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四)
LS55——《逆顺第五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5—D0101→B0303‖→‖LS06—B0401‖→‖SW51‖迁移说明:
1、 原篇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三《量顺刺》,独立成篇;
3、 《类经》置于二十二卷五十七《刺有大约须明逆顺》,独立成篇;
4、 《甲乙》置于卷五《针刺禁忌第一上》,后接《刺齐论》SW51-D0101→Q0207,皇甫谧对两篇关系之处置,甚是;
5、伯高所论血气逆顺、脉气盛衰与针刺时机之关系,亦即针刺标准和原则,迁入本论,与《刺齐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D0101大约:
1、《太素》卷二十三量顺刺注:“约,法也。”
2、《内经校释》注:“刺有大约,就是针刺有原则大法。”
B0101应:《说文》:“应,当也。”即对应。
B0201《兵法》曰:本句“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与《孙子兵法.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迫近,用针之道与用兵之道,大道归一,此之谓也。
B0201逢逢:通蓬。逢逢,即气势蓬勃、气势汹汹。为合原文叠词形式,译作蓬蓬勃勃。
B0201堂堂:即堂堂正正。《孙子兵法.军争》云:“勿击堂堂之阵。”此言用兵,勿击“ 一鼓作气”时,当击“再而衰,三而竭”时。 用针之理,大同。
B0201《刺法》曰:
1、《内经校释》注:“《素问》疟论作‘经言’。”
2、据《疟论》SW35—Q0901“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可知:本句经文引自《疟论》。
B0201熇熇:
1、 王冰注:“熇熇,盛热状。”
2、 熇,he4,熇熇,即热烘烘。
B0201漉漉:湿淋淋状,即湿漉漉。
B0201浑浑:
1、 王冰注:“浑浑,言无端绪也。”
2、 《太素》卷二十三量顺刺注:“浑浑,浊乱也。”
3、 浑,浑乱。浑浑,即乱浑浑。
B0301方袭:
1、 姚春鹏译:“邪气正旺时。”
2、 《内经校释》译:“邪气旺盛的时候。”
3、 邪气刚袭时。
B0302故曰:
1、《内经校释》注:“《素问》疟论作‘故经言曰’。”
2、本句与《疟论》SW35—Q0905基本重简,而《疟论》所引,源自《逆顺》本句。
SW50——《刺要论篇第五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50—D0101→Q0102‖→‖SW51—D0101‖迁移说明:
1、 篇名虽为《刺要论》,实论却为针刺深浅标准,与《刺要论》终始主题不属,当迁出;
2、 《甲乙》置于卷五《针刺禁忌.第一下》;
3、 《内经校释》云:“本篇内容主要论述有关针刺深浅的理论,原则以及由于针刺不当所引起的病症。”所言甚是;
4、 《类经》将SW50-D0101→Q0108置于针刺类二十二卷六十三《刺禁》,与《刺齐论》SW51-D0101→Q0207,合而成篇。定名虽为《刺禁》,然其对两篇关系之处置,甚是;
5、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刺齐篇中。”全元起之处置,甚是,从之;
6、齐者,标准也,尺度也。刺齐,即针刺深浅之标准。据帝问伯答内容来看,本节所论实为针刺深浅标准之类论,迁入本位,又为后文“愿闻刺浅深之分”帝问之导入,与《刺 齐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SW50—Q0103→Q0108‖≈→‖SW51—Q0207‖迁移说明:
1、 所论误刺五脏五体之害,与《刺要论》终始主题不属,显见漏简,宜迁出;
2、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刺齐篇》中。”全元起之处置,甚是,从之;
3、 《类经》将SW50-D0101→Q0108置于针刺类二十二卷六十三《刺禁》,与《刺齐论》SW51-D0101→Q0207合而成篇。定名虽为《刺禁》,然其对两篇关系之处置,甚是;
4、所论均为《刺齐论》SW51-D0101→Q0207相关解论,迁入本位,作为前文解论和深化,恰如其缝。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