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经络养生>

背部的膀胱经络图

飞鸿分享

  经络学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病理变化及与脏腑关系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和内脏之间的联系,正是由于经络系统的这种联系,才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内部协调而稳定,那么背部的膀胱经络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告诉你背部的膀胱经络图,欢迎参阅

  背部的膀胱经络图

  取穴方法:

  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膀胱俞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疾病

  膀胱俞穴的主治疾病为: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膀胱俞穴 Páng guāng shū(BL28)

  〖取穴方法〗 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 膀胱背俞穴。

  〖穴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背上有什么穴位

  1、背部有什么穴位呢

  背部主要的穴位有: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小肠俞、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关元俞、膀胱俞。

  2、背部穴位的主治疾病

  2.1、肩井穴: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2、天宗穴: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

  2.3、大椎穴: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4、肺俞穴: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5、厥阴俞穴:指压厥阴俞,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

  2.6、心俞穴: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

  2.7、膈俞穴: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2.8、肝俞穴: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2.9、胆俞穴: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肝炎等。

  2.10、脾俞穴: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2.11、胃俞穴: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2.12、三焦俞穴: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等。

  2.13、肾俞穴: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2.14、关元俞穴:指压该穴道,可以延长性欲时间,提高男性勃起功能。

  2.15、小肠俞穴:下腹部肿胀、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

  3、穴位的排列规律

  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而且一般处于“骨骼间隙”的“两端”和“中间”,如果不在“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的,那么其”穴位“下面必定是有”较大“或”较多“的”血管“或”体液“经过,如”手部“和”腹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血液“或”体液“流通时,容易”滞留“的这些”位置“上,于是当然也会有比较多的”免疫淋巴细胞“和”神经细胞“来控制”形势“。从而也就形成了”穴位“这种特殊的”现象“。
猜你喜欢:

1.背部经络排毒的好处

2.背部经络按摩的好处有哪些

3.背部膀胱经痛是什么原

4.拍打经络养生法

5.调理脾胃按摩哪些经络

6.背部养生知识

7.背部按摩手法

8.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