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安全>

口服阿昔洛韦不良反应

崇基分享

  口服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可用于初发或复发性皮肤、粘膜,外生殖器感染及免疫缺陷者发生的HSV感染,那么口服阿昔洛韦不良反应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口服阿昔洛韦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口服阿昔洛韦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皮肤瘙痒荨麻疹

  2.少见的不良反应:口服给药皮肤瘙痒,长程给药偶见月经紊乱。注射给药特别静脉注射时,少见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和低血压

  3.罕见的不良反应:昏迷、意识模糊、幻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局部用药不良反应:出现轻度疼痛、灼痛和刺痛占28%,瘙痒占4%,皮疹0.3%.

  5.以下症状如持续存在或明显应引起注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长期口服本品出现关节疼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晕眩(较短程用药为多)。长期用药少见有痤疮和失眠;短程用药少见有食欲减退。注射用药常见轻度头痛,少见多汗。

  本品对细胞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外用滴眼剂和乳膏剂无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给药需缓慢滴注1小时以上或连续缓慢滴注,一般无反应。有时可见皮疹、荨麻疹、发烧等过敏反应,停药即消退。亦有时出现头痛、恶心、低血压、血尿等不良反应。口服200—800mg,一日5次,大量饮水也无明显反应,正常人耐受性较强。但在高浓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剂量的失水病人,可因本品水溶性差,输液过少析出结晶阻塞肾小管、肾小球而造成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正常的病人和婴儿排泄功能低,需减量给药。静脉点滴或口服未见对骨髓有何影响。一时性血清肌酐升高,皮疹,荨麻疹,出汗,血尿,低血压,头痛,恶心等。

  ACV的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病毒药为少,多出现在血药浓度超过25mg/L时,此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大剂量快速静注后可能有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内结晶沉淀、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震颤等,停药后可自愈。外用软膏偶可有局部烧灼或刺痛感。偶可发生角膜上皮损害即弥漫性表层角膜炎。 除偶有头晕、呕吐、头痛外,口服阿昔洛韦几乎无毒,静注耐受较好,只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

  大剂量突击性注射,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除偶有头晕、呕吐、头痛外,口服阿昔洛韦几乎无毒,静注耐受较好,只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大剂量突击性注射,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几乎无毒,静注耐受较好,只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大剂量突击性注射,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除偶有头晕、呕吐、头痛外,口服阿昔洛韦几乎无毒,静注耐受较好,只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大剂量突击性注射,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口服阿昔洛韦的用法用量

  口服用量

  ①生殖器疱疹初治和免疫缺陷者皮肤粘膜,单纯疱疹口服200mg,一日5次,共10日;或口服400mg,一日3次,共5日;复发性感染和慢性抑制疗法,每8小时口服200mg,共6个月,必要时剂量可加至每日5次,每次200mg,共6个月。

  ②带状疱疹:成人常用量一次800mg,一日5次,共7-10日。

  ③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每24小时150mg;肌酐清除率10—15ml/min时,每12—24小时300mg;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每8小时300mg。小儿剂量尚未确立。

  口服阿昔洛韦的药物相互作用

  1.静脉给药时与干扰素或甲氨蝶呤(鞘内)合用,可能引起精神异常,应慎用。2.静脉给药时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肾毒性,特别对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

  3.丙磺舒可减少该品静脉给药时药物自肾小管的分泌,使血药浓度增高,消除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

  4.与齐多夫定合用可引起肾毒性,表现为深度昏睡和疲劳。丙磺舒、β内酰胺类可提高该品的血药浓度。该品与氨基糖甙类合用,可增加肾毒性。该品与丙磺舒竞争性抑制有机酸分泌,并用丙磺舒可使该品的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体内药物量蓄积。


猜你喜欢:

1.阿昔洛韦常见不良反应

2.阿昔洛韦出现的不良反应

3.阿昔洛韦片说明书

4.阿昔洛韦片的说明书

5.阿糖胞苷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