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一)

陈响分享

  ★★★★★篇名释:

  1、 前部主论针刺深浅与病位之关系、官针之功能、九针之作用、刺之九变、十二节、五脏病之五刺法、十二经刺之深浅、徐疾标准;

  2、 后部主论针刺筋、脉、肌、皮、骨五体之浅深标准,并作出了相应解论;重申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之伟大主张;阐述了针刺时机之“大约”,各种体质下针刺徐疾、深浅、多少之标准,继而提出了“上工”至“下工”针刺之四层境界。齐者,标准也,原则也。因通篇所论均为针刺标准,故此名篇《刺齐论》。

  ‖SW50—D0101→Q0102‖→‖SW51—D0101‖SW50—D0101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黄帝说:我想听听针刺要领。

  Q0101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歧伯回答:病有浮沉之分,刺有深浅之分,各至九针定理。勿要偏离原则,刺太深就会内伤五脏,刺太浅就会外生壅塞,壅塞就有邪气相随。浅深尺度不当,反成严重伤害,在内扰动五脏,继而生出大病。

  Q0102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就是说:病,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血管的,有在筋膜的,有在骨节的,有在骨髓的。

  ‖LS09—C0128‖→‖SW50—Q0102‖→‖SW51‖LS09—C0128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春之邪气在毫毛,夏之邪气在皮肤,秋之邪气在分肉,冬之邪气在筋骨。刺这些病,分别以相应天时为标准。所以刺肥人,用作秋冬深刺之标准;刺瘦人,用作春夏浅刺之标准。

  ‖LS07—C0101→C0116、C0120→C0125‖→‖SW50—Q0102‖→‖SW51‖LS07—C0101【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所有针刺之要领,官制九针最为巧妙。九针之所宜,各有其作用。长短与大小,各有所施功效。不知作用,病不能移。病位浅进针深,就会内伤好肉,外伤皮肤成痈;病位深进针浅,病气不能泻出,反而形成大脓。病小而针大,正气泻出太多,小疾必成大害;病大而针小,病气不能泻出,也会反复失败。误用九针之宜,大者泻,小邪不能移。已经谈过误用九针之危害,谨容我谈谈施针之法。

  C0102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俞;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病在皮肤,无确定部位者,用鑱针针刺病处,肤色苍白勿要刺;病在分肉左右者,用员针针刺病处;病在经络有顽固痹症者,用锋针治疗;病在脉气少,应当补气者,用鍉针针刺井、荥等穴;病为大脓者,用铍针治疗;病痹气突发者,用员利针治疗;病痹气,痛却不去者,用毫针治疗;病在内部者,用长针治疗;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用大针治疗;病在五脏定居者,用锋针治疗,在井、荥等穴用泻法,治在相应天时。

  C0103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俞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刺法共有九种,以应对病之九变:第一种叫输刺,输刺,是刺各经之荥穴、输穴、五脏俞穴;第二种叫远道刺,远道刺,是病在上部刺下部,刺六腑俞穴;第三种叫经刺,经刺,是刺大经之结络、本经穴位;第四种叫络刺,络刺,是刺小络脉之血络;第五种叫分刺,分刺,是分肉左右穴位;第六种叫大泻刺,大泻刺,是用铍针刺破大脓;第七种叫毛刺,毛刺,是刺皮层之浮痹;第八种叫巨刺,巨刺,是左病刺右经,右病刺左经;第九种叫焠刺,焠刺,是燔针劫刺法,依法治痹症。

  C0104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凡刺有十二种针法,以应对十二经之病。

  C0105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第一种叫偶刺法。偶刺法,是用手持针直入前胸,如从后背直入痛位,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用于治心痹。刺心痹,是在心旁用针。

  C0106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第二种叫报刺法。报刺法,是刺痛无定位之周痹。痛位上下移动者,垂直入针勿要拔针,用左手追随痛位,按摩,方可出针,反复针刺。

  C0107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第三种叫恢刺法。恢刺法,是直刺筋之周围,或前或后提插捻转,分散筋之紧急,用于治筋痹。

  C0108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第四种叫齐刺法。齐刺法,是垂直刺入一针,两旁刺入二针,用于治疗寒气稍深;又叫三刺法,三刺法,是刺稍深之痹气。

  C0109五曰【阳刺】。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第五种叫阳刺法。阳刺法,是病位正中刺一针,周围浮刺四针,用于治疗大面积寒气。

  C0110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第六种叫直针刺法。直针刺法,是开引皮肤才刺它,用于治疗稍浅之寒气。

  C0111七曰输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第七种叫输针法。输针法,是垂直入针,垂直岀针,缓慢发针而深刺,用于治疗邪气盛而热。

  C0112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第八种叫短刺法。短刺法,是刺骨痹,稍稍摇针而深入,刺至骨痹病位,用于上下摩擦骨节。

  C0113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第九种叫浮刺法。浮刺法,是两旁入针而浮刺它,用于治疗肌群紧急而寒。

  C0114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第十种叫阴刺法。阴刺法,是左右率刺它,用于治寒厥;身中寒厥,在足踝后,是足少阴肾经之病。

  C0115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第十一种叫傍针刺法。傍针刺法,是直刺病位两旁各一针,以治留痹、久病不愈之症。

  C0116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第十二种叫赞刺法。赞刺法,是垂直入针,垂直岀针,频频发针却浅刺它,出血,这是叫治痈肿。

  C0120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所以用针者,不知年岁之递增、六气之盛衰、虚实之起因,不可用来做医生。

  C0121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大凡针刺有五种,以对应五脏:一种是半刺法。半刺法,是指浅浅入针却频频发针,勿要刺伤肌肉,如拔毛一样,以去皮层病气,这就是肺系病之相应刺法。

  C0122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二种是豹纹刺法。豹纹刺法,是在病位左右前后用针,以刺中血管为原则,用于刺去经络之血络,这就是心系病相应刺法。

  C0123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三种是关刺法。关刺法,是垂直针刺关节左右,直到筋上,用于治筋痹。谨防出血,这就是肝系病之相应刺法。有的叫渊刺法,有的叫岂刺法。

  C0124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四种是合谷刺法。合谷刺法,是左右鸡足状,将针刺于分肉附近,用于刺肌痹,这就是脾系病相应刺法。

  C0125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五种是输刺法。输刺法,是垂直入针,垂直岀针,深深刺入至骨,用于刺骨痹,这就是肾系病之相应刺法。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