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宅的故事随笔:节节高
我成家前租住的中基路老宅,房子是花好稻好,就是封火墙太高,那怕艳阳高照,天井里也阴沉沉的。众租户对房东婆婆讲:拆掉点墙吧。房东却振振有词:“墙头防火防盗,强盗也进不来,不拆。”这话传到居委会,主任跑来训了她一顿:新社会哪有强盗?还不是你要省钱?快拆!
封火墙拆好后,还是比普通围墙稍高。于是, 老宅的天井里孤傲地竖着了三根“节节高”,和封火墙一起组成了晒衣架,上面横满了竹竿,晒满了衣服被单。
“节节高”是根七八尺长的竹子,上面有N个四寸长的竹枝,用于搁竿。有时,为了房子的采光,晾衣竹竿一头搁在“节节高”上,一头则压到墙门堂牌楼上,时常压破了瓦片,引得儿时的我几次去查瓦楞底下有无暗藏的银元铜板,当然,全是一无所获。
“节节高”经常要换,早先它都是我母亲从丽桥头买来的。母亲与地摊上的农民一番讨价还价后,叫其送到家里,然后要求“去旧立新”,农民自然抗议,说:“这么小的生意还要带安装?”,于是双方争执。这时,会出来个唱白脸的邻居打圆场,说:“送也送来了,加点钱装了算了”,农民被放在杠头上了,只得同意。
但 农民收了钱,活就干得十分挺括。他将“节节高”插得很深,再用砖块泥土压实。中间的一根,底部还加了根铁条用铅丝扎紧,十分地牢固……这事,我充分领会到了农民的淳朴善良。
后来,墙门堂里的少年长大了,下乡了,下放在新塍乡下的进弄里罗家嘉良自告奋勇:“弄节节高的任务交给我吧,农民心肠好,家用的几根向他们讨讨好了,不用化钱,我回城坐的新塍班轮又从门前丽桥河开过,竹子带带也方便。”然后,嘉良关照还是小屁孩的我:三天后下午四时,到丽桥河去游水,接“节节高”。三天后,班轮如约而至,嘉良奋力将捆好的三四根节节高和竹竿仍进河里,我接住后扛着“节节高”走进天井,心中有股莫名的成就感。
第二天,嘉良等人就会换好“节节高”,多出来的,则高挂在进弄墙上备用。这种局面,维持了好几年。
“节节高”的作用,在黄梅天过后最大,因为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晒霉”,一根“节节高”上要搁二三根竹竿。小孩们经常会看晒着的衣服、被头,窃窃私语谁家的缎子被面漂亮,谁家的呢大衣多,暗暗地将墙门堂内十几家人家的条件好差,作了个排列。
在墙头堂内,有二个不成文的规矩:1.晾在天井过道里的竹竿上,一般不能有内衣(主要是短裤),实在要晾,就用衣夹夹住,晾在边上,行人不会从下面走过。小时候,认为这是迷信,现在想来那是文明。2.若“节节高”上晒着东西,一旦老天变脸,而主人又不在,那谁见了谁就有义务收。所有,那怕雨来的再急再大,墙门堂里总有人第一时间出来,收下被单衣服。我从来就没有看见过衣服被雨淋湿过。
多年后,我在“洋关廊”成了家,在雨天,就会自然而然地帮邻居收衣服,不料,此举得到了居民会小组长的上门表扬。
本文作者: 蒋利鸿(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