复询问患病细节,以顺其心意。五神得存者,能生;五神失散者,将死。

  D0701帝曰:善。

  黄帝说:说得好!

  LS04-D1401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黄帝请教歧伯说:五脏病之所生,变化之病态,是怎样?

  Q1401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歧伯回答:先确定五脏色部、五种脉动对应状况,其病就可辨别。

  ‖LS04—D1301→Q1302‖→‖LS04—Q1401‖→‖LS74‖LS04-D1301黄帝曰:愿卒闻之。

  黄帝说:想详尽听听。

  Q1301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

  歧伯回答:面色发青,其脉动弦;面色发赤,其脉动钩;面色发黄,其脉动代;面色发白,其脉动毛;面色发黑,其脉动石。

  Q1302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观察到五色,却不得相应脉动,反得五脏相胜之脉,就要死了;得到五脏相生之脉,就要病愈了。

  LS04-D1501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黄帝问:色部、脉动已经确定,怎样区别病变?

  Q1501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歧伯说:综合分析脉动之缓、急、小、大、滑、涩,病变即确定了。

  D1601黄帝曰:调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综合分析?

  Q1601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肤亦缓;

  歧伯回答:脉动急者,尺部皮肤也急;脉动缓者,尺部皮肤也缓;

  Q1602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

  脉动小者,尺部皮肤也瘦削而少气;脉动大者,尺部皮肤也愤然而起;

  Q1603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

  脉动滑者,尺部皮肤也平滑;脉动涩者,尺部皮肤也滞涩。

  Q1604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

  这些变化,有轻微的,有严重的。所以善于综合分析尺肤者,不必脉诊寸口;善于综合分析脉动者,不必望诊色部。

  Q1605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能参考综合三种诊法而行医者,可用作上医,上医诊十全九;能行两种诊法者,用作中医,中医诊十全七;只行一种诊法者,用作下医,下医诊十全六。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