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学校管理心得:说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偶然跟朋友谈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颇有感慨:整个社会似乎都患上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仅举几例加以佐证:
城市中黑势力盛行,地痞、恶霸肆无忌惮,严重干扰了社会治安,但没关系,只要没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无所谓。结果出了个疯狂杀人的“二郎”,才算捅破了天。这不,满大街都是“打黑除恶”、“从重从快”的标语了!
要评文明城市了,满大街的城管人员,一起出动,小商小贩全部清除,以至于想吃早点,走上二里地也找不到个地方,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对不起,农民兄弟们,城市里没有你们呆的地方了,咱的城市“文明”了。这“文明”程度连评委们都震惊了。可这个活动一结束,还有谁认真提起城市的治理?该乱的街道照样乱,该堆的垃圾照样堆,“文明”一下子又跑远了!
其实学校何尝不是如此?校园里出现了伤害事件,一时间兴全国之力来确保校园安全,学校门口的警察荷枪实弹,警车闪烁着警灯,好不威风。可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上级的命令,这阵势偃旗息鼓,再无动静了。
再比如,因为一两个家长的“状告”,因为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学校的“乱收费”一下子成了要命(乌纱帽就是命)的事,课不能补了,课外活动不能搞了,连正常的费也不能收了,学校倒也干脆,严格执行规定,下午四点半就放学了,谁管你的孩子因为没有家长的及时接送和约束而流向网吧,流向游戏厅,与更多的社会小痞子打成一团?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纯粹是西医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食欲不振,西医往往认为这是消化道出问题了,于是将消化道作为医治的对象;但中医却不这么认为,它认为食欲不振很可能不是消化道出问题,而是人的生理系统出问题了,而消化道只是问题的表露地点,并不是问题的本身。两种医疗方式在逻辑上的差异,让我想到,我们今天在分析和处理学校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医疗逻辑呢?我们是满足于解决表面的问题,还是着眼于从深层次挖掘病根?
时下有一种现象在学校非常普遍:上面一有意向,下面闻风而动。假如掌握实权的领导一说你的课堂过于陈旧了,那好,赶紧把杜郎口、把昌乐二中,把全国做得最火的那些典型搬过来,照猫画虎,弄得个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其目的呢?往往是博得了领导的“回眸一笑”。可实际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说过了,做过了,热闹过了,突然发现,一切恢复了平静,终点又回到了起点,问题依旧摆在那里,根本就没有解决。
原因是什么? 拔苗助长,没有按规律办事。凡是不按规律办事的,自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其实,出现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应该难辞其咎。校长怎么做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呢?
一是校长要能够发现学校的主要矛盾。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学校,矛盾自然不少。那么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校长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把握。然后扭住主要矛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总陷入那些琐碎但并非关键点的矛盾中,看似耗了很大精力,但对整个的发展作用不大。
二是校长要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需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校长要善于以旁观者的角色来审视自己,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评价自己的办学思路,并对照当前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行走在大路上,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当然,也可多请局外人给予对自己工作的一些评判和建议,以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校长要实事求是看待问题。做教育要踏踏实实,要耐得住寂寞,一味想成名校,却又不肯低下头来在品质上下功夫,迟早要栽跟头。有一个校长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走极端往往比较容易出名,犹如穿得最多的和穿得最少的走在路上回头率比较高一样,但这往往是有害的。因此,不能用讲成绩来掩盖问题,也不能只讲优势不讲缺点。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真正潜心于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就不容易犯下“盲人摸象”的毛病。
真正找准病根,合理用药,且坚持既有方向,持续用力,学校就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逐渐优秀起来。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