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滋补汤菜谱

飞鸿分享

  汤为什么具有滋补功效? 经过长时间煲制出来的靓汤,因为营养成分充分溶解在汤中,所以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有着极好的养生作用。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告诉你夏季养生滋补汤菜谱,欢迎参阅

  夏季养生滋补汤菜谱

  夏季养生滋补汤1、白术党参炖牛展

  材料:白术2克,党参3克,白扁豆25克,牛展150克,姜2片,黄酒6克,牛肉粉、牛肉清汤、精盐等各适量。

  做法:牛展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药材洗净后与姜、黄酒、牛肉粉、牛肉清汤一同注入盅内,用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炖2小时。最后加适量的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夏日汗多耗气,湿困脾胃,运化无力,影响消化功能。此款汤品有健脾补气化湿之功,所含白术健脾化湿,党参补气健脾,白扁豆清暑化湿。适宜夏季气虚不足,湿困脾胃之人群,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胃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夏季养生滋补汤2、黄芪杞猪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150克、黄芪15克、枸杞10克、生姜2片(1—2人用量)。

  做法:将黄芪、枸杞分别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切块。把以上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适量,加盖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尿解毒,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枸杞可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这两款药材适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夏季养生滋补汤3、红枣黄鳝汤

  材料:红枣6~8个、黄鳝4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红枣去核,稍浸泡;黄鳝用盐或热水擦去黏液,宰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之功。以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的红枣煲黄鳝,鲜美可口,有补气养血健脾的功效,对体倦乏力、少气、头晕、眼花等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夏季养生滋补汤4、花旗参乌鸡汤

  材料:乌鸡(竹丝鸡)半只,花旗参片15g,去核红枣六颗,枸杞少量。

  做法:乌鸡洗净汆烫。材料配料都下到汤煲,加水以没过材料为准。大火烧开,转小火,煲上一个半钟头。关火,盛出下盐即可享用。

  功效:补气生津,甘鲜顺口。

  夏季养生滋补汤5、木瓜干贝煲猪肚

  材料:木瓜一定要选用半生熟的,千万不要用全熟木瓜,否则会煮成一堆烂糊,半生熟的才清甜可口。木瓜1个(约500~600g),干珧柱30g,猪肚1个,生姜3片。

  做法:木瓜去皮去籽,切厚块,猪肚洗净后翻过来,用生粉反复揉擦多次再洗干净。干贝浸发15~20分钟,或者用刀切或者用手掰开,尽量不要整颗来煲,否则不入味。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就改文火煲2个小时,下盐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有补气之效。

  夏季养生滋补汤6、淮山参炖草鸡

  材料:草鸡200克,淮山5克,人参5克,姜2片,黄酒6克,清鸡汤、鸡汁、精盐等各适量。

  做法:草鸡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药物洗净后与姜、黄酒、清鸡汤一同注入盅内,用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炖2.5小时后,加适量鸡汁、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夏日容易暑伤气阴,此款汤品主要有补气养阴的功效。淮山补气养阴、脾肾双补,人参补气生津,姜、黄酒活血行气。适宜夏季暑伤气阴人群,常伴有乏力、口干、汗出等症状。

  夏季养生最佳食物

  最佳调味品——食醋

  夏日气温高,人们出汗多、易疲劳,适当多吃些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增进食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夏天人们消耗大,困倦多,适当地食醋能使你很快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日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而吃点苦味蔬菜对人体大有裨益。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消暑解热、提神健胃等功能。苦味蔬菜中的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以及莲子都是可供选择的消暑佳品。

  最佳肉食——鸭肉

  切莫以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不宜进补。要知道,只要选准补品,夏天一样能进补。这里向你推荐一款夏季滋补佳品——鸭肉。鸭肉不仅富含人们夏日必需的蛋白质,而且能够防疾疗病。因为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学“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对缓解夏季常见的烦躁、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现象效果显着;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效,对病后恢复十分有益;鸭肉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