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一(下)

陈响分享

  D0210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少阴心经异动,就病喉干、心痛、口渴而思饮,这就是臂厥。以下是心病主要症状:眼黄、胁痛、上下臂内侧后沿痛,其掌内热而痛。治这些病,邪气盛就泻它,正气虚就补它,热症就用泻法疾出针,寒症就用补法久留针,经脉陷下就用艾灸。不盛不虚,调治本经。气盛之标志,是寸口脉动频率大于人迎二倍;气虚之标志,是寸口脉动频率反小于人迎。

  D0211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之血管,起源于小指之端,沿手外侧上行至腕部,自手踝内流出,沿前臂骨下沿直上,自肘内侧两筋之间流出,沿后臂外侧后沿上行,从肩后骨缝流出,绕行肩胛,交会于肩上,流入缺盆,连络心脏,沿咽喉下穿膈膜,抵达胃部,归属小肠;其分支,从缺盆沿颈部上行面颊,流至眼外角,转而流入耳内;其分支,离开面颊上行至眼眶下方,抵达鼻部,行至眼内角,斜连于颧部。

  D0212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太阳小肠经异动,就病咽喉痛、下颌肿、不可用于环顾、肩部似被拔起、上臂似被折断。以下是髓液生病主要症状:耳聋、眼黄、两颊肿,颈部、下颌、肩部、上臂、手肘、手臂外侧后沿痛。治这些病,邪气盛就泻它,正气虚就补它,热症就用泻法疾出针,寒症就用补法久留针,经脉陷下就用艾灸。不盛不虚,调治本经。气盛之标志,是人迎脉动频率大于寸口二倍;气虚之标志,是人迎脉动频率反小于寸口。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