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六)

陈响分享

  LS07——《官针第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07—C0101→C0116、C0120→C0125‖→‖SW50—Q0102‖→‖SW51‖迁移说明:

  1、 《官针》非独立论文,显见凑篇之简,当迁出;

  2、 《太素》将LS07—C0101→C0102置于卷第二十二《九针所主》,独立成篇;将LS07—C0104→C0116置于卷第二十二《十二刺》,独立成篇;

  3、 《甲乙》置于卷五第二《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

  4、 《类经》将本段分置于针刺类十九卷四、五、六篇,均独立成篇;

  5、迁入所论,显见为九针官能、九变、十二节针刺之深浅、针法之标准,主论“凡刺之要”,呼应前文帝问“愿闻刺要”,与《刺齐论》主题相合,义理相通。

  C0101官针:

  1、 《太素.九针所主》注:“官者,谓用针时宜异于针也。”

  2、 《类经》十九卷第四注:“官,法也,公也。制有法而公于人。故曰官针。”

  3、 《内经注评》注:“官,即法定之意。官针,即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九针的治疗范围以及各种刺法的适应证。”

  C0101反:

  1、 姚春鹏注:“分支,引申为蔓延、扩散。”

  2、 《内经校释》作“反”,并校:“原作支,据《太素》卷二十九针所主、《甲乙》卷五第二、《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二改。”从之。

  C0101大者泻:

  1、《内经校释》作“大者大泻”并云“原无大字,据《甲乙》卷五第三、《太素》卷二十二九针所补。姚文田《古音韵》卷四亦称‘句有脱字’。”

  2、《灵枢悬解》卷一《官针》作“大者泻。”

  3、据前、后文可知,当有“不”字之脱,宜作“大者不泻”。因原文不定,故不译待考。

  C0102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1、《内经校释》校注:“似应据《甲乙》删去衍文。移下文‘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十一字于上‘取以鍉针’之下,以符顺序。”

  2、《太素.九针所主》无此句;

  3、《灵枢悬解》卷一《官针》断句作“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从之。

  C0102鍉:di2,九针第三针名。

  C0102铍:pi2,九针第五针名。

  C0102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1、《内经校释》注:“本书《九针论》:‘四者时也’。锋针于九针中,序为第四,此处取以锋针,既已移倒,后人复据《甲乙》将‘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十字,增牵于此,以求合于九针论。’例以本段各针句式,则此十字似应删除。”

  2、《灵枢悬解》卷一《官针》作“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3、《太素.九针所主》作“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C0103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1、《内经注评》云:“谓身体左面有病,针右面的穴位。右面有病,针左面的穴位,是交叉针刺法,称为巨刺。据《缪刺论》所述,巨刺与缪刺同为交叉刺法,但前者刺经,后者刺络,有深浅之别。”

  2、《缪刺论》SW63—Q0201“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即为本解。

  C0103焠刺:《内经校释》注:“即用火针刺治。王冰:‘焠针,火针也。’”

  C0103刺燔针:

  1、《内经校释》校:“‘刺’字疑衍。《甲乙》卷五第二及覆刻《太素》卷二十二九刺并无‘刺’字。”

  2、燔,fan2,热,此燔针劫刺法也。详见《经筋》LS13—C0104之注及《经筋》全篇。

  C0103则:法则,依法。

  C0106报刺:报,重复。报刺,即在痛处,反复针刺。此周痹之刺也,详《周痹》LS27-D0401→Q0501相关论述。

  C0107直刺傍之,举之前后:《内经注评》注:“即直刺在筋的旁边,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

  C0107恢刺:

  1、《太素.十二刺》注:“恢,宽也。筋痹病者,以针直刺,傍举之前后,以宽筋急之病,故曰恢刺。”

  2、据《说文》:“恢,大也”、《公羊传.文王十五年》:“恢,郭也。”可知:郭者,扩散也;是恢,分散也,淡化也。

  C0109阳刺:

  1、《太素.十二刺》作“阳刺”,并注:“寒气博大之病,正一傍四,内针浮而留之使温,故曰阳刺。有作‘扬刺’,错也。”

  2、详见《长刺节论》SW55-C0102“阳刺,入一,傍四处”之注。

  C0110引:《说文》:“引,开引也。”即开引皮肤。

  C0114阴刺:

  1、《灵枢经白话解》注:“阴,是指大腿内侧。阴刺适应于寒厥症,寒厥与少阴肾经有关,因此取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左右并刺。”

  2、《太素.十二刺》注:“少阴,踝后足少阴脉也。病寒厥者,卒刺于阴,故曰阴刺也。”

  C0114率:

  1、《甲乙》卷五第二、《灵枢.官针》均作“率”;

  2、《太素.十二刺》作“卒”;

  3、或“卒”或“率”,原文不定,确意不明,不译待考。

  C0116赞刺:《太素.十二刺》注:“痈肿未成病者,浅刺,数发于针,出血相助以愈于病,故曰赞刺。赞,助也。”

  C0120加:《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C0122豹文刺:《内经注评》注:“马莳注:‘因多其针,左右前后刺之,故曰豹文。’用针较多,刺点分布像豹的豹纹,故名豹文刺。”

  C0123关刺:

  1、《内经校释》注:“指刺四肢的关节部分。”

  2、《类经》十九卷六注:“关,关节也。”

  C0123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1、《内经注评》校:“《甲乙经》此句接在“四曰合谷刺”之下。”

  2、《灵枢悬解》卷一《官针》、《太素.五刺》均置“三曰关刺……此肝之应也。”之后;

  3、“岂”意不明,不译待考。

  C0124合谷:《灵枢悬解》卷一《官针》注:“合谷者,肉之大会为谷(《素问.气穴论》语,针入分肉之间,合于肉之大会也)。”

  LS09—《终始第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09—C0128‖→‖SW50—Q0102‖→‖SW51‖迁移说明:

  1、 所论与前后文意不属,当迁出;

  2、 《灵枢悬解》置于卷八《百病始生》,并云:“此段旧误在《终始》。齐,准也。”

  3、 《类经》置于针刺类二十卷十八《四时之刺》,接于《寒热病》LS21-C1001“春取络脉……经腧治骨髓、五脏”句后;

  4、 所论为针刺浅深之标准,迁入本位,正补“刺齐”之缺,与《刺齐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C0128毛:

  1、《内经校释》作“毫毛”,并校:“据《 太素》卷二十二三刺及《甲乙》卷五第五补。”

  2、《灵枢悬解》卷八《百病始生》作“春气在毛。”

  C0128齐:

  1、 姚春鹏注:“在此可理解为标准。”

  2、 《灵枢悬解》卷八《百病始生》注:“齐,准也。”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